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13):21-22
本文叙述了高香型新品种紫玫瑰制作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的工艺流程,并与金观音、金牡丹、菜茶等茶树品种分别加工的创新型坦洋工夫进行感官审评对照,为提升紫玫瑰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茶叶种植结构调整、红茶产业化进程,生产系列等级产品,弘扬茶文化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庆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香气的特异性,为该地区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重庆地区主栽品种名山白毫、蜀永1号、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种、早白尖5号和蜀永2号所制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并运用主成分(PCA)分析方法研究其特征性香气物质及香气品质特征.结果表明,该6个品种工夫红茶共检测出香气成分69种,其中名山白毫38种、蜀永1号28种、巴渝特早43种、四川中小叶种42种、早白尖5号44种、蜀永2号36种;平均质量分数占比较高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有5种,分别是醇类(28.42%~56.79%)、醛类(18.42%~39.58%)、酯类(16.82%~25.07%)、烯类(3.61%~10.62%)及酮类(2.67%~5.85%).通过PCA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及11个特征挥发性香气物质,分别为橙花叔醇、罗勒烯、正辛醛、庚醛、正己醛、香叶基丙酮、δ-杜松烯、反-2-丁酸己酯、反-2-已烯醛、苯甲醛、橙花醇.主成分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巴渝特早,名山白毫,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蜀永1号,蜀永2号.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工夫红茶特征香气品质主要呈现为花香及甜香,其中巴渝特早香气品质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坦洋工夫红茶产业的良好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坦洋工夫生产8项科技创新:①茶树资源与高香型品种创新应用;②低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集成创新;③花果香红茶加工技术创新;④红茶标准研制与加工机械创新;⑤包装及其文化创意创新;⑥销售理念与网络平台创新;⑦茶叶冲泡技艺创新;⑧品牌建设模式创新。提出坦洋工夫"品名、包装、文化、茶旅"等创意思路和"稳定茶园面积、发挥品种优势、研发特色产品,支持体系认证、实现GAP管理、建立追溯体系,引导生产方式转变、走低碳高效与产品差异化道路、尝试茶庄园经营"的产业发展策略,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以新选坦洋菜茶品系1芽1叶初展为原料,研制坦洋工夫“大学士”红茶样品,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及理化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坦洋工夫“大学士”红茶的感官审评总得分比市售特级坦洋工夫红茶高4.25分,其外形、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达到或超过特级坦洋工夫红茶品质水平;干茶水浸出物含量46.8%、茶多酚总量为16.8%、游离氨基酸含量4.3%、儿茶素总量3.1%、咖啡碱含量为3.98%;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7种,以具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体,其中香叶醇含量达51.91%、水杨酸甲酯含量达13.14%、β-芳樟醇含量达9.91%,新产品表现出“嫩甜香、花果香显”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6.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红茶色素含量的直线型相关性都不显著;L,Hab值与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a,b,Cab,ΔE值与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Sab值与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袁诚  江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69-2671
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并引用大量的化学分析研究报道,综述工夫红茶营养物质与生化成分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工夫红茶中23项功能因子及其相关的共同作用对人体保健功效是多种多样的、显著的、可信的。科学合理饮用工夫红茶值得人们大力宣传和倡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8种工夫红茶样品的色素含量、茶汤色差参数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研究不同色素含量的红茶与茶汤色差参数值的差异性,及其与感官审评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探索以茶汤色差对红茶品质进行有效判别的方法。结果表明,红茶色素含量与感官品质审评评分呈二次相关关系(y=-0.7123x2+115.16x-4635.1);感官品质审评评分与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色度值表征量Cab值、色彩饱和度表征量Sab值、色差值表征量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值、色相角表征量Hab值与红茶色素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色度值表征量Cab值、色差值表征量ΔE值与红茶色素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色彩饱和度表征量Sab值与红茶色素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红茶色素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用色差参数L、a、b、Cab、Sab、ΔE来反映红茶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8种工夫红茶样品的色素含量、茶汤色差参数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研究不同色素含量的红茶与茶汤色差参数值的差异性,及其与感官审评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探索以茶汤色差对红茶品质进行有效判别的方法。