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能够真正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郑清坡 《古今农业》2015,(1):115-118
<正>学者多将史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厘清基本史实的基层史学,探求史实间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中观概念的中层史学和揭示历史规律并构建理论的高层史学。基层史学与高层史学固然很重要,然环顾学界现状,最欠缺和需要的恰恰是能够沟通史实与理论的中层史学。而要达此境界,除最基本的史实与理论功底与素养外,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此,才能发现史实间的联系与一般规律,进而实现中层理论的突破。近些年,史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此。李金铮先生著《传统与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应该是一个不平衡的渐进的过程,既不可能是没有差别的城与乡、乡与乡的齐头并进,也不可能以一种统一的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者在对无为县高沟镇的经济发展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农民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能成就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通用的经营方式.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形成的巨额乡村债务,由于没有偿还来源,得不到及时清偿,越滚越大,有必要充分认识过度负债的现状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行标本兼治,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通用的经营方式。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形成的巨额乡村债务,由于没有偿还来源,得不到及时清偿,越滚越大,有必要充分认识过度负债的现状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行标本兼治,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具有四大服务基本属性,一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二是服务就业者素质,提升 职业能力,三是培养社会劳动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 变,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稳定展开。基于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 要着眼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欠缺,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展开社会培训工作,在社会培训中提高 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区域经济输送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郭伟平 《农业考古》2012,(3):348-351
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的社会经济结构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迁,先是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开始经济繁荣,乡村中的传统稻作农业逐渐被商品化更高的棉、桑种植取代。乡村中与稻作农业相关的信仰发生转变,市镇乡村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使其取得了当地祭祀中心的位置。清末直至民国时期乡村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受到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8.
9.
在对《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经济结构与增长目标变迁、土地要素的制度变迁、妇女在农村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等几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对农业经济相关理论与实证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锋华  王丽 《古今农业》2008,(1):118-1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萦绕在众多中华儿女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病。尤其当今,农村问题更加尖锐,如何解决呢?研究经济问题的人不了解经济史甚或不屑于了解,是当今经济学界的一大弊病。正如南开大学李金铮先生在给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博士生做报告时所指出:研究当代“三农”问题的前提是对其历史必须有个整体了解,忘记历史不仅只是背叛,会导致难以把握中国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发展脉络,从而无法找到其根源所在,解决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1.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具有亚热带雨热同步,光温互补的气候优势,土地类型复杂,作物种类繁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区域。但在这块面积狭小而又地形复杂的土地上,却负载着几千万的人口,人地关系十分紧张。(1)加上天灾人祸,近代以来的浙江乡村经济屡遭摧残,广大农民的生活陷于困苦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快地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发展思想,对此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下文简称为《规划》)。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在乡村振兴新时代,为深入了解我国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本文基于山东省407个行政村(社区)的调研数据,聚焦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以近5年村庄流转土地及高标准农田面积、道路设施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等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探究与城市不同距离的近中远郊农村土地资源整理、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规模化经营、田园综合体建设四方面的区域发展差异,并提出削减农村地区差异,促进土地建设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3-2017年15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综合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且西部地区促进效果高于东部地区;不论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增...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形态总是和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以经济发展阶段来识别社会形态有利于广泛地构建和谐社会,牢固确立经济的基础地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乡村经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发展乡村经济富裕农民,只依靠农业产业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并适时地在乡村发展二、三产业并带动小城镇建设;科技与教育改革要立足于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组建相应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用以支撑乡村发展二、三产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赵海林  蔡安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25-10527
改革开放之后G镇农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农村市场的重新开放;传统和自然因素;农业过密化等。农业结构的变革利于农村社会的内生性因素的作用;农业结构的变革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改善、农村的社会分化,同时也培育了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过程及结果中存在大量美的元素,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反过来旅游业带来的人气又为农产品推销,提高农产品知名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缙云县农旅融合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人文基础以及发展农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也是一个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涵盖内容很多,其核心和关键的突破点是农民问题,即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一书,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按照“五个振兴”的要求,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系统探究乡村振兴进程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目标、方向、难点与策略,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孙洪升 《古今农业》2010,(3):107-118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前工业化社会中,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有复杂的密切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法国年鉴学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对于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其名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中首先以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自然地理状况,包括半岛、岛屿、山脉、高原、平原、近海、远洋、季节、气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