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培训基地。近年来,农场充分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发展,初步探索出了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通过"质量兴农""产业强农""城镇促农"三项措施,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建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场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美好的新农场,有力促进了周边农村振兴发展。质量兴农强基础近年来,龙亢农场农业基础装备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应用深入普及,农业生产连续取得大丰收,现代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峰 《中国农垦》2014,(10):46-46
<正>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安徽农垦龙亢农场与中科院智能研究所深化产研合作,实施了3000亩小麦、水稻等大宗作物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了该场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快速转变。今年以来,该农场物联网农业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龙亢农场还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峰 《中国农垦》2012,(7):15-17
安徽省龙亢农场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安徽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龙亢农场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己任,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装备,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带动周边农业生产,逐步探索出一条科企联姻、垦地共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职工增收、农场增效、  相似文献   

5.
<正>垦地合作激活增长新动力位于蚌埠市怀远县境内的龙亢农场,2011年被农业部设立为农村改革试验区,是全国农垦系统唯一设立的改革试验区,范围涵盖龙亢农场及其周边的河溜镇、龙亢镇和徐圩乡,区域面积3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几年来,试验区围绕"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试验主题,充分发挥农垦企业对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新型主体的龙头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引领作用、农业走出去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农垦龙亢农场依托农业物联网技术,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启动了"我的开心稻田"项目,把物联网大田数据采集器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切实打造看得见的有机生态农业。今年,龙亢农场在总结上年有机稻生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200亩开心稻田里,以每亩15只的标准放养稻田麻鸭,既保证鸭子的活动范围和充足的草、虫食源,同时利用鸭子除草除虫的办法,提升开心稻田的生态安  相似文献   

7.
李峰 《中国农垦》2020,(4):52-53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垦第一家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龙亢农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统筹资源,有序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第一季度场区生产经营秩序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全年计划的40%,实现了年度经济工作"开门红"。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经中农办审定、农业部批复正式设立龙亢农场农村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承担"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试验任务。试验区涵盖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和怀远县的河溜、龙亢、徐圩三个乡镇。5年来,垦地双方按照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创新驱动,促进一体发展,探索了"以场带镇"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垦地合作""农服带动""场镇融合发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产品流通中的检验监控、农业农村管理服务的转型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盐城市积极探索以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为重要内容的"智慧农业"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文章在介绍了盐城市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盐城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8月11~12日,教育部全国物联网与农村信息化项目办公室主任熊垓智、科技部农村中心副局级调研员陈良玉、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朱立志等一行到宿州考察现代农业。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副市长李令臣会见了专家组。安徽省宿州市是同时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两个国字号品牌的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农垦龙亢农场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按照有机食品的理念,启动了"我的开心稻田"项目运作,建设可远程实时监测的看得见的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该项目围绕"看的见"的食品安全,将物联网大田数据采集器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整合到项目微信公众平台,让农场有机水稻生产全过程:红花草生长、水稻播种、有机肥料使用、人工拔草、稻鸭共生等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监控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通过创建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场、深入开展财政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水平。创建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场筑牢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基础2013年初以来农业部农垦局开展的"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目的在于创建一批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使其达到设施装备、农机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改革视角下物联网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型信息技术破解"三农"新问题。物联网应用于精准农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各环节的智能化、可控化,有利于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基础、应用领域、应用效益,提出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精准农业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物联网精准农业区域试验工程等物联网精准农业发展策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皖垦食品集团)党委以"两学一做"、"讲看齐、见行动"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和各项要求,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增强了干群关系的和谐度,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正能量,提供了新动能。通过党建与发展共振,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检验党建成果的试金石——"看发展"龙亢农场位于安徽怀远县境内,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场发展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经济业态丰富,3000人的场部带动3万人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5.
正连日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智能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水稻秧苗床一派生机。图为场农技人员正在为水稻秧苗做"体检"。龙亢农场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成智能温室大棚5000平米,其中移动苗床4500平米,可随时调节光、温、水,专门承担水稻、特种瓜果蔬菜的培苗,每年可完成3100亩水稻秧苗和600万株瓜果蔬菜苗的订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加"出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农村业态、新的发展动能,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智慧农业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互联网+"正推动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不断开创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物联网加持让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互联网+"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让农民生产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17.
<正>鱼米之乡江苏,正在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高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江苏省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农业电商试点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试点省、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建设试点省,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拓展了发展新路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好势头。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推广。全省建成一批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信息技术条件,一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生产信息化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农业部继续支持天津、上海、安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强了对北京、黑龙江农垦、江苏、内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接入的农业物联网应用主体数据,对江苏省十三个设区市农业物联网应用主体情况进行比较,并按设施种植、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个重点领域对应用主体情况开展分析,研究江苏各地智能农业发展现状、重点领域方向,提出"十四五"期间发展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江苏各市均重视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应用环节涵盖动植物生长环境调控、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等多个方面,但同时,各市在发展智能农业方面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从标准制定、财政扶持、技术模式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形成,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助力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李峰 《中国农垦》2021,(2):19-21
"力争通过科研项目,再投入3亿元,把龙亢农场打造成为中国智慧农业的标杆,成为出模式、出成果、出经验的农业硅谷;打造成为高通量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2020年11月24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儒敬研究员在龙亢农场调研对接智慧农业项目时这样说.龙亢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前景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