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性质的6个位点进行的系统测定研究证明,下垫面性质和特点对近地表层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及区系组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周年微生物数量顺序为厩舍外>老菌园>办公室内>老菌场外>新菌园>林地。厩舍外空气微生物区系中细菌占明显优势,而食用菌老栽培地(老菌园)则以真菌占优势。建议在食用菌栽培选址和其他人类生活选址中,应将环境微生物特点作为预先考虑的环境生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日间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鸡舍空气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和氨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不但影响场区生物安全,更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采用直线多点均匀采样新型系统,对北京地区某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空气颗粒物、微生物和氨气3种污染物的日间排放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日间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该蛋种鸡舍试验期间舍内温度保持在18.0~20.0℃;间歇性通风条件下,风机的开启时长和舍外温度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R2=0.883 7);在冬季8:00-18:00期间,空气颗粒物的排放质量浓度为0.5~0.8 mg/m~3,每只鸡排放量为1.0~1.5 mg/h;空气微生物的排放浓度为4.0~4.5 log10CFU/m~3,每只鸡排放量为4.3~4.8 log10 CFU/h;氨气排放浓度为7.6~14.3 mg/m~3,每只鸡排放量为8.1~13.7 mg/h。试验期间,舍外温度低于舍内温度,试验鸡舍通风量及波动范围小,空气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和氨气的排放浓度、排放量与舍外温度、通风量、舍内相对湿度之间均未发现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蛋鸡舍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赤红壤不同林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不同人工林型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差异与变化,定期采样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是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顺序为混效林〉豆科纯林〉纯桉林;其数量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很大,各种林型均以秋季最大,其次是春、冬季,夏季最小;三大类菌中又以细菌所占比较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它们各自的优势种群在组成上各林林间差别不大,而且全年都保持较稳定的比较,无论是微生物种类还是其数量,都以混交林多于纯林,而在纯林中又以豆科纯林多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试验表明,施入底泥、菌泥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施入底泥可使风沙土微生物数量增加1.09倍,盐碱地微生物数量增加0.25倍;施入菌泥可使草甸土微生物数量增加2.34倍,风沙土微生物数量增加0.44倍,盐碱地微生物数量增加0.56倍。施入底泥、菌泥均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土壤有机成分转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14,(6):1390-1395
为研究促生细菌对镉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将促生细菌T7和J2加入洞庭湖镉污染土壤中,通过培养,进行各项目的测定。结果表明,J2菌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T7菌对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明显,T7和J2菌能显著提高细菌/真菌(B/F)和放线菌/真菌(A/F)比值;J2菌能显著地促进土壤中氨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好氧性固氮菌数量的增加,T7菌对氨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影响不显著;J2菌明显促进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强,T7菌对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酶以及土壤微生物与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地相关关系。说明促生细菌T7和J2能有效改善洞庭镉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动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空气微生物浓度分布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填埋区空气微生物浓度达到6 000 CFU·m^-3以上,生活区约为3 500 CFU·m^-3,填埋区空气微生物浓度显著高于生活区(P〈0.05)。填埋区不同时段空气微生物浓度不相同,呈4—7月份9:00—11:00浓度低于15:00—16:00,而8、9月份以后9:00—11:00浓度高于15:00—16:00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6年4月—2007年1月空气微生物总浓度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和9—11月。填埋场环境温度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大于湿度。  相似文献   

7.
