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茱萸蛀果蛾(Asiacar posina carnusrora Yang)。又名石枣虫,萸肉虫,药枣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山茱萸产区的主要害虫。我省秦巴山区的山茱萸产区尤为严重,受害果率30%~40%,严重的达70%以上。2000-2003年在丹凤县流岭山区的寺坪镇、月日乡、花园乡、竹林关镇等重点山茱萸产区,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蛀果蛾是山茱萸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河南省产区普遍发生为害并蔓延成灾。据2009年在嵩县发生重点区调查,虫果率达60%~80%,严重的地块高达90%以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选择无公害农药,结合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治山茱萸蛀果蛾,平均防治效果达94.52%。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检不出,产品和环境均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蛀果蛾是山茱萸主要害虫。以幼虫在果内将果肉蛀成纵横虫道,蛀空的果内堆满虫粪,果实失去药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蛀果蛾近几年在河南西峡、内乡、南召等山茱萸主产县为害日益严重。笔者在研究其形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虫害的发生与品种、7~8月降雨量、树龄和林地管理有关。采用适时采收、加工果实;清除林中落地虫果;冬季垦复;敌马粉或辛硫磷处理土壤;树冠喷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400倍液进行综合防治,获得了理想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 山茱萸是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树种,果肉为珍贵木本药材,药用价值高,用途广,畅销国内外,很有发展前途。但山茱萸存在着始果期迟、大小年明显,产量不稳、品种杂乱、嫁接和扦插不易成活等问题。为了改变山茱萸的半野生状态,逐步改造低产园,实现良种化,1987—1992年,我们对不同树龄的山茱萸进行了嫁接试验,使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油茶象危害油茶果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油茶杂交试验林果实的果径、果高、果重、籽重(种仁重)以及果实受害率等进行测定,分析油茶象对油茶果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油茶林分中,株受害率为94.7%,平均虫果率为14.7%;健康果平均果径为3.01 cm,显著地大于虫果的2.86 cm;健康果平均果高为3.05 cm,显著地高于虫果的2.84 cm;健康果平均果重为16.8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的果重;健康果籽重为6.2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籽重4.8 g.个-1;结果表明:油茶象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油茶果的生长和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又名东方果实蝇、黄苍蝇、果蛆.国外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日本、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四川、湖南、台湾等省区.橘小实蝇是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在我国被列为二类检疫性害虫.该虫1 a发生3~6代,田间世代重叠.成虫羽化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补充营养才能交配产卵,卵产于寄主的果皮下,每处5~10粒,每头雌虫可产卵400 ~1 000粒.  相似文献   

8.
<正> 山茱萸(Macrocariam officinale)属山茱萸科植物。又名枣皮、蜀枣、药枣、石枣等,其性温酸涩,补肾壮肝,固精秘气,强阴助阳,安五脏,通九窍,暖腰膝,治风寒湿痹,耳呜耳聋。是《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重要成份。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之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始发期决定于5月份降雨早晚,发病程度决定于月降雨量多少,8—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随海拔增高而逐渐减轻;百年老龄树病果率较高;石磙枣较抗病且优质丰产。5—9月每次下雨前后喷药和防治蛀果蛾等害虫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点穴”座果法王明(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点穴”座果法,即用“点穴”法促使山茱萸座果。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站的工作者,在该站海拔1543m处一株近20年从未座果的山茱萸单株上连续3年进行实验,现在被“点穴”的枝条已果实累累,产量可达2.5...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蛀果蛾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萁果实取核后即成名。贵中药材一山萸肉。山萸肉具有利尿、降压、滋阴、壮阳之功效,因而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一些地区己将山茱萸列为产业来发展,但是山茱萸蛀果蛾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其为害率高且十分普遍,部分地区蛀果蛾为害率高达85%以上,每年不但损失产量达30%以上,而且还严重影响山萸肉的质量。为此掌握蛀果蛾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山茱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北方景观树种红瑞木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瑞木(Cornus alba),别名红梗木,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红瑞木原产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半岛,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也有分布。多生长于海拔600~2700m的山地、溪边、阔叶林及针叶混交林中。红瑞木为阳性树种,其生长快、耐盐碱耐水湿、耐旱耐修剪。树干挺拔、树形优美、花序大而美丽,果白色,枝条鲜红,落叶后枝干红艳如珊瑚。适应能力极  相似文献   

