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11):32-37
本试验采用12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饲喂低精料日粮,即日粮中含有40%的精料和60%的粗料,精粗比为4∶6,作为对照(LC)组;另外一组饲喂高精料日粮,精粗比为6∶4,作为试验(HC)组。试验周期为18周,试验开始前为所有奶牛安装瘤胃瘘管,试验后期采集瘤胃液,乳动脉、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测定瘤胃液p H值和LPS含量、血浆中LPS含量、乳腺组织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如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等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和NF-κB通路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长期高精料饲喂使奶牛瘤胃p H值均值降低,一天中p H值低于5.6的时间超过3 h;高精料组血浆和瘤胃液中LP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1);高精料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而bcl-2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相比于低精料组都显著升高(P0.01);高精料组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2.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概念、症状、诊断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随着奶牛养殖饲养模式的转变,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率逐渐升高,导致牛群的淘汰率升高,生产性性能下降,蹄叶炎症、皱胃机能下降、甚至继发脑灰质软化症和肝脓肿等疾病频发,给奶牛业以沉重打击。本  相似文献   

4.
1奶牛阴道及子宫脱出饲养管理条件有限,不良刺激导致母牛阴道及子宫括约肌松弛,又加上采用改良冷冻精液配种,牛胎儿体形较大,分娩困难,母牛年老体弱、韧带松弛或其它疾病,引起阴道脱出或子宫脱出。本病多发于妊娠末期或产后数小时。据调查,一般发病率达30%。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在临床上发病慢、病程时间长、病症隐匿。在大规模的养殖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不是急性酸中毒,而是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6.
奶牛皱胃变位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的规模在大中城市近郊地区迅速扩大,其皱胃变位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调查发现,平均有3.3%的奶牛会发生皱胃变位,产前3周到产后4周的围产期是发生此病的危险期。其中有85%表现为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LD),15%表现右方变位(right displace,RD)。文章从皱胃弛缓、机械性因素、胃壁损伤、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有毒物质慢性中毒、遗传因素及饲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皱胃变位的可能发病原因及可能的发病机理,从而对该病的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便建立系统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7.
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奶牛胎衣在产后12h内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盘组织结构发生异常、围产期营养代谢紊乱、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机体免疫状态失调等关系密切。文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建军  税丽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00-102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而又最难防治的奶牛疾病之一,主要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中,由于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房和乳汁肉眼看不出明显的区别,不易被发现。笔者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乳腺内感染、炎症形成、乳房组织对感染的反应等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研究出更为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奶牛皱胃变位(DA)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消化机能障碍的内科疾病。皱胃变位(DA)可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前者是皱胃从正常位置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又因皱胃内常集聚气体,而使其飘升至瘤胃背囊的左上方,发病率较高。后者是皱胃扭转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皱胃仍位于腹腔右侧,逆时针扭转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扭转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皱胃扭转。国外关于奶牛DA的病例报道最早见于1898年(Carougean和Prestat)。1950年Ford和Begg等对本病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确认。国内民间由车船运输、横卧保定、突然起卧、爬跨跳沟等突发性运动引起的急性变位,采用滚转疗法进行治疗。随着奶牛业的发展,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目前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费用较高,所以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是当务之急,只有探明病因和疾病发生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或杜绝该疾病的发生。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研究,对奶牛皱胃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腺中的初级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巨噬细胞构成了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1道防线。在健康奶牛的乳腺中,巨噬细胞占主导地位且充当哨兵的角色。当病原体侵入乳腺时,巨噬细胞及乳腺上皮细胞就会释放出直接将PMN迁移到该区域的趋化剂,使PMN从循环中迅速流入并吞噬和杀灭细菌,起到保护的作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2道防线是由记忆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组成的网络,它们与第1道防线相互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了解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可为研究和调节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就奶牛乳腺免疫细胞防御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亚急性瘤胃中毒(SARA)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在临床上发病慢、病程时间长、病症隐匿.在大规模的养殖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不是急性酸中毒,而是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乳脂率下降和繁殖率低下(Oetzel,2000),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间歇性腹泻、瘤胃炎、肝脓肿以及蹄叶炎(Kleen等,2003),还表现采食量下降和不稳定,奶牛体况下降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SARA是一种普通却很有经济意义的奶牛代谢紊乱症。由于诊断SARA比较困难.因此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少。Oetzel等(1999)发现商业奶牛场产奶期间为1~120天的奶牛有20.1%存在SARA。SARA通常发生于产奶早期的奶牛。此时奶牛的瘤胃还没有适应从青粗料向浓缩料的转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糖的发酵会导致大量VFA和乳酸盐的产生.乳酸盐在瘤胃中累积.结果降低瘤胃PH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染色体易位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动物的不同影响,并对当前动物染色体易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脂多糖(LPS)对乳腺健康及乳脂合成的调控机制,本试验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模型,通过向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PS (0 ng/mL、1 ng/mL、10 ng/mL、100 ng/mL、1000 ng/mL、10000 ng/mL),分别检测其细胞存活率、炎症因子、甘油三酯(TG)含量、腺苷酸活...  相似文献   

15.
酒精试验是奶牛养殖场和乳品加工企业常规检测项目之一。由于乳品加工企业拒收酒精试验阳性乳,因此,酒精阳性乳的控制对于奶牛养殖场很重要。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是现阶段规模化奶牛场常出现的一种代谢性异常乳,其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控制难度较大。本文对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酒精阳性乳的利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马晨  赵洁  张和平 《中国奶牛》2014,(17):47-50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乳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抗生素,但抗生素治疗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抗生素残留、抗性基因污染和牛乳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寻求绿色、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喂饲乳酸菌是公认的替代抗生素疗法的最佳方案。乳酸菌是奶牛胃肠道中重要的菌群之一,能够对奶牛机体健康产生多种正面影响,诸如与致病菌产生拮抗、改善消化道菌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与动物互利共生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乳酸菌在治疗乳房炎方面的应用研究,旨为实践中对于乳房炎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和育种途径。由于生产成本和奶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目前奶牛业生产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调控的综合措施。本文综述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奶牛自身及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1起的奶牛乳腺的一种炎症,作为奶牛生产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美国,被淘汰的奶牛中26.5%是因为患有乳房炎,而在芬兰、挪威和瑞典,因为乳房健康问题而被淘汰的奶牛分别占35%、19%和22%。预防乳房炎的关键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特别是日常挤奶卫生。疫苗免疫对预防乳房炎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现阶段研发的疫苗多为单苗,对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免疫效果不理想,应加强高效、多价乳房炎疫苗的研究。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应用的添加剂不同,其预防效果也不一样,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抗生素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对抗生素使用的种种限制,中草药治疗乳房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疗法和生物制剂防治奶牛乳房炎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生产中,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为此,各国对奶牛繁殖机理和繁殖管理技术的研究愈来愈重视。本文依据2012年发表的文献资料,主要从奶牛发情排卵调控理论与技术、精液生理与人工授精、不孕症防治、繁殖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又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高产奶牛产后因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根据其有无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酮病和亚临床型酮病。临床型酮病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奶产量减少,体况消瘦,血酮、乳酮以及尿酮含量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