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穗颈长和生育期等性状的核质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育胞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株高和穗颈长上得到明显增加;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无不良细胞质效应,不育系可恢复性好,可作为杂交稻育种的优良不育胞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夜公(Y)、饶平野生稻(CW)、野败(WA)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的6964A、二九矮4A和珍汕97A分别与恢复系T45配制9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细胞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单株有效穗、穗长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夜公和饶平野生稻两种细胞质明显地优于野败,但受不育系及核质互作所制约。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因此,在选育优良细胞质的同时,必须选育分蘖强、穗数多、可恢性好的大穗不育系,才较易配制强优组合。本文还讨论了夜公和饶平野生稻细胞质的利用以及不育系的可恢性问题,指出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可恢性可能有本质差异,是水稻三系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野败型,冈型不育系与 IR_(36)配制的各组合产量比较结果IR_(36)是近两年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新品种,它具有对多种病虫的抗性。1976年7—8月我们用 IR_(36)为父本,同野败型 V_(20)A、金南特 A、冈型朝阳1号 A、青小金早 A、C 系统南新 A 转育的梅丰选 A 进行了测交。同年冬在海南陵水县播种。发现 IR_(36)对以上三种类型的不育系都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如 U_(20)A×IR_(36),结实率高达90.9%,在5×7寸密度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3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粳稻品种六千辛、苏秋、苏蕾转育成的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在8个主要经济性状上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抽穗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千粒重4个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②不同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BT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较小,红莲型不育系次之,野败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最明显。因不育细胞质效应只表现在与不育性相关的性状上,选择可恢复性好的不育系与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配组,可提高杂种F1的结实率,从而消除或减小不育细胞质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1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同核异质粳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及核背景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在与不育性密切相关的性状上,如结 实率、株高表现明显的负效应,单株产量的负效及千粒重的正效应则为结实率降低而引起的相关效应;不育细胞质抽穗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的效应不明显。(2)不同不育细胞质在同一核背景下的效应程度不一样,野败型细胞质的效应较BT型细胞质更为显著。(3)不育系的细胞核对不育细胞质效应无明  相似文献   

6.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K型、D型等七种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两个早熟恢复系杂交,研究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稻谷产量、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胞质对这些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胞质对不同性状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多数胞质都有使这些性状变劣的效应,但K型和D型两种胞质对单株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均不表现负效应,对其他性状的变劣效应也较小。并探明了杂交早稻结实率低的原因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负效应。可以通过筛选和利用优良胞质来减小或消除胞质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随着“三系”杂交水稻的应用推广,育种工作者对于雄性不育细胞质在水稻杂种一代数量性状中的遗传效应,已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卢浩然等认为:“野败”胞质使杂种穗期延迟、分蘖增加,对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均呈负效应。庄尔铮等指出;不育胞质有利于提高生活力而对单株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株高、结实率有负效应。广西协作组研究认为:多数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有效穗、每穗粒数、单株产量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有负效应,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穗数增多。而罗孝和等则认为: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8.
