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辽东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6.5~9.5~℃之间,无霜期在135~195天,≥10~℃的有效积温在2 806~3 509~℃。年平均降水在810~1 210mm。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 355~2 535小时,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在1 250~1 355小时。上述自然气候条件极其适于辽东特色树种辽  相似文献   

2.
<正>张家口市地处冀西北冷凉区,大致处于北纬41°~42°之间,海拔1 350~1 600 m,全年无霜期100~110天,年均气温7.8℃,5~9月日平均气温11~20℃,年降水量340~450 mm,年日照时数2 800~3 200小时,北部与内蒙古草原相连,生态环境良好。优越的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生产半耐寒性蔬菜甘蓝,形成了天然的错季(7~9月)蔬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省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西、北与朝阳县接壤,东、南与义县、南票区、阜新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5′~121°18′、北纬41°23′~42°17′之间。北票市昼夜温差较大,有效积温较高,年平均降水量510mm,无霜期136~15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46~2 983小时。北票市丰富的光照资源与有效积温使其成为梨树栽培的优势区域,至2015年,北票市栽培梨树面积达到2 045hm2。我们在进行梨树栽培技术推广中,摸索出一套适于辽西地区的梨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配套技术,供各地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模式区位于富裕县富路镇兴胜村,地处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中部,北纬47°48′,东经124°25′,属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一般风害区。主要灾害性因子是风、沙、干旱,有时低温冷害交替发生。土壤为碳酸盐黑钙土,肥力较高。无霜期130 d,年平均降水量427~500mm,年均蒸发量1589mm,年均气温2℃,≥10℃年活动积温为2 307℃~2 908℃。是"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工程建设的典型样区。现有耕  相似文献   

5.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兰州市、积石山县相邻,气候类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小时,年总辐射量120-140千卡/cm2,其中作物生长季(4-9月份)辐射量为73.7-84千卡/cm2,年平均气温8.1℃,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1640-1880℃,无霜期170-200天,年平均降水量200-400mm左右。耕地土壤类型主要有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等,土壤物理性质较好,保肥、供肥性好,适耕性强,适宜蚕豆种植。蚕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是青海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在周边积石山县严重发生,直接威胁着青海省蚕豆生产,为更好地开展植  相似文献   

6.
一、优势区域条件我县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6.6℃),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493小时),昼夜温差大(8~9月份10~16℃),土壤为沙质土。种植作物以糜黍、谷子、玉米、马铃薯、豆类为主,且糜黍、谷子、玉米、豆类是马铃薯良好的前作。二、引进和繁育脱毒种薯近年来引进适于我县栽培  相似文献   

7.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适中.年均气温11.5℃,无霜期一般在185天左右,年均降水量达600~6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03.5小时,特别是4~8月份日照时数在203~243小时之间,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望奎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边缘过度地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日照时数2 656小时,≥10℃活动积温2 500~2 700℃,年降水量500mm左右,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无霜期128天,黑土占耕地面积的70.7%,适宜种植玉米,每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左右占大田作物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会宁县旱地谷子留膜免耕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年日照时数2506.7 h,年均气温6.4℃,年降水量350 mm,年蒸发量1697 mm,相对湿度61%,无霜期136 d。现有耕地15.07万hm2,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38万hm2,被誉为“中国小杂粮之乡”[1~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谷子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为了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提高谷子产量,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1年进行了旱地谷子留膜免耕穴播栽培技术试验,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黄河上游谷地(尖扎地区)谷子实验田及其附近马克唐镇气象观测站的2016年的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黄河上游谷地尖扎地区种植谷子的技术研究,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该地区春季平均温度在11℃左右,夏季平均温度在21℃左右,秋季平均温度在10℃左右,历年平均温度在8.3℃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350mm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500h左右,非常适宜谷子的种植,填补了该地区无谷子种植的空白,使其符合未来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及提高经济收入及丰富我国西北地区的作物数据库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处青海省东部的乐都县位于湟水河下游,大陆性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6-7℃,年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年降水量350mm,年辐射量145千卡/cm2,无霜期160天。乐都紫皮大蒜辣味适中,香味浓,口感好,  相似文献   

