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坚持以"农场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城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合力打造产城融合、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美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海滨小城。一、新洋农场城镇化建设基本现状为建设"经济强、职工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主义新农场,新洋农场围绕现代化建设各项指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15日,全国妇联"最美家庭"揭晓暨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江苏农垦新洋农场职工陆立萍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她代表江苏省出席了颁奖晚会。陆立萍,新洋农场的一名普通职工。她29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身患血友病的哥哥和弟弟,倾尽家产为他们治病;对父母、公婆孝敬有加。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坚持,不离不弃、敬老爱亲,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感  相似文献   

3.
谭安  陈舒琪 《安徽农业科学》2022,(2):273-274+277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是打通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基层宣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平台。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与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课题。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已颇具成效,但仍存在社会文明发展不协调、社会基础薄弱、志愿服务普及率低等问题。选取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厦门市海沧区为切入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研究单位进行实证调研,运用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法进一步分析得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海沧经验"。将其总结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扩大项目服务范围从而巩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该模式的形成为打造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县域模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不同层面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明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开局"十四五"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本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中心成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下简称天荒坪成校),以成校各功能培训室为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以辖区内各行政村文化礼堂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以村社区学校为平台,常态化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两山"理念,弘扬家风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资源整合、志愿活动等多种文明实践方式,以及提升其动员能力、统筹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的动力机制,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实践引领等多种效能,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多方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分析了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提高思想认识、做实文明实践,加强阵地建设、优化配置资源,聚焦群众需求、打造特色项目,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等,以期为各地高质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环节。2008年以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利用健全的网络体系,不断挖掘服务潜力,创新服务形式,广泛开展邻里互助、文明实践、阳光关爱、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爱心积分”活动,职工群众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研究,分析高职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建议对策:聚焦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改革: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聚焦生态文明实践养成: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全过程;聚焦校园环境育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教育融入校园综合治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将党的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到群众中去的重大举措。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急盼难”问题。需要在主体、内容、阵地、形式、机制等方面着力,以特色化、品牌化方式打造,高质量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竭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新洋农场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等多方面人手,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农场的生产生活中,为文明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顾方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9-251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加强乡村的建阵地建设,有利于树新风凝聚乡村正能量,有利于安民心促进乡村和谐稳定。针对存在的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弱、实践活动的形式单一、实践内容吸引力不强、实践活动开展氛围不浓等困境,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注重理论和活动创新;二是注重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三是注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四是注重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五是注重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区书记",这个新时代诞生的社会最基层的职务,曾被"街道大妈"这一名词形象地阐释了其工作特点与价值。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党总支书记赵晓春,就以她的一腔热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真情付出,换来了新洋的一片和谐。多年以来,赵晓春一直以农场的发展和社区服务为己任,尽心尽职,用真情、真心服务于农场居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态思想、借鉴了西方环境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西方哲学智慧所对接的能切实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理论探索的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优势,也有十分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孕育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态素养,凝练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坚实的发展积淀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规划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式、价值取向和经济建构,谋划了切实有效且契合时代的崭新战略布局。并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从物质层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要从精神层面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旨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有益尝试和自我革新手段.结合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海口市琼山区的实践经验,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通过转变群众思想,改变政府服务方式,使社会各界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从而推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融合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农业旅游业态应运而生。近年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不断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及文化内涵,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一、新洋农场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新洋农场位于江苏省射阳县境域中东部,创建于1952年12月,方圆63.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  相似文献   

18.
戴学林 《中国农垦》2011,(10):79-80
在新洋农场的千顷农田上,每天清晨,人们都会见到一个面容清瘦、戴着深度眼镜、柱着双拐的古稀老人,小心地拨开泥土,仔细地观察作物苗情。他就是全国首批农技推广研究员、江苏农垦知名的农技专家、共产党员易福华。四十多年来,新洋农场的田间地头,从没有间断过他的身影。精业更敬业1966年,易福华毕业于江苏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1968年分配到新洋农场从事农技推广和科研工作。40多年来,他工于理论研究,勤于面上实践,先后完成农业试验推广课题40余项,荣获江苏省农垦科技进步奖14项,在全国20多家省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双一流”建设赋予高等农林院校的时代重任。高等农林院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系统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继承与弘扬,是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源自于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新时代农民丰收节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新时代农民丰收节对促进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化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弘扬新时代农耕文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二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人们对“道法自然”思想的认识;三是紧紧抓住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新时代农民丰收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