13.
山茱萸 (CornusofficinalisSieb .etZucc.)别名萸肉、枣皮、药枣 ,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四川等地山区。安徽省石台县七井乡是全国山茱萸重要产区之一 ,面积达 2 0 0hm2 ,萸肉年产量近 5 0t,占安徽省山茱萸总产量的 5 0 %左右。由于该地所产的山茱萸以果大、肉厚、有效成分含量高而远近闻名。在生产中 ,山茱萸产量受自然条件、水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落花落果问题严重 ,产量不稳 ,大小年十分明显。近年来 ,笔者结合生产实践 ,对山茱萸落花落果及大小年…  相似文献   

14.
1 主要病虫害唐河县危害桃树的主要病害有 :桃缩叶病、桃褐腐病、炭疽病、黑星病、细菌性穿孔病、煤污病、桃流胶病等 ,主要害虫有叶蝉、蝽象、桃蛀螟、梨小食心虫、红颈天牛、桃粉蚜、桑白蚧、球坚蚧等。2 防治措施2 1 常年做好地面管理和清园工作①冬季深翻果园土壤 ,清理果园及周围的落叶、杂草、僵果、虫果、虫茧、病虫枯枝 ,及时刮除老翘皮等 ,深埋于施肥沟或烧毁 ,消灭越冬病虫源。②夏季及时摘除病虫叶、虫果和虫梢 ,铲除园内杂草。③有果季节可在果园挂糖醋液诱杀梨小食心虫、吸果夜蛾等害虫。④ 8~ 10月对树干缠草绳 ,以诱集…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 Coru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通常称石枣子、山萸肉、枣皮、药枣,系落叶小乔木。果肉经炮制供药用,系收敛强壮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据《本草纲目》列为木部灌木类,谓“山茱萸生汉中峪及琅琊冤句东海承县。”现产地遍及浙、皖、豫、鲁、晋、蜀、甘、秦等8省的浅山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增产潜力较大,唯目前为常用短缺药品。据调查资料知,山茱萸各产地的历年产量极不稳定,造成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蛀果蛾的危害是个重要因素。据在丹凤县留岭山萸基地调查结果,山茱萸蛀果蛾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正>核桃举肢蛾,俗称核桃黑或黑核桃。该虫在深山、河道、阴坡、潮湿的地方易发生。一、危害特征该虫以幼虫蛀食危害核桃果皮和果仁。7月上旬交尾产卵,卵孵化为幼虫,侵入青果蛀食。一个果内有10条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木本植物。其果实去核制干后 ,称为山萸肉 ,是名贵中药材 ,具有补肾益肝、涩精止汗、健胃、利尿、益气补血等功效。山茱萸喜石灰岩发育的黑色淋溶土和花岗岩发育的山区红黄壤 ,对温度要求不严 ,- 10~ 35℃均可正常生长结果 ,适宜温度为 15~2 5℃。山茱萸喜光性不强 ,尤不喜强烈阳光照射 ,但根系发达 ,叶片表面有腊质 ,有较强抗旱力。 1994年冬在我镇杨家窝村实验 ,栽植 0 .33hm2 ,栽后第 3年见果 ,2 0 0 1年共收获山茱萸 35 5 0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土肥水管理(1)土壤管理 山茱萸对…  相似文献   

18.
一、桃小食心虫 1.性信息素诱捕法将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吸附于橡皮塞和塑料管内制成诱芯,将直径15cm的水碗盛满0,1%洗衣粉水.诱芯挂于水面上1cm处,挂于树冠.上年虫果率低于5%的果园,每亩挂5个;上年虫果率10%以上的果园,每亩挂10个.  相似文献   

19.
柿蒂虫(Kakiroria flavofasciata Nagano)是柿果的重要害虫,在我省柿产区危害严重。为此,我们于1988~1990年在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综合防治技术,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发现枣实蝇、棉铃虫和印度谷螟3种蛀果害虫对新疆枣果的危害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枣果的品质。现从枣实蝇、棉铃虫和印度谷螟对枣果的危害的虫孔大小、虫道形状、虫粪粒的大小、颜色、排粪部位等几方面进行危害状的对比区分,为今后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