12.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31.1℃;无霜期159天;全年日照时数28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71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1.2%,年干旱频率为66.7%.年平均蒸发量为2822毫米.是降水量的6倍。  相似文献   

13.
积石山县节能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石山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属中温带寒冷地区。全县年平均气温6.3℃,年均降水量667.2 mm,年日照时数2 323.4 h,无霜期133~168 d,  相似文献   

14.
利用Damel趋势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1961~2022年阜新地区的气象资料。结果表明,阜新年平均气温为8.1℃,整体呈上升趋势,62年上升了1.2℃;年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501.0 mm,年际间降水量差别较大;日照时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变化率为9.0 h/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700.0 h。阜新地区作物生长季(5~9月)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均与粮食产量呈反相关关系,降水量与粮食产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上看,降水在粮食产量中占主要作用。计算得出粮食产量预测方程为,Y=32.907-0.98x1+0.027x2-0.004x3,经F检验,P=0.000,说明此预测模型的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正>黑龙江省海伦农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通肯河畔,海拔261m,是世界三大黑土之一的松嫩平原漫岗黑土带。海伦农场总控制面积2.37万hm2,其中耕地1.66万hm2,年平均降水量556.9mm,年平均活动积温2200~2300℃,年平均日照时数2315h,年平均无霜期117d,属第四积温带上限、第三积温带下限,适合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生长。近年来,随着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的引进和推广,海伦农场的玉米种植面积也随之成倍增加,使玉米成为农场的主栽作物之一,产量和效益也大幅度增加,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0~2013年,玉米主栽品种为德美亚1号,累计推广面积为1.37万hm2,平均公顷产量11250kg,公顷效益7500元。  相似文献   

16.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属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之间。全市辖12个县(区)222个乡(镇)5 545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435.78万hm2,可耕地面积101.13万hm2,90%为旱耕地,现有人口35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74万人。海拔1 000~1 500 m,年日照时数为2 693.5~2 914.2h,无霜期134~169d,年平均气温7.9~11.3℃,年降水量为316.4~513.3 mm。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降水较少,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明显。降水量和无霜期年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风沙、干旱、低温…  相似文献   

17.
<正>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南部为嵩山北麓,北部为邙岭中部,伊洛两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偃师市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4.2℃,0℃以上积温5 249.8℃,年平均降水量535~700mm,无霜期211d。阴天少,光照足,年日照时数为2 248.3h。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优越,小麦常年播种面积2.33万hm2,其中,水地面积1.73万hm2,旱地面积0.53  相似文献   

18.
张万娟  武折章  刘婧婧  张全  田伟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17-17118,17166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发展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气候资源特征和趋势变化分析。[结果]与1980年农业资源普查相比,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57h,年平均气温升高1.2℃,年降水量减少77mm。50a内年日照时数减少482h,年平均气温升高2.55℃,年降水量减少185mm。[结论]日照时数减少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气温升高可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生物产量,同时也给害虫及病菌提供了滋生条件;降水量减少增加了旱灾次数。  相似文献   

19.
乌拉特前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东端,东经108°11′至109°54′,北纬40°28′至41°16′之间,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4万亩,全旗辖7个农区镇,2个牧区镇,93个村嘎查,人口3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人.境内气候资源,温度和热量近10年平均气温8.3~9.3℃,稳定通过10℃以上的活动积温在3733.5~4218.4℃之间,无霜期149~174天,年日照时数2966.8~328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3.0~330.7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份,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年平均蒸发量为2351.4毫米,为年降雨量的10倍.  相似文献   

20.
<正>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全旗总土地面积为39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万亩。全旗共辖5镇、2苏木、1个乡,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万人,属国家贫困旗县之一。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34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9月份,平均无霜期112天,年平均气温3.8℃,≥10℃的有效积温1900~2100℃,年平均日照时数3082小时,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多呈沙性,土壤疏松,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该旗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都在40万亩左右,成为农牧民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