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菌株对云南省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黄绿色和红色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分生孢子0.25~68.28个/mm2接种剂量下对红色和黄绿色2种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无明显差异,对云南省呈贡、大理、元谋和通海4地菜区红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剐为0.91,1.36,1.21和1.15,对黄绿体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1.09,1.50,1.30和1.26.接种后第1~7天,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红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茵后,LT50分别为4.9~4.0 d(10.72~65.48孢子/mm2),4.8~3.2 d(10.72~62.42孢子/mm2),4.6~3.6 d(16.82~65.48孢子/mm2),5.2~3.7 d(11.21~63.45孢子/mm2).对4地黄绿色体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4~3.8 d(26.37~67.6孢子/mm2),5.1~3.3 d(8.91~60.26孢子/mm2),5.1~3.5 d(8.7~58.09孢子/mm2),4.2~2.9 d(9.91~56.81孢子/mm2).综合以上毒力测定结果,在相同接种剂量下,新蚜虫疠霉菌株对黄绿色和红色2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致死中时LT50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相似文献   

3.
飞虱虫疠霉和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飞虱虫疠霉和新蚜疠霉对桃蚜毒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接各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死亡发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81,2.90,1.79,1.27.0.90个孢子/mm^  相似文献   

4.
新蚜虫疠霉对云南省不同地区烟蚜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新蚜虫疠霉对云南4个不同地区的烟蚜接种进行定量生物测定(25℃,光周期为L:D12:12,RH85%),每组包括8个剂量(0.32-51.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烟蚜60头,逐日观察记录死亡数至第8d。结果表明,无论从剂量效应还是时间效应看,新蚜虫疠霉均具有强毒杀蚜特性。接种的前3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第4~6d是对烟蚜的致死高峰期。新蚜虫疠霉引发不同地区烟蚜死亡的起始时间差别不大,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表明,4地区烟蚜处理的LD50值差异不大,随时间变化趋势线在斜率和截距上也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供试菌种对来自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的毒力无明显差异,目前尚不存在抗性烟蚜种群。  相似文献   

5.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新蚜虫疠霉对云南4个不同地区的烟蚜接种进行定量生物测定(25℃,光周期为L:D 12:12,RH 85%),每组包括8个剂量(0.32~51.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烟蚜60头,逐日观察记录死亡数至第8 d.结果表明,无论从剂量效应还是时间效应看,新蚜虫疠霉均具有强毒杀蚜特性.接种的前3 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第4~6 d是对烟蚜的致死高峰期.新蚜虫疠霉引发不同地区烟蚜死亡的起始时间差别不大,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表明,4地区烟蚜处理的LD.值差异不大,随时间变化趋势线在斜率和截距上也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供试菌种对来自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的毒力无明显差异,目前尚不存在抗性烟蚜种群.  相似文献   

6.
萝卜蚜新蚜虫疠霉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85-1386,1392
[目的]分离鉴定萝卜蚜的病原真菌,并测定其对萝卜蚜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利用孢子浴方法对萝卜蚜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初生分生孢子,卵形,双囊壁,单核,(24.7±1.4)μm×(10.7±0.9)μm,L/D=2.3±0.2。次生分生孢子形似初生分生孢子,大小为:(18.6±2.1)μm×(13.3±1.3)μm,L/D=1.4±0.2。菌丝段菌丝状,直径为(10.6±0.8)μm。分生孢子梗掌状分枝,直径(10.0±0.9)μm。假囊状体不分枝,基部粗大,直径(19.2±1.7)μm,向端部渐尖,直径(8.0±0.9)μm。假根单菌丝状,基部直径(21.0±3.0)μm,底端具有规则的盘状固着器。休眠孢子未见。该菌对萝卜蚜的致死中量为18.21 cfu/mm2。[结论]感染萝卜蚜的昆虫病原真菌被鉴定为新蚜虫疠霉,该菌对萝卜蚜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昆明地区菜蚜新蚜虫疠霉发生流行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3种菜蚜的病原真菌,在昆明地区蔬菜生态系统菜蚜种群中周年发生,对菜蚜种群自然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从1~12月,新蚜虫疠霉均自然感染3种菜蚜,感染死亡高峰期出现在春末秋初,其中6、7、8月份自然感染率达最高,分别为43.36%、52.56%和59.94%(2003年)和45.86%、54.78%和61.76%(2004年).新蚜虫疠霉感染死亡蚜虫除无翅蚜外,有翅蚜也表现出较高的感染死亡率,其中以无翅蚜感染死亡率高于有翅蚜,无翅蚜和有翅蚜分别为82.04%和17.53%(2003年)与83.54%和16.46%(2004年).新蚜虫疠霉对不同种类菜蚜自然感染的相对多度顺序为桃蚜>甘蓝蚜>萝卜蚜.  相似文献   

