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目标转向治理相对贫困、贫困治理重点转向城乡统筹扶贫、贫困治理内生动力要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中国面临金融扶贫面临脱贫攻坚效果不稳定、贫困脆弱性群体识别机制不健全、普惠金融发展不充分等三大障碍。为此,后扶贫时代普惠金融扶贫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普惠金融扶贫目标应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治理相对贫困、普惠金融扶贫方式应从收入扶贫转向多维扶贫。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农村教育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完满收官,我国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乡村建设发展的重心也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扶贫有着极高的耦合度,乡村振兴是农村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农村教育扶贫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实现农村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在明确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扶贫耦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教育扶贫对接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是乡村,必须补齐乡村这块短板。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脱贫的有效举措。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扶贫、人才扶贫维度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怡 《河南农业》2022,(18):6-8
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生动性、实践性的重要资源,思政课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有用人才,二者在目标、需求和价值上相互契合。在乡村振兴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需注意学生的“厌农”“轻农”情绪,以及处理好思政课与乡村振兴如何融合等难题,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着手,培养学生的“爱农”情怀、“系农”情节和“为农”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点就历史性地转移到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二者在时间、重点或总要求、对象、贫困瞄准,具体政策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耦合与交叉,需要在接续中发展,在发展中做好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平稳过渡、有序转型”的原则,做好理念、规划、体制机制、政策4个方面的有效衔接,实现3个方面的转变:从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跃向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资讯类平台的出现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想象空间与实践框架,同时改变和影响着社会环境。本文通过对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资讯类应用QTT进行SWOT分析,结合当下资讯类平台助农扶贫项目的发展现状,分析QTT在助农扶贫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脱贫不是最终目标,巩固现有脱贫成果时刻不能大意。近年来,“输血”扶贫使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以精神扶贫为重心的“造血”扶贫刻不容缓。本文梳理现有脱贫成果,引出“输血”扶贫的短期效果和“造血”扶贫的长远效应,建议从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加强精神扶贫对脱贫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探索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金融路径,进一步挖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巨大潜力和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是我国城乡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反贫困方式从“输血救济”型向“造血开发”型有效转变和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此,围绕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作用机制、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江苏实践、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金融堵点、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进路等方面展开理论分析和对策探讨。研究认为,金融支持江苏乡村振兴进而赋能共同富裕实现的可行路径具体包括:基于农业全产业链做好金融服务协同创新;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继续提高特色农业保险品种的保障水平和创新力度;着力改善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统筹江苏三大区域“三农”金融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笑寒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228-230+233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对于治理农村地区人口贫困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产业融合程度低、旅游扶贫规划滞后、产品同质化、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偏低、旅游扶贫精准度不高等诸多困境。因此,“后扶贫时代”应当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区域旅游扶贫规划布局,通过旅游与文化融合实施差异化开发,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两大战略部署.在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上,既要巩固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又要总结经验确立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此,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并从产业、生态、医疗、教育、基层治理等5个方...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目标,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在后扶贫时代的大背景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仍要保持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须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同时,基于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的特点,两者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方面存在着耦合性,这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知到两者协同发展是必然之路,但在其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着不可抗力的挑战:两者的边界模糊,两者协同推进的组织、规划、政策等尚未建立与推出。因此,要致力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更有效地协同推进,朝着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土麦田”是通过培养青年开展公益扶贫项目,与政府、社会力量对不同乡镇进行产业扶贫的公益性组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N村(以下简称湘西州N村)是“黑土麦田”组织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实践点。“创客”扶贫队伍入驻N村后,在结构上将原有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在设计上将原有的“开放”式扶贫变“参与”式扶贫,增强了N村内发展动力,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脱贫能力。这一扶贫模式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参考、可操作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凝练12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模式与案例,总结提升其发展中的共性经验、难点与问题,提出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的“一条龙、两个转向、三条路线、四个产业、五个机制”路径建议,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影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9):114-117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之一。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将由脱贫转向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它的提出是站在一个更高层次解决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作为调查样本,对该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就业、产业、创业和社区管理4个方面进行总结,深度分析了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了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易地扶贫搬迁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乡村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急需锻造一批情系“三农”、扎根乡村、振兴产业的高水平乡村人才——大国农匠,以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基于对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履历信息的分析,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大国农匠的内涵特征及其培育的价值意义,从培育客体、培育主体和培育方案3个方面分析大国农匠培育体系,进而提出大国农匠培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之路。在“后搬迁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保持搬迁贫困户的后续发展,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发展型治理。本文主要从搬迁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和融城能力的视角出发,分析易地搬迁社区的发展型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17.
“嵌入”一词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嵌入式治理是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驻村扶贫则是嵌入式扶贫的一种典型模式。扶贫工作队通过平等互动增强贫困群体自我发展的效能,以补充配合的形式建立与贫困群体之间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并用互惠规则在“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不断激发贫困群体的参与意识,同时无形中建立起相互的情感链接,为扶贫进路提供了站在贫困者角度思考什么可为、什么所需的切入点,实现贫困者的内生性脱贫和内源性发展。现阶段,要实现兵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坚持群众路线,在增强群众获得感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持续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赋能,探索多领域合作来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期对稳固脱贫的长效性,降低返贫风险,实现递进式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又是实现“真脱贫”的重要手段。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2010-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扶贫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教育扶贫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扶贫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间的合作有限,且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高校教育学部及职业教育学院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由面到点,以政策为引领深入研究;多措并举,全方位探索教育扶贫模式;聚焦问题,总结经验促进理论提升等三个方面;体现了由政策主导到模式创新的演变过程。未来的教育扶贫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具体化,研究主体多样化,扶贫措施精准化的发展特点,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和乡村振兴成为教育扶贫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9.
开展耕读教育是农业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肩负强农兴农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四川农业大学以兴天下之农事为己任,研究提出高校耕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生产劳动阶段,劳动教育阶段,耕读教育阶段。确立新时代耕读教育指导思想,以新农科内涵建设为引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创新构建了“蜀韵耕读”教育育人体系:一是组建“三育”师资队伍支撑体系;二是创建“三读”课程育人体系;三是创构“三耕”实践育人体系;四是架构耕读教育全方位保障体系。该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助力培养了一批“学农为农”情怀深厚、“强农兴农”能力突出和“知农爱农”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对淄博市沂源县小微扶贫站点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采取“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小微扶贫站”扶贫新模式,是一条以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有助于实现脱贫增收,致富乡村发展经济,增加贫困群体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