北方粳稻新型细胞质不育系及其组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粳稻新型细胞质印水型不育系辽粳6A、辽粳10A、65A、139A等为基础材料,以包台型不育系辽粳6A、辽粳10A、65A、139A为对照;选用C382、晚轮422、野粳恢、C2106等恢复系为测验测配亲本,研究新型细胞质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开花习性、异交结实等特性,并探讨在不同细胞质作用下,杂交组合在株高、穗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穴谷重等方面的遗传效应,探讨不同细胞质在粳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遗传规律,为北方粳稻有效利用新型细胞质资源及配制新型杂交粳稻组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野败等8种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株高、穗颈长、穗数、成穗率、实粒数、结实粒、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表现负效应,抽穗期明显延迟;通过成株期伤口接种鉴定若干组合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明,细胞质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不表现差异。作者认为,水稻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表现型效应是与其不育性密切相关的遗传现象,同时。就如何化负效应为正优势,利用多基因的“保卫机制”选育高优势抗病的组合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以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6)配制的杂种BC5F4系统群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际效应主要影响有效穗、秕粒数,其边际效应指数值分别为1.6564和1.4034;而对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小,边际效应指数为0.9 708~1.2 371;(2)内部与边际群体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内部群体不论是耐冷性状株高、穗长,还是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间均达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于边际群体;(3)内部与边际群体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布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即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内部群体主峰值区间小于边际群体,尤其耐冷指标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用二个水稻“野败”胞质不育系和四个恢复系,配制五个不育系杂种及其相应的保持系杂种,包括三对正反交;比较它们的株高、抽穗期、最高分蘖数、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重。结果表明,不育系杂种比其相应的保持系杂种,除了抽穗期延迟和最高分蘖数增加外,其它性状的数值均下降,且都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准;即野败不育胞质表现杂种优势负效应。杂种的减产与千粒重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的减少呈正相关。但是,通过选育高产、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选择最优的组合,可以达到基本消除不育胞质负效应的育种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四川水稻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并筛选出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新材料,利用籼稻CG133R与爪哇稻2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单株有效穗、一次枝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考查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对单株产量位列前8名的优系分析其穗部性状表现,并根据单株产量高低分成2组深入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穗部性状上发生了极广泛的变异。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水稻单株产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经过对其优系分析,初步确立四川稻区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指标为有效穗数7~9个、一次枝梗数18~20个、穗长27.0~30.0cm、着粒数320粒、实粒数290粒、着粒密度120粒/10cm、结实率81%~92%、千粒重20.0~27.0g。进一步对RIL群体中单株产量位列前4名的株系分析发现,其有效穗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打破了有效穗数和着粒数间的不利连锁关系,出现了优良变异。这些优系可作为新种质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两系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在云南省6个州市(县)两优2111的种植表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优2111的产量及其与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影响两优2111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实粒数、穗长、生育期和成穗率;其次是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和最高茎蘖数;再次是株高.[结论]两优2111在云南省各籼稻区推广种植时,应着重保证其穗部性状尤其是穗粒数和实粒数的增多,协调其他性状的发展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Cytoplasmic effects are important agronomical phenomena that have generated widespread interest in both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five high yield rice cultivars(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in large-scale cultiv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determined to possess 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type cytoplasm using cytoplasmic subspecies-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This was confirmed by cytoplasmic genome-wid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and functional gene sequencing. Two of these five japonica cultivars were core breeding parents with high yield and the other three were super-high-yield varieties register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We constructed nuclear substitution lines to further demonstrate whether and how this indica-type cytoplasm contributed to yield improvement by comparing yield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japonica nuclear background, the lines with indica-type cytoplasm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illers in exchange for increased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compared with their recurrent parents. Our results implied that botanical basis of this cytoplasmic effect was to reduce the plant's branching differentiation to produce more floral organs under the constant nutrition. Our findings open another door for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subspecific hybridiz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cultivar.  相似文献   

15.
氮肥调控对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施氮量300.00kg/hm2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配比,研究了氮肥调控对粳稻穗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氮与穗肥氮配比为6∶4的处理,千粒重和一、二次枝梗的饱粒数最多,强弱势粒质量均大于其他处理。单穗总粒数与一、二次枝梗数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单穗实粒数与一次枝梗饱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单穗结实率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型指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着实粒密度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对籼稻品种特华占经高空气球搭载空间诱变后产生的稳定特异矮秆突变体CHA-1,研究和考察了其主要的农艺、经济以及生理性状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原种特华占相比,突变体CHA-1在多个性状上同时发生了正向或负向变异,其中株高明显变矮,单株穗质量、穗长、第一枝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谷粒宽和着粒密度明显发生了负向变异,但有效穗数明显增多,谷粒长宽比增大.CHA-1在开花习性上与原种相比变化不大,但其柱头外露率有所增加,花粉育性和生活力都有所降低,花粉粒大小呈现出大、中、小3种类型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8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分别与4个恢复系配个杂交组合进行裂区试验,在相同核北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和农艺性状多数表现负效应,但细胞质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发现,栽培籼稻的细胞质效应优于普通野稻,选育优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重点应在栽培籼稻中筛选。恢复系对不育细胞质效应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核质互作对所研究的性状有极显著的作用。选育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