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发展停滞的原因,探讨了植物营养、环境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今后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2.
植物营养中理论问题的追本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近200年来,国际上植物营养研究特别是有关植物营养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从早期对植物营养的研究开始,论述了腐殖质营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腐殖质营养理论的具体内容;论述了植物营养矿物质理论的发现过程及李比希否定腐殖质营养理论的理由与事实;介绍了李比希对矿质营养理论的论述与完善过程,分析了矿质营养理论早期的争议及争议的原因;评价了矿质营养理论对农业的贡献。本文还针对目前出现的有机营养理论及碳营养进行质疑,指出了小分子有机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的矿质营养效应以及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植物营养领域等问题 ,以期为细胞水平植物营养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健康营养理论与健康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链营养的角度提出植物健康营养理论,即在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通过调节供给植物的营养元素而生产出符合特定需求的产品,提高植物栽培的功能性和经济价值。我们把这种同时注重植物营养和产品功能的人工栽培植物的营养理论称为植物健康营养理论,这里将不具备植物营养功能,但对整个食物链特别是对人和饲养动物有营养作用的元素称为健康元素。根据矿质元素的作用对象,可将健康元素分为营养健康元素和非营养健康元素两类。营养健康元素是指它本身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同时又对食物链上端生物也有重要健康作用。非营养健康元素是指其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没有营养作用,仅对食物链上端的生物有健康作用。把通过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以达到食物链促进健康的栽培管理方式称为健康栽培。本文还定义了植物健康营养理论的学科边界,指出:“奢侈吸收”与动物健康的关系研究,健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健康元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形式,植物体内健康元素的含量阈值,健康元素的高效施用与管理都是植物健康营养理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5.
植物营养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去10年间,在植物矿质养分吸收利用与养分胁迫诱导调节机理分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使我们对植物营养分子遗传背景有了新的了解。本文对有关养分转运子基因克隆,养分胁迫诱导调节机理,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养分吸收利用遗传背景等方而的研究进展及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性状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RFLP、AFLP、RAPD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经构建了许多作物的分子遗传图谱。植物营养性状一般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机制采用传统的方式很难研究,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有关的分子图谱则可以对这些复杂的数量性状进行比较方便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营养性状中的应用还不太普遍,主要集中在植物耐低养分胁迫和耐矿质元素毒害等几方面。本文介绍了主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分子标记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升  罗云波  黄昆仑 《核农学报》2015,29(2):337-343
研究证实营养素在疾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摄入不足将影响人体健康,所以营养素的补充强化已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营养改良型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围绕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营养改良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提高植物中维生素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降低植物中有害因子、改善脂肪酸组成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商业化进程提出了建议。以期使读者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转基因技术在改良植物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际动态过程与植物营养   总被引:128,自引:4,他引:128  
张福锁  曹一平 《土壤学报》1992,29(3):239-250
养分的有效性是由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所决定的。根系引起根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根分泌物以及由此引起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活性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着根际养分的动态。而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又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并受植物营养状况的诱导和调控。因此,根际动态变化的方向和强度对植物适应土壤化学和物理逆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际的一般概念入手,综述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根际动态研究的新成果,重点讨论了根际动态与植物营养的关系,并运用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概念,把根际动态与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性及其调控机理紧密联系起来,使根际动态和植物矿质营养基因型差异机理两个基础性研究热点融为一体,为解决重大的全球性环境、生态以及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对植物营养元素吸收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丛枝菌根促进植物对氮、磷、钾等矿质营养的吸收及其对植物生长效应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丛枝菌根在提高植物对矿质营养吸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丛枝菌根在这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植物相对生长率与奢侈吸收;养分的分配与利用效率;养分的储藏与损失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自由基是生物体代谢产生的有氧化作用的一类活性物质,它的产生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介绍了自由基在植物体内产生的过程及其对植物体产生的影响,重点对矿质养分与自由基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阐述,为植物营养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 RFL P、AFL P、RAPD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经构建了许多作物的分子遗传图谱。植物营养性状一般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其遗传机制采用传统的方式很难研究 ,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有关的分子图谱则可以对这些复杂的数量性状进行比较方便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营养性状中的应用还不太普遍 ,主要集中在植物耐低养分胁迫和耐矿质元素毒害等几方面。本文介绍了主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 ,分子标记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植物相对生长率与奢侈吸收;养分的分配与利用效率;养分的储藏与损失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植物对气体养分的供需关系与所有绿色植物中各种有机物蕴含的化学能,并分别定义为植物气态营养与绿能。分析了这2种新概念对水气,陆地,水域生态圈及生物与社会生态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碳是17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首,但长期以来对碳营养,尤其是有机碳营养的系统研究几乎为空白,由此导致了对作物碳饥饿的忽视。虽然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获得碳,但仅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碳营养的1/5。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施肥补充碳营养供给是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技术途径,生产可有效提供碳素营养的肥料也为现代化肥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这种需求,迫切需要拓展现有经典的矿质营养框架,在有机营养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构建有机矿质营养理论的新体系。本文提出了有机碳肥的概念,分析了有机碳肥的特点及施肥补碳的重要性,讨论了有机碳肥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指出基于有机碳概念的新型肥料研发是重大技术前沿和现代植物营养理论中富有生机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近代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阐明了植物营养科学的概念,以及植物营养科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方法进步之间的关系,并从近代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阐述了它的内涵与研究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钙素营养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周卫  林葆 《土壤学进展》1995,23(2):12-17,25
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植物钙素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细胞中钙的定位及其与超微结构的关系;细胞水平上钙的吸收与运输机制;钙对酶活性的调控机制,钙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个体水平上钙的吸收运输和分配,钙与其它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植物钙营养遗传特性等,文中评述了当前有关钙营养的机理或假说,并提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切花月季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红梅  张启翔  唐菁 《土壤通报》2005,36(2):269-273
本文综述了无土栽培条件下切花月季的矿质营养特性,包括叶内矿质元素含量标准与营养诊断,矿质养分的消耗,氮素营养特性及其它矿质养分的营养生理,根际营养生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营养生物学是重点研究植物活化、吸收、转运与利用养分的生理、分子及遗传机制的科学。在过去的30年,我国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与相关学科相比,近10多年来植物营养生物学总体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新一代领军人才。一些研究更接近于“纯”植物生物学,与植物营养应用研究出现脱节,对农业绿色发展及化肥产业升级的支撑不够。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者应该重视与作物育种、耕作栽培、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及化肥产业的合作,跟踪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需求,围绕这些领域的技术“瓶颈”开展植物营养基础研究,在提供解决途径的同时创新植物营养生物学机理,从而丰富植物营养学理论。在研究内容上,建议重视控制养分响应度的生理与遗传机制,养分信号与环境信号互作,养分×土壤×管理互作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养分供应与抗生物胁迫,高产高效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基础,特种作物的营养机理,化肥产品升级的生物学途径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菌根对煤矿废弃物生态恢复的营养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分次刈割的方法,对煤矿区废弃物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营养吸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煤矿区废弃物中,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根真菌苜蓿的侵染率大于接种地球囊霉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矿质营养吸收尤其是磷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接种菌根使植物从基质中吸收氮、磷的强度比对照高,在第6个月时磷含量达到高峰,而对照在第9个月时才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