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传染性贫血病马与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区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具有抗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抗原株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酶结合试剂,以斑点试验(DB)与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马传贫病马与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抗体的鉴别。使用本方法对339匹实验马进行测试,共检出马传贫病马11匹,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239匹,既未接种弱毒疫苗又未感染马传贫马89匹。另外,对106匹人工马传贫病马和21匹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作了病理学验证,结果与免疫学检测相符。疫区在清除病马之后,病情停息。疫苗免疫马经贸易成交,更换畜主后,再次检疫未发现马传贫病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马传贫病马与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区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以发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本文作者通过对平定县马属动物的调查,获悉了当地马传贫病的发病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马传染性贫血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恶性传染病,在锦州市发生与流行近30年,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治马传贫工作一直是各级兽医防疫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2013年2月辽宁省顺利通过了农业部马传贫消灭标准考核验收。锦州市消灭马传贫工作是辽宁省消灭马传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锦州市马属动物长期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了荧光探针——(艹啡)薄啶溴红(Ethidium Bromide,简称 EB)插入核酸双链区,形成一种具有较强荧光效应的络合物方法,对马传贫白细胞 DNA进行了荧光滴定和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马传贫病毒感染的马白细胞 DNA 含量为正常马白细胞的4倍;正常马、免疫马、传贫马在核物质水平上,三者的空间构象存在差异。这一成果为马传贫早期诊断和区分传贫马与免疫马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所用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L株(EIAV-L)是我国研制成功的EIAV弱毒疫苗的原始强毒株。以EIAV-L感染马外周血液白细胞中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分4个片段扩增EIAV-L前病毒DNA,并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ipt SK中,得到 4个重组质粒p2.8、p2.4、p3.1和 p1.2,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得到 EIAV-L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EIAV-L前病毒基因组全长 8235bp,其中 G+C含量为 38%。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DNASIS分析,EIAV-L与马传贫驴强毒和马传贫驴白细胞疫苗毒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和96.9%。同源性如此接近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 EIAV-L与驴强毒的同源性高于其与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同源性,这符合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衍生过程。基因组两端是长为316bp的LTR,其中U3为197bp,R为80BP,U5为39bp。前病毒基因组有 3个较大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编码 gag、pol和 env基因。gag基因位于 713~1912位碱基之间,全长1200bp;pol基因位于 1708~5109位碱基之间,全长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PCR方法分 3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EIAVDLA)的前病毒DNA ,这 3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 ,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 ,获得 1个含有EIAV全基因 (8.0kb)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8.0。将此 8.0kb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EIAV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 ,获得一含有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8.2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 ,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 ,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活性 ,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 ,第 4天出现病变 ,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 ,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 ,笔者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 ,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病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急性爆发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患过病的动物体内病毒长期不消失,持续感染,反复发病,成为传染源。 控制和消灭家畜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之一,是提供主动免疫的疫苗。但患过马传贫病的马能否获得免疫以及本病能否进行人工免疫,是多年来学者们所重视和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弱毒疫苗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好的防制效果。针对疫苗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断完善疫苗生产的某些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探讨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马传贫疫苗生产和研究方面的某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马传贫驴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FDDV-EIAV)免疫马后体液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将6匹EIAV阴性马分为2组,第1组(6#,7#,8#,9#),分别接种1mL 1000TCID50 EIAV FDDV11,第2组(4#,5#)接种1mL驴胎皮肤细胞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组,定期采集免疫接种后210d内的血清,利用ELISA方法测定试验马血清中针对EIAV囊膜蛋白特异抗体参数.通过测定囊膜蛋白特异性抗体滴度、抗体亲和力和抗体构象变化,发现该疫苗免疫马18d后出现针对囊膜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整个监测期内其抗体水平较低;抗体亲和力虽有波动,但亲和力水平较高;抗体构象指数都在2.0附近波动,表示囊膜蛋白特异性抗体主要为构象性抗体.免疫210d后,所有马均用1mL 1×10-5血清稀释的EIAV强毒辽宁株(EIAV L21)进行攻击,攻毒后,对照马分别在第10天、第13天出现发热,第16天,第18天死亡,其它所有免疫马未见体温升高和其它临床症状,表明FDDV11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抗体参数分析表明FDDV11产生的体液免疫与马传贫致病株感染马后产生体液免疫截然不同,暗示体液免疫在EIAV感染马免疫保护中的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驴强毒株DV是一株经过驴体传代获得的而具有超强毒力的毒株,对马和驴均可100%致死。用PCR方法分段扩增了DV其前病毒基因,将包含全基因片段的3个基因克隆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顺次连接克隆到pLG338上,命名为pD70344。将此克隆体外转染驴胎皮肤细胞和驴白细胞,连续盲传3代并以反转录酶活性测定,RT-PCR鉴定其病毒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培养物中存在大量典型病毒粒子,证明获得了1株具有感染性的EIAV病毒粒子,命名为pD70344V。经序列测定确认了本试验首次构建了1株完全来源于EIAV强毒基因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将此克隆病毒接种驴,可以引起典型的马传贫症状并导致试验动物死亡。该分子克隆的建立为进一步考察病毒的毒力与基因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为我国马匹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马匹健康,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为消除此病的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必须阐明此病的一些主要问题,其中包括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文献中虽然有部分马传贫物质代谢的某些研究报导,但尚缺乏完整而全面的材料。据此,本项研究工作的任务在于进一步较全面地研究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为阐明马传贫的发病机制和进行有效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材料仅为此项研究工作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传染性贫血病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盼免疫性质,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试图予以解决。在早期,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未被突破,不能证明有抗体存在,则认为感染马传贫病毒的宿主,对侵入的病毒缺乏免疫学反应。近年来,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等研究表明,这种概念是错误的。继之,我所报道了马传贫的免疫试验结果,马传贫耐过后有79.2%的马和83.5%的驴能抵抗强毒的再攻击。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的马有79%、驴有97%的保护率。为了阐明这种保护机理,我们进行了马传贫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是人们多年来探寻的方法。自从证明马传血贫的病原体是滤过性病毒以来,在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的马传贫特异性诊断的研究工作,但50多年中并没有寻找到一种可望用于实际的方法,因而有人断言,所有种类的免疫反应对诊断马传贫来说都没有实用价值,甚至个别极端的人怀疑马传贫时能否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14.
用MDV-19疫苗(无致病性马立克病病毒)、AM-1(致弱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和NSW1/70(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免疫具有不同免疫史的亲代的雏鸡,然后以马立克氏病强毒攻击,比较其反应和保护力。MDV—19疫苗免疫的有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15.
在马传染性贫血血清学反应的研究工作中,以补体结合反应为最多,包括传贫病马的各种病理材料(肝、脾、红血球等)用无水乙醇、甲醇和食盐水等制成的浸出液作为抗原,和Altara 氏抗原,但结果都不够满意,因为所制的抗原并不能排除特异的反应性。近年来随着传贫病毒的提纯或精制工作的进展,对用精制病毒作抗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木与志雄等用生化方法从传贫病马脾脏中提取了铁蛋白(Ferritin)作补体结合反应,对13例人工感染传贫马试验结果全部呈阳性反应;在49例含铁细胞阳性马中,有47例为阳性。此外,用通过动物休及组织培养方法所获得了病毒,也为  相似文献   

