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称“包脚菇”或“广东菇”或“中国菇”,是一种生长周期短、生产简便、见效快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草菇一般习惯于稻草栽培,但生物效率较低,仅及12—20%,江苏很少栽培,棉籽壳栽培虽然生物效率有明显提高,但近年来由于棉籽壳货源短缺,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菇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棉籽壳与稻草不同配比的栽培试验,以寻找低成本、高效益,易栽培的培养基质为城郊大面积栽培草菇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正>在南方地区大多利用稻草栽培草菇,有个别地区仍用古老的踩水法栽培草菇,这种方法产量一般在10%转化率以下,从而挫伤了农民栽培草菇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南方特点,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室外稻草栽培草菇技术,希望对草菇栽培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1菌种与材料1.1备种想要高产除加强管理外,优良草菇菌种也至关重要。适宜南方稻草栽培品种有V6(灰白色)、单生草菇、V23(灰黑色)等。有条件的最好在首次栽培出菇后采用八成  相似文献   

3.
以“稻草+鹿茸菇菌渣”为主要原料设施化栽培草菇.从草菇的栽培品种、培养料配方、原料选择及预处理、拌料上架、培养料巴氏灭菌、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总结“稻草+菌渣”为主要原料的设施化栽培草菇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大面积草菇生产中,都是使用草菇栽培种。但生产草菇栽培种要有设备条件,这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用采完菇的大床菌块和菇根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产量接近栽培种的水平。 (一)处理与方法:试验设五个处理,①采菇后的菇根、菇脚及其基部附着的菌丝块;②头潮菇采后的菌块中间层:③两潮菇后的菌块中间层;④头潮菇后的菌块混合菌丝;⑤栽培种(对照)。  相似文献   

5.
我市传统的草菇栽培方法是室内搭床架栽培和室外搭建泡沫大棚栽培。然而由于连续的栽培(每个菇房每年利用6次以上),从而导致“老菇房效应”严重,平均转化率不足20%。为了提高草菇生产效益,笔者于2002年夏季开展了室外地沟式栽培草菇试验。  相似文献   

6.
草菇又名苞脚菇、南华菇、兰花菇、麻菇、贡菇、秆菇等,为草腐生菌类,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草本植物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培养料(郭成金,2010).稻草是最早用于草菇栽培的原料,生产的草菇风味最佳,但因其含氮量较低,纤维含量较高,因此现代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很少单独使用(肖自添 等,2015;李正鹏 等,2017).近年...  相似文献   

7.
草菇异名考     
草菇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最优美食菌之一,是民间经常采集的对象。据《宁德县志》载:“……城北瓮窑禾朽,雨后而蕈生,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农人集而投于市……”读后尚可想见当日野菇勃生、竞相采撷的盛况. 草菇本以生于腐烂稻草而得名,异名甚多,如“秆菇”、“麻菇”、“贡菇”、“兰花菇”、“家生菇”,皆与早期栽培史有关。草菇的学名为Volvariella volvacea,意即“被菌托包裹着的蘑菇”(苞脚菇)。今南方人多称之为“兰花菇”,典雅清丽、殊不可解.有人以为兰花菇之得名,与干制后之菇香有关,实乃臆测之词。按“兰花菇”当为“南华菇”之音讹,而草菇之名为“南  相似文献   

8.
草菇“巴斯德灭菌”床架式高产栽培新技术郑祥品蔡成琳(福建大田县农科所366100)(大田县菌种厂)我县有丰富的稻草资源,大力开发草菇生产,是农民实现奔小康的好捷径。1994年在县科委高度重视下,进行草菇“巴斯德灭菌”床架式栽培的示范,获得每平方米产菇...  相似文献   

9.
草菇亦称兰花菇、美味苞脚菇、中国菇、东方蘑菇和贡菇,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大量栽培地区有中国、日本、香港和东南亚国家,非洲也有栽培.在我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台湾等省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草菇肥嫩柔脆,味似鸡肉,营养丰富。据福建农学院分析,鲜草菇含蛋白质2.68%,脂肪2.24%,醣2.6%,还有维生素B、C、D、K,菸酸等;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分析草菇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初熟期氨基酸的总含量最高,是筵席及家庭菜谱中最佳配料之一,还可晒干或制成罐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花菇棚床式栽培草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属高温喜湿性菇类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青睐。然而 ,传统的草菇栽培以室外堆式栽培为主 ,存在着产量低、菇质差、受气候影响大等诸多不足 ,制约了草菇生产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 ,由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完成的“代料栽培花菇技术”在广大香菇产区推广应用 ,每年的 5月至 9月间有大量被闲置的花菇高棚层架 ;这期间又恰逢高温季节 ,正适合草菇栽培。针对上述实际情况 ,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开展了“利用花菇棚床式栽培草菇技术”的立项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现将该技术作如下总结。1 栽…  相似文献   

11.
一、绪言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 Fr.)Sing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食用菌,含有丰富氨基酸和维生素C,被列为保键食品,据考证,草菇的人工栽培在二百年以前可能由我省南华寺僧人所创,光绪元年出版的曲江县志十二卷土产篇有这样的记载,“贡菇产南华寺,国朝岁贡四箱。”又广东英德县续志(1930)卷16卷菜类篇的记载:“秆菇又名草菇,稻草腐蒸所生,或间用茅草亦生,光绪初溪头乡人始仿曲江南华制法。”可见  相似文献   