秦岭火地塘林区森林根际微生物及其土壤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秦岭林区几种主要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分析表明,根际微生物数量表现为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落叶松林〉锐齿栎-油松混交林,且以细菌数量为主。同一林型微生物状况为根际〉非根际,干基根区〉干基非根区,且不同林分差异显著,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与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状况等强弱呈正相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是描述土壤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农药乐果、Cd2+单一污染及乐果与Cd2+复合污染对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和乐果复合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存在着明显的拮抗作用,复合抑制效应顺序为放线菌〉真菌〉细菌;而对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抑制效应顺序为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单一污染时,100mg·kg-1乐果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这些生物学指标,其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效应顺序为真菌〉放线菌〉细菌,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与乐果和Cd2+复合污染顺序一致;50mg·kg-1浓度的乐果对这些指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天津周边半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菜田土壤微生物状况调查研究表明 ,该地区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 ,夏季微生物总量大大高于冬季 ;随着种菜年限的增加 ,耕层和亚耕层微生物总量都有增加趋势 ,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增加明显 ,真菌有下降趋势 ;真菌类群分析表明 ,少数纤维素分解菌 ,如青霉 (Penicillium)、木霉 (Trichoderma)等为优势菌 ,而糖和木质素分解菌仅占少数。用尖孢镰刀霉 (Fusariumuoxysporum)、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接种不同种菜年限土壤 ,检测土壤拮抗菌状况发现 ,拮抗菌仅在种植年限长的老菜田的放线菌中发现。表明北方半干旱地区菜田土壤细菌为优势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微孔隙中 ;而适于生活在土壤疏松大孔隙中的真菌数量极少。应注意土壤结构的改良 ,为丰富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查明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反应,采用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宁夏银川平原盐化、碱化2种类型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变化、结构组成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季节上表现为6月〉8月〉9月;土壤种群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大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盐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较碱化土壤密切。随着盐化和碱化土壤程度的加强,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均匀性指数都逐渐降低,说明微生物的活性逐渐降低,而且相同程度盐化土壤利用碳源的能力高于碱化土壤。因此,土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可以作为盐渍化土壤质量恢复及评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刘子雄  朱天辉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32-135,149
在四川省洪雅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林地、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地和农耕地(对照)中,系统研究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组成、季节性动态变化、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两种林木的根际效应。主要研究结果为:①在土壤微生物3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②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的季节变化趋势在两种退耕还林地中基本相似,而农耕地与两退耕地之间差异较大;⑧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趋势是表层(0~15cm)〉亚表层(15~30cm)〉深层(30cm以下),尤其是个体生物量较大的真菌、放线菌数量的这种变化趋势明显,且苦竹林模式表层微生物数量高于同层次的桦木和农耕地;④在桦木和苦竹林地中,3大类微生物各季的平均R/S值都在1~2之间,即两林木都具有较强的根际正效应;⑤从微生物学角度评价两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是:苦竹林模式优于桦木林模式。  相似文献   

12.
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及接菌剂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堆肥化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群体特征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堆肥化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遵循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种微生物耐热性决定其数量;一般细菌数量最多,尤其在高温期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真菌在高温前和高温过后才繁殖较多。各种菌对不同物质成分的分解作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至于微生物制剂的接种效果一直争论不休,肯定的意见和否定的意见都有大量的证据和理由。