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苎麻壳是原麻剥制后残留的表皮层,有重要的用途。为高效准确测定苎麻壳中木质纤维素组分和重金属镉含量,提高苎麻壳的利用效率,研究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苎麻壳木质纤维素组分、镉(Cd)含量化学测定值相结合,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运用不同的预处理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苎麻壳的校正模型,验证并筛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苎麻壳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Cd含量用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最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7、0.9864、0.9966、0.9922;果胶用中心化光谱预处理最佳,相关系数为0.9989。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Cd含量预测模型分别为y=0.9977x+0.0074,y=0.964x+0.3654,y=0.9936x+0.1767,y=0.9932x+0.3056,y=0.9851x+0.039。果胶、Cd、半纤维素的预测值和化学值的绝对误差分别在0.06、0.09、0.50左右,误差小,故可以选择该模型对苎麻的果胶、半纤维素和Cd含量等进行快速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推动苎麻产业发展、更好地利用好苎麻副产物麻骨,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得麻骨化学成分越发重要。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苎麻麻骨化学成分,以化学测定值为对照,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法,建立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苎麻麻骨化学成分预测模型各成分相关系数较高,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37、0.9772、0.9850和0.9916,分辨度在6.63~12.71之间。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模型对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的预测绝对误差分别在-0.25%~0.015%、-0.845%~0.155%、-4.735%~2.895%和-2.835%~4.08%之间,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故该模型可初步用于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快速测定苎麻中纤维紊含量的可行性.以80个样品组成校正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纤维素含量之间的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726.利用该模型对22个样品的纤维素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7%.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可以快速测定苎麻纤维素含量,对苎麻育种和优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200份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建立3种茎秆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更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4 017.94~8 053.28、4 017.94~8 067.89和4 027.08~8 928.20谱区内建立的测定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效果最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校正模型,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 9、0.925 1和0.926 5,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57、1.68和1.18。选取30份玉米茎秆样品作为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外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9、0.891 1和0.905 0,其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57、2.14和1.49。同样选取30份茎秆样品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3、0.944 2和0.891 8,交叉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87、2.32和1.43。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质量较好,能快速、准确测量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对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半年生组培苗的木质部不同发育时期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用Van Soes方法计算得到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含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其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的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趋于稳定状态,而半纤维素的含量从GX期开始迅速增加,直到SX期也没有出现趋向稳定的趋势;木质素/纤维素的比值在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木质素/半纤维素的比值及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比值在GX期均达最大。木质素与纤维素的相关性显著,积累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6.
棉子壳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常用的测量方法对棉子壳各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棉子壳的壳体质量分数在78%~84%,绒体质量分数在12%~16%;棉子壳壳体中各成分含量:半纤维素34.55%,纤维素24.85%,木质素31.68%,水分7.72%,灰分1.22%;棉子壳绒体中水分为5%~7%,半纤维素含量9%~12%,纤维素占66%~72%,木质素占13%~16%,灰分1.35%~1.5%.其各组分含量随批次、产地和季节等因素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菌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苎麻化学成分微波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快速法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GB 5889-19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以下简称GB法)测定苎麻脂蜡、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含量,用显著性检验法中的F检验和t检验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无显著差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微波快速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四季苎麻的化学成分随生长期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苎麻生长期的延长,原麻中脂蜡质、半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而果胶、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茵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刘振宏  蒋薇  刘登望  李林  张昊 《花生学报》2019,48(2):27-30,37