12.
我区草菇栽培历史悠久,在宁德《县志》中早就有“城北瓮窑禾朽雨后而蕈生,宛如星斗,丛簇竟吐,……农人集而投于市”的记载。至今当地菇农仍保存这种原始的种菇法,他们把当年长过菇的稻草及土风干,保存在陶罐内作菌种,次年撒在新稻草堆上,又会长出草菇。近来,我区草菇人工栽培有了新的发展,常年产鲜菇90~100万斤,出口干草菇800~900担,罐头百余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太行山开发研究食用菌课题组在阳畦栽培基础上,于1986年4月在完县进行了早春草菇加温阳畦栽培试验。4月17日播种至5月1日进行栽培,历时15天,出二茬菇,百斤料产鲜草菇27.5斤,实现“五一”劳动节鲜草菇应市,并为低温条件下栽培草菇探索出了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强碱性生料栽培草菇是莘县10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也是莘县2万余个大棚草菇的主要栽培方式。利用强碱性生料栽培草菇,二次播种较一次播种有明显的优势,可促进草菇菌丝生长发育,改善草菇商品性,显著增加草菇产量,还能促使其早出菇2 d~3 d,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5.
草菇是一种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方法简单,许多地方都有栽培。但我省草菇产量不稳,发展速度不快。为了探索草菇栽培途径,我们于1980年夏采用种过蘑菇的废料作辅料栽培草菇,试验结果比单用稻草的可多采1~2潮菇,每潮菇采3~5天,整个采菇期为22~25天。特别是后期,产菇量较稳,仍保持旺潮产量的50%左右,且朵型较大,一般每朵重40~60克,单生的大朵菇重达110多克(见图)。首批试种草料250斤,收干菇3.4  相似文献   

16.
1生产状况 深圳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以草菇为主,品种主要是白草菇,鲜菇大部分销往香港,少量在特区内销售。种植场大部分集中在龙岗区,菇场有30多个,都是个体种植。栽培房均采用木框结构的泡沫保温房。笔者重点考察了龙岗区坪山镇汤坑村永达草菇场。该菇场占地30亩,有36问标准泡沫菇房,每间实际栽培面积85m~2,4层床架式,分左中右共3排,总栽培面积3000m~2。每天2间菇房栽培,平均日产鲜菇300kg左右,除等外菇外,全由港商收购。收购标准分上菇、中菇、小菇三级,上菇每公斤港币约16元,中菇约12元,小菇约8元。要求纯白、新鲜、圆正、无开伞、无畸型、无烂菇。  相似文献   

17.
草菇是受益最快的食用菌,从播种到出菇只需6~8天,播后10~15天就可采收头潮菇,且原料不需要灭菌,也不需要特殊设备,容易栽培。由于它属高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都需30℃以上的温度,因此过去只在南方多以稻草为原料进行栽培。1983年,我们用玉米秆代替稻草,进行了南菇北种的草菇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草菇栽培历史至今已有300多年,经历了堆式栽培、层架立体栽培(塑料大棚或蘑菇房)等方式,其灭菌方式都采用了一次发酵(堆制)或二次灭菌(堆制加巴氏灭菌)等方式。这两种栽培方式灭菌不彻底,目前国内虽分别有熟料栽培和采用塑料框栽培方式,但都是单一的局部改进。丽水市农科所通过栽培实践,以泡沫房熟料“品字型叠放”方式栽培草菇,出菇面积远远大于床栽,产量也明显提高,具有自身的特点,经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查新未见有公开的文献述及。  相似文献   

19.
草菇是一种质嫩味鲜的食用菌,最早栽培于中国华南诸省,而后传入东南亚各国。香港是世界上草菇销售量最多的地区。自1973年以后,香港已完全利用废棉取代传统的稻草栽培草菇。香港栽培草菇是在一种专门设计的能够调温、调湿、调光和通风换气的封闭式菇房里进行的。菇房顶部呈人字型和弓型。以人字型菇房较为实用,冷凝水不会直接掉落在菇床上。菇房夏天能隔热,冬天能保温,一年四季均可种草菇。菇房建筑材料为塑胶板和塑胶泡沫板。菇房内放置四排床架,每排五  相似文献   

20.
草菇是目前食用菌中唯一的高温速生品种,味道鲜美,在两广地区称之“鸡肉菇”。我省尚无经营性栽培,而夏季气温稳定在28~35℃约有2个月,另外夏季城乡蔬菜大棚闲置无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培育草菇,弥补夏季蔬菜的不足。为此,我们探讨并总结出一套“小土垄栽培草菇技术”,经在全省三年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好成绩,生物学效率达27%~3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菇畦的准备 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棚上覆盖农膜、草帘,保温保湿防阳光曝晒。畦宽1m,长不限,畦间距30cm,凹陷式,既是人行道又作蓄水沟。菇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床宽30cm、深20cm,菇床之间留20cm宽的小土垄。菇床做好后,在表层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以湿透表层土为好,进行土层灭虫灭菌。 2 草料预处理 稻草或麦草铡成约3cm长小段,用含有2%生石灰、0.1%复合肥、0.1%多菌灵的水溶液浸泡24小时,捞出,淋去多余的水,备用。 3 菌种的准备 选用草菇V系列菌种,栽培种菌龄不超过18天,菌丝体丰富并有棕红色厚垣孢子,无杂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