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盆景在表现开阔的自然山水风光时,散点矶石起着重要作用。分析论述了散点矶石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其布局要求和制作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梳理了试点主要做法,从四山环境质量、水质达标率、森林生态稳定性和土地利用效率4个方面总结了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突出政策创新四点启示,以期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思路.以中铁黑龙滩天府生态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为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按照园区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提出一种以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系统治理规划建设模式.该模式以空间...  相似文献   

4.
浅谈基本农田整理中的土方量计算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方量计算是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散点法结合Excel软件进行土方量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胜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具体案例介绍了计算的详细步骤。  相似文献   

5.
平原区土地整理中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方量计算在土地整理前期工作特别重要,土方量计算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理性和投资预算,所以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该文从平原区常用的3种方法:散点法、方格网法和DEM法的计算原理人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平原区土方量计算的3种方法的差异,得出方格网法和DEM法比较适合的结论,从而为平原区土地整理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带动水土保持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系统概述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统筹治理的原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治理要点,并展望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方向,可为各地水土保持的实施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江西省靖安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三产"发展理念,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防治,探索形成了点绿成金的"靖安经验""靖安模式",在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资产、生态财富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期铁路建设工程生态修复的重要指导方向。在分析铁路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破坏特征基础上,从铁路建设工程路域范围的土壤、植被和水体3个系统要素角度,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破坏评估指标,提出铁路建设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修复系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模式。今后应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地表变形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模式,建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可为铁路建设及类似线性工程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工作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水土保持部门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引导、扎实推进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山水茶乡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本文引用具体事例着重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建设生态文明新安溪.  相似文献   

10.
蒸发(散)是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分量,遥感为蒸发(散)的研究提供大范围的地表特征信息,为大尺度非均匀的蒸发(散)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从20世纪后期遥感开始应用在对于区域蒸发(散)量的监测,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应用遥感技术监测蒸发(散)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行的蒸发(散)研究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要求各部门相互沟通与协作,统筹管理各生态要素。水土保持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破除部门分割和区域分割障碍,加快探索生态系统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根据江西赣州部分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践,从相关理论支撑、技术支持、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背景下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可为江西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的环境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更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强调尊重现状、因地制宜,通过“一心、一轴、两带”体现该校园山水人文和历史特色,给西部大学校园的景观塑造提出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3.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技术,可用于分析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配准分析物种进化关系的新方法:首先利用一阶马尔可夫链方法计算不同基因组序列的寡聚核苷酸转移概率矩阵;然后将转移概率矩阵转换为彩色图像矩阵,并绘制物种两两之间彩色图像矩阵的联合直方图;最后分析联合直方图点集的分布情况,引入直方图点集的散度公式,将其作为相似性测度的标准,从而鉴定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100种细菌全基因组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基因法或基于基因组寡聚核苷酸频率组分差异信息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分辨力,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分辨科以下的分类单元,而且对科以上的分类单元同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该方法有望发展成为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推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用地既是重要的生产空间,也是乡村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要素,面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修复的要求,科学划分农用地生态修复区域对新时期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于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农业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与要求,构建涵盖"生态功能、投入、耗散"3个维度的农用地生态修复评估框架,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区,以50...  相似文献   

15.
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问题识别和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难题的必然要求。结合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在对区域特点分析及主要生态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探析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路径及技术策略,阐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成效,提出了现阶段需解决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重点,以期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助推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蒸发散量为-水资源涵养重要指标,据此,研究乃择定台湾西南部泥岩丘陵地上优势植被包括:番荔枝及莉竹,观测莉竹林冠层上进行全天日射量、净辐射量、气温、相对湿度及地中传导热量等微气象观测,藉以鲍温比与热收支法估测3种不同地表植被之蒸发散量,另配合蒸发散量实测值进行验证,可获知番荔枝及莉竹蒸发散量分别为:0.1~1.6 mm及1.9~3.6 mm,且与A型蒸发皿蒸发量之关系分别为0.27倍及0.74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传统园林重视山水布局中,认为山水是园林造景的关键,这种园林设计理念沿袭至今。现代园林设计中,山石也是重要的造园元素,其构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置石组景的观赏价值较高,能带来美的享受,石既具有现代感,也有远古气息,千姿百态的石头,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现代园林。总之,置石是现代园林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主要研究了置石的作用和意识展现方式,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园林从古至今都追求和自然的完美融合,园林景观的布局大多以山水景观为主主导。天然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在遥远的古代就开始了,其具有装饰性好、强度高、来源广泛及耐久性高等特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快了石材的开采和加工技术的发展,使石材在园林景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对当前石材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概述,得出几点有关的体会,希望对相关行业和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清江水布垭地理位置、地域化、特征现状分析,运用大地景观的规划思想,借助现代园林艺术手法对“多点”进行景观设计,使其各具特色的同时又能相互联系。提出如何在山水与化的水乳交融中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有化的道路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基础,对于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5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对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空间格网构建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对研究区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进而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生态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