渍涝是我国南方地区花生芽苗期频发的灾害,其造成的直接效应是缺氧,改变植物的呼吸途径。本研究选取3个经大田验证具有明显耐涝差异的花生品种,在幼苗期设置不同时间、不同深度渍涝胁迫处理,测定3种呼吸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以明确不同品种对湿涝胁迫的呼吸适应机制。结果表明,耐涝性强的品种表现出SDH活性高、LDH和ADH活性低,而耐涝性弱的品种SDH活性低、LDH和ADH活性高,该结果与大田耐涝性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商品有机肥对苎麻农艺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苎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2017~2019年于湖南农业大学国家麻类阳光板温室,采用土壤盆栽试验,选取3个苎麻优质品种(多倍体1号、湘苎3号和中苎1号),种植基肥为商品有机肥,共计6个处理(对照组:不施肥+多倍体1号,CT1;不施肥+湘苎3号,CX3;不施肥+中苎1号,CZ1;试验组:有机肥+多倍体1号,YT1;有机肥+湘苎3号,YX3;有机肥+中苎1号,YZ1)。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下,3个苎麻品种在快速生长期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升高;代表微生物活性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明显呈现出YT1> YX3> YZ1> CT1> CZ1> CX3的变化趋势;施用有机肥各处理与各对照处理相比,除均匀度指数(E)外,其他4个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不同程度得到提高;施用有机肥增强了苎麻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其中糖类、氨基酸类、胺类、羧酸类的增强最为明显,达到显著水平(p <0. 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YT1与CT1、YZ1与CZ1相比,YT1和YZ1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功能均得到增强;YX3与CX3相比,有机肥的施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对第一主因子中碳源的利用,抑制了对第二主因子中碳源的利用;有机肥除对苎麻植株茎粗、株高和单株分株数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各农艺性状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与AWCD、Mclntosh指数(U)及碳源氨基酸类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与均匀度指数(E)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与丰富度指数及其他5类碳源呈显著相关(p <0. 05);有机肥与苎麻农艺性状呈现一定关系,其中与单株鲜皮厚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 <0. 01),与单株生物量、单株鲜皮厚和单叶面积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 <0. 05)。因此,有机肥有助于提高苎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强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有利于改善苎麻农艺性状,促进增产。  相似文献   

13.
茶画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阶层饮茶的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他的茶画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阐述了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本文从丰子恺的茶画作品着手,分别从题材选取、艺术风格、艺术价值等方面对其作品进行赏析,探究丰子恺茶画作品所体现出的独特艺术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效应研究进展,并就稻田有机肥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田有机肥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水稻合理密植条件下的肥水高效利用技术,2018年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人员对衡阳市水稻肥料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衡阳市水稻生产在施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氮、磷肥,轻钾肥;重浅施,轻深施;重一般肥料,轻配方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施肥水平、合理引导农民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茶学是中国的特色专业,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茶学创新型技术人才。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茶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教学科研互动的茶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深化茶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和完善湘南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在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晚稻在不同秸秆覆盖(覆盖或不覆盖)和不同灌水深度(5 cm和10 cm)条件下的产量、稻米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深灌处理分蘖较多,但成穗率较低;深灌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较大,但孕穗后降幅也较大;秸秆覆盖处理地上部干物重小于不覆盖处理,而浅灌与深灌处理干物质积累差异不大;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而浅灌处理较深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4.2%~4.6%,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差异所致;灌溉深度和秸秆覆盖对稻米加工品质无影响,但浅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而秸秆覆盖使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降低;浅灌可显著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覆盖作用较小。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湘南晚稻作用较小,而浅水灌溉可达到增产、提质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在浏阳北盛设计水稻免耕半固态直播与传统翻耕直播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半固态播种基质不同复合肥添加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免耕半固态直播最佳种肥用量。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直播相比,免耕半固态直播在适当减少复合肥和氮肥的用量时,产量显著增加,且不同种肥用量处理间的产量随着种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基质复合肥和稀泥配比为0.8∶100、种肥用量为62.53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佳。免耕半固态直播虽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精米率;在基质复合肥和稀泥配比为0.7∶100、种肥用量57.72 kg/hm^2时会降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免耕半固态直播稻不同种肥用量处理间的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DENG Sihan;CHEN Congying;YAN Dong;LONG Jiumei;Dingdan;LEI Ming(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0, China)  相似文献   

20.
文婉清  朱海燕  周虹 《茶叶通讯》2019,46(2):243-248
纪录片作为展示国家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近年来受到较大关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受到纪录片制作方的青睐。本文阐述了茶纪录片发展的时代需求,梳理了近年来茶纪录片的数量、题材,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与主要作品,并讨论茶纪录片在不同传播平台播放的优劣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