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科学技术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利手段。基于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生态农业技术、3S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农业、山区教育和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科技进步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翟娟  刘岚君  褚崇胜  胡妹 《种子科技》2023,(10):130-132+141
玉米-大豆间作是农业中典型的间作模式之一。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可知,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在时间和空间上利用光、热、水、养分等资源具有互补优势。文章分析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类型,总结了该间作体系增加养分累积量、防控作物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土地当量比及产量等间作优势,并根据目前应用情况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方向。  相似文献   

3.
半地下塑料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是生产食用菌的理想场所.为提高栽培原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根据烟台市的气候特点和栽培条件.利用不同菇类对培养料养分、生长发育温湿度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我们总结了棚室白灵菇、鸡腿菇、草菇三种菇类周年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生态农业、持续农业、高效农业的特点,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 “4R” 养分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防  张过师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45-250
为了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养分管理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近年来创新的“4R”养分管理概念及其科学原理,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讨论了影响“4R”养分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对各管理层面的完善和效果反馈逐步发展形成区域内的最佳管理系统的途径,为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改善作物养分管理的角度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投入远高于作物的需求,生产上为了实现根层充足的水肥供应,导致氮素过量投入、损失比例高、磷钾在土壤中明显积累,生理性缺素日趋严重。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的关键是在健康良好生长环境下根层合理的水肥供应,在保证作物生长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损失。本研究总结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蔬菜生产的根层养分调控关键,即必须考虑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形态和养分离子间的平衡;减少水分渗漏并保持水分和养分空间一致的原则。结合土壤环境的增温、增施高碳氮比有机肥或秸秆进行土壤调理等措施,促进蔬菜根系发育、提高作物抗性和养分吸收效率,在设施生产中有机肥和化肥养分需采取"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氮素采取"少量多次、近根施用、水肥耦合"原则;磷钾养分采用"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维持"相结合的总量控制原则,中微量元素"因缺矫正"原则,通过根层调控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设施菜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农业是甘肃高寒阴湿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是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培育资源,优化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所产生的良好效益效益在于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的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就甘肃省高寒阴湿区来讲,目前仅出现了一些生态户(村)典型,但还达不到标准化要求。本文就该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种植  相似文献   

7.
张亚兰  周黎明  孔利 《种子世界》2021,(10):0024-0026
相对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来讲,玉米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经济价值也非常突出,在我国农作物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现代化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玉米种植全过程也实现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提升。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实现玉米产能提升和农业生态环保的相统一,尽可能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土地土壤的破坏,从而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必然走合理开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应用精准技术的现代化之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实施高新节水灌溉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棉花生产采用节水配套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同时,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这对于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西走廊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找出了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设施布局分散,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资金短缺,设施装备水平低,环境调控能力差,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设施生产基地整体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以大力提高设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设施农产品的品质,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为主要对策。分析了今后河西走廊设施农业应以蔬菜、花卉栽培为主,积极发展畜牧业,适当发展林果业,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市场支撑体系,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上市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增长,再加上资源的有限性,实现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基层农技推广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技术的关键要素和作用机制,探讨了该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和潜在问题。结果表明,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基层农技推广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面临着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与自然风险等一系列风险,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用建立配套的农业保险机制来规避风险,将对整个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合理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利用广西7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西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广西≥0℃活动积温和≥10℃活动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突变点均为1997年,20世纪60-80年代是热量资源较贫乏时期,90年代热量有所增加,21世纪初为热量资源最丰富时期;各地热量资源也均呈增加趋势;广西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阶梯式”减少,1975年是其减少突变点,20世纪60年代为光照资源最丰富时期,90年代为最贫乏时期;广西降水资源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唐山地区近48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以全球变暖为主线的气候变化已被世界公认。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格局,作物品种布局、粮食产量等。为此,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唐山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和名优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论证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唐山地区热量均呈增加趋势,西南部热量增加趋势明显,东北部热量增加较缓;≥0 ℃活动积温、≥10 ℃活动积温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且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荷兰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确保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能力,建立安全供给保障底线是大都市郊区发展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荷兰农业发展的国情与上海市的市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荷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通过以下主要4种方式来促进农业发展:(1)实施城镇发展的分散化政策和均衡发展战略;(2)加强土地整理力度,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发展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畜牧业和园艺业;(3)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农业;(4)积极调整农业组织结构,利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等。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启示是:(1)依据比较优势原则,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3)要合理规划城镇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山东省与非洲农业合作开发亟待研究和探索。鼓励山东农业走出去,加大与非洲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和转让是山东与非洲农业合作的有效途径,山东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向非洲转移。  相似文献   

16.
The evolution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over time is presented. Inputs of an agricultural system are classified as components and activities. A component is either a resource or a technology. The activities are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outputs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will include both the targeted product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When these terms are used to describe an agricultural system graphically, the dynamic aspects of the system can easily be illustrated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system can be properly identifi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s recognized as conveying certain objectives or delineating certain requirements of an agricultural system, in terms of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system. These objectives are: (1) producing necessary quantity of high quality food and fiber; (2) profitable to the grower; (3) conserv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4) harmonious with biolog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These objectives have long-term implications and attempt to secure the future viability of agriculture. Therefore they embra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ng such a system is that not all the objectives are compatible; compromise or trade-offs among the objectives are often necessary in developing a workable sustainable system.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can always be made through research, but no perfect system can realistically be constructed. General research issu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re discussed.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based on sound 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laws of physics and mechanics for pest and weed control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7.
程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103-109
依托新疆特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展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是实现特色优势资源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利用SWOT分析对新疆特色农产品营销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提出了新疆应抓住中央援疆机遇和区位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文化营销和绿色营销,加强农业信息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标准准化生产和三品认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发改委等12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通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需针对农产品主产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本文根据近年来湖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资源凸显的主要问题,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pH值6项土壤肥力指标来测度耕地承载力的高低及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①2006-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pH值总体上保持趋良态势;有机质、全氮总体丰富且呈相对稳定态势,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虽呈趋良态势,但总体仍然缺乏;②湖南省耕地承载力水平呈恶化态势的县市区均位于农业较为发达的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相对稳定态势的县市区在“一圈一区两带”均有分布,呈趋良态势的县市区主要位于湘中南丘岗农业带及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带。耕地质量承载力评价作为农业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部分,对于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确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技能指的是农业劳动主体借助外力作用于农业劳动对象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总称。从农业美学的角度来说,农业劳动技能应从文字简明化、表格化、图形化、公式化、文艺化和美学化的方向进行革命,使其达到通俗、易懂、简单、生动的目的。革命的途径主要是综合的运用、美学的理念和大众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受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及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的胁迫,北京农业发展正面临空间减少的危机。此背景下,探讨北京农业的可能发展空间,并提出相关利用建议,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方法】以农业发展空间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借鉴牛顿的空间学说对农业空间进行划分,并以图示法为手段,直观地反映了不同空间的联系。【结果】北京农业发展空间有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之分,并可再次细分为四个亚空间,即现实空间、市场提升空间、政策提升空间和合作发展空间。农业空间的内涵、特征不同,利用方向各异。应稳定绝对空间,挖掘相对空间;应高效利用现实空间,开拓市场、政策的提升空间,同时加大与外埠的合作,以突破北京农业发展资源空间的刚性约束,提升农业发展的总量和水平。【结论】论文对于保护和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