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处理对豆粕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熊智辉  过玉英  陈丽玲  徐淑玲 《大豆科学》2007,26(3):396-399,406
对豆粕的微生物发酵处理,可降低抗营养物质对动物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应激,提高豆粕的营养成份和饲喂价值.本文综述了发酵豆粕的特点及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大麦抗营养因子及其抗营养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5.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6.
大豆中脲酶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化学钝化法(亚硫酸钠法)和物理钝化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法钝化的最优钝化工艺条件为:Na2SO3 0.03 mol·L-1,温度75℃,钝化时间60 min;物理微波法钝化为:微波功率230 W,时间90 s,粉碎度为过60目筛;物理超声波钝化法为:加水量20 mL,时间30 ...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几个大豆品种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测定了13个黑龙江大豆品种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发现高蛋白含量的“东农42”品种抗因子含量最低,TIA为36.72mg/g,CIA为7.98mg/g,凝集素为1.97mg/g。脂用型品种“71435”的蛋白质含量低,抗因子成分的含量却是最高,TIA62.25mg/g,CIA35.61mg/g,凝集素为3.86mg/g。  相似文献   

8.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莉芳  秦贵信  朱丹  孙玲 《大豆科学》2006,25(4):450-453
大豆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是鱼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不仅会降低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本文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大豆抗原的作用机理及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意义。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饲料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平衡等特点,营养价值非常高,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被广泛应用于猪饲料中。但是大豆中含有相当高水平的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能使猪特别是仔猪出现过敏,小肠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内源氮损失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危害了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给养猪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限制了大豆加工产品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三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含义、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对猪健康的影响,为大豆加工制品在猪日粮中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谷春梅  姜雷  于寒松 《大豆科学》2019,38(3):434-442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同时保证品质优良,以干豆制浆为对照,利用不同浸泡介质(水、柠檬酸溶液、NaHCO_3溶液)及不同浸泡条件,探究前处理工艺条件以及介质的改变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处理能有效降低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和植酸含量,但不同介质对不同抗营养因子的效果不同。经浸泡处理后的胰蛋白抑制因子的最低活性为30.88±1.35 TIU·mg-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54%;植酸最低含量为3.46±0.15 mg·mL-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77.4%;而经浸泡处理后的单宁含量却显著上升(P<0.05)。从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效果来看,NaHCO_3>水>柠檬酸;从降低单宁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NaHCO_3>水;从降低植酸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水>NaHCO_3。除抗营养因子外,豆浆的品质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NaHCO_3浸泡组的总体品质最优,除了个别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与水浸泡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浸泡组,而柠檬酸浸泡组的品质为3组中最差。选取NaHCO_3溶液作为浸泡介质进行正交工艺优化,当浸泡温度为25℃,浸泡时间为16 h,浸泡豆水比为1∶4,NaHCO_3浓度为0.45%时,豆浆的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火力中高火,微波时间3 min,乙醇浓度5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432%.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提取和纯化低温豆粕中皂甙的加工工艺,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皂甙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微波时间>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在微波火力为中高火、微波时间2.5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g:mL)的条件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此时大豆皂甙的提取率为0.640%.  相似文献   

14.
通过菌种筛选、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系统地研究了微生物发酵生产豆粕生物肽的工艺。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为最佳菌株,其豆粕生物肽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16 h,豆粕粒度40目,初始pH6.8,葡萄糖2%,豆粕11%,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得率为41.18%。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优化低值豆粕液态制备多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低值豆粕液态发酵生产大豆多肽工艺,应用Minimum Run Equireplicated Res IV析因设计进行了主效因子的筛选,根据主效因子影响及变化方向进行爬陡坡试验,最后,应用二次旋转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对液态发酵多肽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为豆粕浓度6.0%、pH 8.0、装瓶量93.0 mL.300 mL-1。最优条件下模型预测多肽含量为707.204μg.mL-1,验证试验结果为683.023±9.23μg.mL-1(n=6)。  相似文献   

16.
豆粕固态发酵产活性肽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玲  王红  刘茜 《大豆科学》2011,30(6):997-1000
以豆粕粉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接入产酶能力较强的米曲霉、黑曲霉和混合细菌进行发酵,以多肽转化率为指标对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02 h,发酵温度32℃,接种量4%。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96~98 h,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为38.13%。层析柱分析得到分子量在500~1 000 Da之间的肽段是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功能肽。  相似文献   

17.
芽孢菌固态发酵降解豆粕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副产物脱脂豆粕粉为原料,通过芽孢菌发酵将其水解得到大豆肽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到降解豆粕能力较强的芽孢菌4株,编号CHDl2、CHDl6、CHD21和CHD27;以大豆肽含量作为固态发酵产物的评价指标,从4株芽孢菌出发,得到适宜固态发酵降解豆粕的菌株组合(CHDl6 CHD27);通过两个(L934)正交试验对该组合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为其产物的大豆肽含量达23.9%,比优化前所得产物的大豆肽含量(14.1%)提高69.5%,比未经发酵处理的培养基中大豆肽含量(4.14%)提高约4.8倍,大豆肽得率达60%.  相似文献   

18.
二元复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肽)为测定指标,对影响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二元组合菌种、菌种比例、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基质水分含量、发酵温度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并运用响应面法对最优组合菌种固态发酵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周泉城  申德超  区颖刚 《大豆科学》2008,27(1):124-127,133
大豆甙元是大豆中一种生理活性物质,挤压技术和微波提取技术对其提取效果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挤压膨化技术对大豆甙元提取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微波提取条件.在考察液料比、微波时间等单因素对大豆甙元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选取微波时间、料液比和浸置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以确定微波辅助提取大豆甙元最佳条件.并以微波辅助提取未经挤压的大豆、挤压处理过的大豆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未挤压未微波的大豆中大豆甙元得率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大豆甙元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90%,提取时间为5 min,微波火力为0.6,提取液pH为2,液料比(V/W)为30,提取1次.得率为0.26%,显著高于对照试验.挤压膨化技术处理有利于大豆甙元的提取,微波技术提取大豆甙元效果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辽豆10、PI88788、PI90763,3个品种均同时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3号和14号生理小种.测定了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PAL、POD、PPO、SOD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大豆品种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保护酶活力的变化和抗性关系.结果表明:PI88788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和14号生理小种后根系中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I90763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后根系中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证实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与接种SCN不同生理小种后大豆根内PAL、POD、PPO、SOD活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