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现有资料分析,计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平均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4.9%、棉花4.6%,可减少农田水分蒸散16.0%。通过不同计算方法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有效控制表田面积为农田总面积的34.7%,从而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的增产效益为11.09亿元/a,水文教益为2.86~3.27亿元/a, 总生态经济效益为13.95~14.36亿元/a。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林  李广毅 《水土保持研究》1995,2(2):128-135,149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地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调查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改善气温、土温,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水面蒸发的功能,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农作物增产,并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  相似文献   

3.
4.
以大官杨,新疆杨为主的塬面农田防护林可有效的消弱风速,最佳防护区在树高的3至7倍处。林带在春季无叶期可提高农田表面的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夏季可降低气温,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林带两侧有效防护区内冬小麦与春玉米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同时在林带附近存在严重的胁地现象,尤以树高1倍范围内较明显。胁地的主要原因是树木根系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以及树冠遮荫引起日照减少、光照强度减弱及水气候的变化,以致造成农作物  相似文献   

5.
平原农区防护林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对冠县大规模绿化前、绿化初期和绿化效应期三个时段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与冠县周围5县、市同时段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探索以县为单位的较大范围内、以网、带、点、片、间多种结构组成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为主要成分的林木覆盖率,在降低风速、减少蒸发、调节气温、增大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诸方面的气候效应。为黄淮海平原农  相似文献   

6.
高晟 《计算机与农业》2011,(4):15-17,26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农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营造农田防护林对减省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县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地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与防护效益关系的调查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类型可分为林带林多状、小片林、团块状林、复合型林等4种,最佳的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应该是林带向同道路、渠系相结合,主带结合采用稀疏型或低度疏透型,副带结构采用低度疏透型或低度通风型,带距在不同类型地风沙危害程度树木生长及农业要求上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农田防护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农田防护林对风速结构及风蚀驱动力的影响、林网体系边界层气流物理特征以及对作物生长环境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重点与研究热点,对农田防护林学这一学科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泛沙地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网防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夏津县黄泛沙地130 m×260 m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外的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水面蒸发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可以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调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减小水面蒸发,防风固沙,减少土壤风蚀量,林网内3 H~5 H处的防护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Surfer软件在农田防护林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从空间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网的防护作用范围,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的等值线与三维图形绘制功能,以及用空间数据的形式表达区域内各因子分布格局的特点,通过用Surfer对野外数据进行分析的实例说明该软件的成图过程,并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得出Surfer软件在数据制图与分析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田防护林及水土保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防护林对农田水分过盈吸收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田防护林多以旁侧根系庞大的杨树为主 ,导致林带两侧的农作物严重缺水 ,造成减产。在距林带两侧边行 2m处开一条与林带平行的梯形断沟 ,并对其进行生物养护 ,可切断林带伸向农田的侧根 ,截断其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通道 ,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而且能减少水土流失。同时 ,还可利用沟底、沟埂种植优良灌木和牧草 ,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生态经济和生态景观学的原理,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林带配置及林网景观布局进行多样性分析与评价,提出防护林多样性构建框架及其更新改造措施.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河灌区年超量引黄河水18.72亿m3是造成黄河断流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套灌区节水措施及节水潜力主要有渠道衬砌年可节水22亿m3,改进灌水方式节水10%,建设节水型农田防护林年可节水1.47亿m3,重复利用总排干沟回归水年可节水3亿m3。  相似文献   

17.
农田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3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有效地降低耗水系数8.1% ̄23.2%,覆盖后减少棵间蒸发量26.3%,节约灌溉水量270m^3/hm^2。其节水机理主要是覆盖麦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东北半干旱区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蒸腾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称重法对樟子松、落叶松、小黑杨和银中杨的蒸腾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月蒸腾速率的变化不同,樟子松的蒸腾速率始终最小。樟子松蒸腾速率的月变化差异最小,各防护林树种的蒸腾速率均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农田防护林在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其蒸腾速率受大气温度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较大,并且蒸腾速率与大气温度、太阳总辐射和土壤水含量均表现出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均表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林网结构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防护林优化配置建议。结果表明:综合防风效应和有效防护距离因素分析,对乔木农田防护林的综合防风效应进行评价:疏透型农田防护林 > 通风型农田防护林 > 紧密型农田防护林护林;在垂直方向上,三种疏透度的乔木农田防护林在不同高度上大体遵循随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逐渐下降的趋势。乔灌混交林、灌木防护林平均防风效能:榆树+柠条的乔灌混交林带21.5% > 灌木防护林带20.5%,风速降低20%的有效防护距离分别出现在林后25H和12H。防护林建设方面乔灌木混交林应为首选;灌木防护林可布设在沙漠化严重的坡耕地或风口地带的农田;乔木防护林不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准确了解和评价干旱风沙区在典型大风环境下农田防护林空间风速分布,以及林网内风蚀状况,分别利用三杯风速仪和诱捕法,对干旱风沙区盐池县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开展了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内的距地表50、200 cm高度风速分布与地表风蚀状况监测。研究表明:1)随着防护距离的逐渐增大,风蚀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风速变化规律正好相反;50和200 cm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均一致,均呈先逐渐降低后逐渐升高的变化,以12H处对风力减小作用最明显,50和200 cm高度的风速降幅分别达到了51%和46%;林带防风效益与距离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以12H(12倍的防护林带树高,下同)处200 cm高度最佳,为53.65%;侵蚀模数由林带内的轻度、1H处的强度到3H、7H处的剧烈,12H处为极强度,以3H处最大,为21 944.62 t/km~2。2)沙粒粒径以73.99、87.99、104.6μm区间为主,其中82.53%~99.93%沙粒均集中在248.9μm以下,为细沙粒,而旷野对照组沙粒粒径主要集中在104.6~148μm,沙粒明显较粗。因此,干旱风沙区沙质农田防护林网在典型大风日内对风速的减缓非常有效。但由于林网内沙物质源丰富,风蚀现象依然严重,对当地沙尘暴发生影响较大。该研究对准确掌握当地林网风蚀,科学评价林网防护功能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