结果表明,红茶色素含量与感官品质审评评分呈二次相关关系(y=-0.7123x2+115.16x-4635.1);感官品质审评评分与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色度值表征量"Cab"值、色彩饱和度表征量"Sab"值、色差值表征量"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值、色相角表征量"Hab"值与红茶色素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色度值表征量"Cab"值、色差值表征量"ΔE"值与红茶色素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色彩饱和度表征量"Sab"值与红茶色素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红茶色素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用色差参数L、a、b、Cab、Sab、ΔE来反映红茶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天山红”为代表的工夫红茶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提出了红茶的智能化加工、微生物强化加工和良种良法加工技术体系建设等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和优化“崇庆枇杷茶”红茶的品质,本研究将摇青工艺引入,探究其对“崇庆枇杷茶”加工红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摇青工艺红茶的水浸出物的含量为(32.94±0.49)%~(43.12±0.41)%,,茶多酚的含量为(14.68±0.38)%~(20.79±0.08)%;儿茶素总量的含量为(2.99±0.08)%~(3.58±0.02)%;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为(1.38±0.07)%~(3.25±0.11)%及1.99±0.07)%~(5.74±0.07)%,均为2#处理最高;从感官评审结果来看:2#处理的各因子的得分和品质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摇青工艺引入“崇庆枇杷茶”的红茶加工中,可改善和提高其制茶品质,以摇青时长40min最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陈年祁门红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陈年红茶的品质特征,以2006年祁门红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检测与分析。试验得出,2006年的祁门红茶感官品质明显下降,含水量、可溶性糖、茶褐素和有机酸含量有所增加,而决定茶叶品质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以祁门红茶品质特征而言,陈年(2006)祁门红茶的品质已失去原有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14.
工夫红茶色泽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七套工夫红茶色素物质、色泽指标等与品质的关系,借助费歇尔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并对工夫红茶等级色泽指标的量化及通过色泽鉴别品质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云南省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成云南红茶的品质特点,通过测定7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制成的红茶样品的水分、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理化指标,结合感官审评对7个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7个样品中有3个茶树品种所制成的红茶样品外形与内质相似,另外4个样品的外形与内质各不相同,特征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样品。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茶叶生产管理和制定对应措施提供参考,对2017年闽东主茶区蕉城区5个茶园春秋季采摘的绿茶样本主要理化成分检测值及相应气候要素的均值进行配对样本T值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蕉城区茶叶的4个主要理化成分中,春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分别较秋季高35.9%和37.8%,而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略低于秋茶。春秋季中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性差异,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春季茶园除相对湿度、雨量、雨日大于秋季外,气温等其他气候要素均小于秋季,而各气候要素的标准差秋季大于春季;春秋季中的雨量、雨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季平均茶园降水量和雨日比秋季分别多28.5mm和3.8d。气温等其他7个气候要素均值差异不显著。春秋季茶园的降水显著变化造成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也发生显著变化,降水条件是影响季节茶叶品质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选用种植于雪峰山脉海拔1 000 m的槠叶齐、潇湘红21-3、碧香早、尖波黄13号、白毫早及保靖黄金茶1号这6个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同一红茶加工工艺,对样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潇湘红21-3和槠叶齐加工的新化红茶滋味浓强、收敛性强,汤色红浓亮,产品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其中潇湘红21-3甜香带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石台县3个小区域群体种茶园秋季红茶的品质性状,对不同类型茶树的生化成分与红茶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3个小区域8个茶树资源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为45.88%,氨基酸含量平均为2.69%,茶多酚含量平均为24.99%,咖啡碱含量平均为3.06%,酚氨比在8.38~10.48之间,这些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在2....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被假眼小绿叶蝉等茶虫吸食为害过的茶树鲜叶,利用该种原料特有的香气,试验将其生产成红茶产品—“金龙美人茶”,确定的工艺为虫害原料→晒青→萎凋→揉捻→发酵(控温控湿)→造型→烘干,产品评分总分达96分,可开发利用.为无公害茶园茶青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益提供了—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