8.
生物测定根虫瘟霉对桃蚜的毒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孢子浴”方法用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菌株ARSEF239对1-2龄的桃蚜(Myzus persicae)进行了生物测定(20℃,100%RH,L:D为12:12),包括6个测量(1.5-176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试虫93-198头。实验观察期为7d,第3日至第5日为死亡高峰,最终累计死亡率6.49%-95.10%,因剂量而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孢子浴”方法,选择安徽虫瘟霉F97029菌株对桃蚜的2~3龄若蚜进行毒力测定。接种后第3~7天的LD_(50)为3.09~1.26个孢子/mm~2,在1.31~16.48个孢子/mm~2时的剂量范围内LT_(50)为2~5d。时间—剂量—死亡模型的剂量效应参数β值高达1.82,几乎与一些化学杀虫剂对害虫的同一参数估计值(1.2~4.5)接近。这表明该菌株对桃蚜具有极高的毒力,杀蚜活性强,是较为理想的杀蚜菌株。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萝卜蚜、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和玉米蚜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在高剂量82.42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萝卜蚜、桃蚜和玉米蚜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2.75±3.54)%、(73.33±4.32)%、(93.75±4.53)%、(98.21±5.46)%、(92.00±5.63)%;致死中分别为(2.3±0.42)、(3.2±0.35)、(2.7±0.35)、(2.6±0.32)、(3.5±0.25)d;接种处理后第7 d致死中量分别为1.61、1.72、1.63、1.53、1.59孢子/mm2。  相似文献   

11.
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桃蚜分为河西和河东两大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6%,种群间变异占17.21%,种群内占81.03%。Mentel检测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桃蚜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容易发生遗传漂变;陕北、陇东、陇南是陇中桃蚜虫源地,应加强对上述地区桃蚜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烟碱类杀虫剂5%啶虫脒1 0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理想、药效发挥快且持久,施药3、6、9 d后防效均超过了90%,均优于对照药剂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该试验中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对烟蚜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不及5%啶虫脒1 0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药器械对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4种不同喷雾器械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雾星B-1静电喷雾器、WS-15D电动喷雾器和NS800D-1背负式动力喷雾器药液有效利用率较工农-16分别提高了155.49%、55.51%和33.30%,施药液量分别减少76%、70%和50%.在基本不影响防效的情况下,减少了药液用量,提高了农药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1992~1998年对云南省大理烟区烟蚜的种群动态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趋势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田期烟蚜发生呈单峰型曲线消长,烟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烟蚜茧蜂生物学习性,研究不同散放密度对烟蚜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散放密度处理组间对烟蚜的控制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2 666.7 m~2散放1处效果最佳,且随散放密度的减小,控制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毒力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桃蚜的防治,室内毒力试验表明,供试药剂浓度与死亡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由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综合分析,在防治桃蚜时首先选用3%啶虫咪、96%烯啶虫胺,其次选用30%速克毙、10%吡虫啉,防效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