16.
马传染病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传染马属动物的一种持续性病毒引起的,流行于世界上大多数马匹较多的国家及我国大部分省、市成为一种地方性兽疫,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目前尚无特效药品治疗,马匹一但感染,使终身带毒,在我国一但确认马匹感染此病,须立即处杀,是当前防制与捕灭马传贫病的主要措施。马传贫病的传播途经是多方面的,在自然传播上,马传贫病需要昆虫做媒介。一九一四年日本协会认为它的媒介是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也调查试验证明:虻类是散播马传贫的主要媒介,在虻的生活周期里,成虫交配后,雌虫寻找血液为食,叮咬马匹(骡、驴)传播此  相似文献   

17.
此项研究是在对191例人工感染和自然发病的马传贫病例进行观察之后,从中筛出选22个典型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对各型马传贫的病理形态学及其发病机理作了精细而深刻地描述。论文27万字,插曲267幅,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珍断奠定了病理形态学基础,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应用该成果检查“疑似马传贫”病马,  相似文献   

18.
将猪瘟病毒弱毒C株ST细胞苗以不同剂量(106 TCID50和105 TCID50)免疫28日龄仔猪,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抗体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抗原检测等方法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仔猪后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病毒血症,无排毒现象;不同剂量免疫组,在2免后10 d左右猪瘟特异性抗体阳转,抗体水平于2免后20 d左右达到峰值。以上结果表明,猪瘟弱毒疫苗毒株C株的ST细胞传代疫苗对仔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强毒和疫苗弱毒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比较GenBank数据库中上传的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 7.0,设计一组可对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进行编码区全长扩增的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DEV强毒和疫苗弱毒鉴别诊断的PCR方法。结果表明,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存在528bp的连续核苷酸序列缺失。优化后的PCR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5℃,对DEV强毒和疫苗弱毒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 019bp和491bp;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15.3pg;特异性好,对鸭源常见传染病(如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鹅细小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无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20.
新平县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从1979年开始,经过几代兽医工作者的辛苦工作,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成效显著,1993年经省畜牧局验收达到马传贫"稳定控制标准",2016年通过市级考核验收,获云南省消灭马传贫考核验收证书。对新平县消灭马传染性贫血工作的做法及成效进行总结,为今后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