但应该指出只有数量足够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和适合它们的条件都具备时堆肥化才能快速进行,创建有益分解微生物群体和创造适合这些微生物群体的条件是不可分割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寒草地不同扰动生境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对天祝高寒草地5种不同干扰生境(围栏内、围栏外、多年生草地、一年生草地和鼠丘地)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同一扰动生境,不同空间层次草地土壤微生物各氮素生理群数量变化较大,0-20cm数量大于20-40cm,一般前者为后者的1.44-7.32倍;且不同氮索生理群之间数量差异很大,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2)不同扰动生境,相同空间层次草地土壤微生物各氮素生理群数量差异也较大,变幅在1.27—9.29倍;且不同扰动生境对各氮素生理群的影响不同,对硝化细菌数量影响最大,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次之,自生固氮菌较小;3)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以一年生草地总数量最大,多年生和围栏内草地次之,鼠丘地和围栏外草地最少;4)不同扰动生境。不同空间层次,虽然不同生理群微生物数量各有特点,但总趋势为:0—20cm,7月份数量较小,8月份上升至最大,9月份下降,20-40cm数量变化趋势与0—20cm相似,但变幅显著变小。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选取原生植被旱冬瓜林地作为对照,对澜沧江上游山区不同植被类型云南松林、桉树纯林、生态混交林(桤木+圣诞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3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微生物分布均表现为A层大于B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均为旱冬瓜林〉生态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且A、B层消长趋势一致;不同植被类型A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为云南松林〉桉树林〉生态混交林〉旱冬瓜林,B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则为生态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林〉旱冬瓜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总数变化趋势为旱冬瓜林〉生态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A、B层消长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周边半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菜田土壤微生物状况调查研究表明 ,该地区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 ,夏季微生物总量大大高于冬季 ;随着种菜年限的增加 ,耕层和亚耕层微生物总量都有增加趋势 ,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增加明显 ,真菌有下降趋势 ;真菌类群分析表明 ,少数纤维素分解菌 ,如青霉 (Penicillium)、木霉 (Trichoderma)等为优势菌 ,而糖和木质素分解菌仅占少数。用尖孢镰刀霉 (Fusariumuoxysporum)、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接种不同种菜年限土壤 ,检测土壤拮抗菌状况发现 ,拮抗菌仅在种植年限长的老菜田的放线菌中发现。表明北方半干旱地区菜田土壤细菌为优势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微孔隙中 ;而适于生活在土壤疏松大孔隙中的真菌数量极少。应注意土壤结构的改良 ,为丰富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料对杉木根际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彬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放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微生物中细菌所占的比例;(2)能增加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折数量,其中氨化细菌提高幅度最大,并以混合施用最好,纤维素分解菌则以单施绿肥最高,芳香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6种常见适于水栽植物和EM菌在处理含苯胺、N、P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对水体苯胺修复效率为50.7%~97.3%。植物对苯胺、N、P的修复能力因植物不同而异。植物修复苯胺的能力排序为蕹菜〉水葫芦〉水浮莲〉美人蕉〉水花生〉香蒲,而植物修复N的能力排序为水花生〉水葫芦〉蕹菜〉香蒲〉美人蕉〉水浮莲。美人蕉和蕹菜对P修复能力高于其他植物。抗生素抑菌试验表明,水体中原有微生物在苯胺修复中起了显著作用。EM菌的加入增加对水体N的去除能力。EM菌对水体P修复无直接作用,EM菌促进水浮莲和水葫芦吸收P。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解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6,自引:0,他引:116  
综述了具有解磷能力的微生物在不同土壤、作物根际中的数量及种群分布,评价了不同微生物的解磷能力,探讨了微生物的解磷机制,还讨论了解磷菌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辅以拮抗菌的有机肥对辣椒疫病生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辅以拮抗菌的有机肥对辣椒疫病生防效果的作用,并研究了有机肥施用对拮抗微生物在辣椒根际定殖以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与对照相比,可降低发病率35%,辅以拮抗微生物的有机肥与直接使用拮抗菌相比,前期效果不如后者,但后期发病率明显降低,同时使拮抗微生物在辣椒根际定殖数量提高了14.3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发酵过程中菌粒中主要微生物数量与发酵乳中主要营养物和产物含量间的关系,分析探讨了西藏"灵菇"乳的发酵机制;考察了不同发酵时期所得发酵乳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合化学物质模拟试验揭示了发酵乳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发酵前期,菌粒中的各微生物由于向乳中扩散及生长延滞,数量稍有减少;随着发酵的进行,菌粒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但醋酸菌含量呈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菌粒中的乳酸菌数量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其次为酵母菌,醋醋菌数量最少;乳酸是西藏“灵菇”发酵乳中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乙酸和乙醇的存在对低浓度乳酸的抑菌活性有增效作用,但当乳酸浓度较高时,这种增效作用减弱。西藏“灵菇”发酵乳的总抑菌效果是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的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