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取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和散养农户的6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1.67%,乳区阳性率为45.78%;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四乳区发病率分别为46.67%、48.33%、31.67%和45.00%,乳区发病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奶牛胎次的提高,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r=0.84);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P0.0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奶牛产奶量下降约8.89%。  相似文献   

2.
《当代畜牧》2007,(12):15-1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Port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PortaSCC)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4.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R)(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R)(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和调查新疆库尔勒市某奶牛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对该奶牛场养殖的32头泌乳期奶牛用凝乳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40.63%,且乳房炎阳性率随奶牛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用挤奶机器挤奶的奶牛乳房炎阳性率高于手工挤奶,后乳区的乳房炎阳性率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6.
研究奶牛乳头评分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改善乳头评分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随机抽取泌乳奶牛100头,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总阳性率为19.0%,奶牛各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26%、19%、11%,前乳区的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CMT诊断法对贵阳市所属清镇市、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调查,共检测284头,1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头发病率为53.8%,乳区发病率为26.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期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129/249),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50/73),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酵母硒和酵母铬对羔羊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26±4.75)kg的呼伦贝尔羔羊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只羊作为1个重复。日粮采用2×3多因子设计,其中2个酵母硒水平(0和0.3 mg/kg,以硒计)和3个酵母铬水平(0、0.2和0.3 mg/kg,以铬计),试验共进行12周。随着酵母铬添加水平的升高,羔羊采食量显著线性升高(P <0.05)。酵母硒组羔羊末重、总增重和日增重随酵母铬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线性升高(P <0.05)。无酵母硒组随酵母铬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葡萄糖水平显著线性升高(P <0.05)。血浆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随酵母铬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 <0.05)。酵母硒组血浆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随酵母铬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线性升高(P <0.05),而血浆尿酸含量显著线性下降(P <0.05)。无酵母硒组随酵母铬添加水平的升高,眼肌面积和胴体蛋白沉积量显著线性升高(P <0.05)。酵母硒组添加酵母铬对羔羊胴体相关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屠体重、热胴体和冷胴体重、眼肌面积和能量沉积量随酵母铬添加水平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 <0.05),而脂肪含量和脂肪沉积量显著线性降低(P <0.05)。综上所述,硒酵母与铬酵母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和改善胴体组成,改善血液激素和代谢产物,从而提高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拟制备2~3个氨基酸组成的鸡肉小肽,为鸡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在110℃温度下研究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料液比对鸡肉制备小肽的水解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平均肽链长度和氮回收率,确定最佳的盐酸水解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水解工艺条件对总氮、游离氮、水解度、氮回收率、平均肽链长度、肽平均分子质量各项指标均有影响,对各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盐酸浓度是决定总氮、游离氮、水解度、氮回收率、平均肽链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解时间与料液比次之。鸡肉小肽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4 h、盐酸浓度4 mol/L、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小肽中的氮水解回收率为81.79%。  相似文献   

13.
牛肉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量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牛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评价牛肉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对牛肉品质评定的感观指标、内在指标以及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铝毒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南方酸性土壤地区种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筛选能够在酸性富铝化土壤中生长优良的苜蓿材料,对于紫花苜蓿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27份云南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100 mg·kg-1浓度铝胁迫处理下供试材料株高、脯氨酸、根系活力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铝对苜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材料反应敏感性不同。铝对供试苜蓿株高和根系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铝处理下苜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有机酸含量显著积累(P<0.05),所有供试材料的相对脯氨酸含量均大于100%,但不同材料相对有机酸含量表现差异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苜蓿材料的耐受性,以15,12,14,13号材料表现较优,可用于选育适应酸性富铝化土壤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16.
对1例鸡鼻炎样病例进行细菌学诊断,从病鸡鼻腔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编号为ZY17105,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鉴定中的意义。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同源性为99.4%;gyrB基因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各圣雷利气单胞菌株形成同一进化支,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和A2-67之间的同源性为分别为97.8%和98.2%。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将分离株ZY17105鉴定为圣雷利气单胞菌,分离株ZY17105对小鼠和鸡有较强致病性;另外,进化分析表明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属各种间的区分能力高于16S rDNA。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大陆分离到圣雷利气单胞菌,并证实gyrB基因可替代16S rDNA用于气单胞菌属各菌种间的进化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以研究日粮钙水平与空怀云南半细毛羊能量代谢间可能存在的互作。试验选取50只日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经产两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个钙含量分别为0.40%、0.44%、0.53%、0.65%和0.84%的日粮。进行44d饲养试验,包括14d预饲期和30d正式试验。饲养试验开始和结束各称一次体重,消化代谢试验进行5d,每天全收粪尿。结果表明:(1)0.84%Ca组、0.65%Ca组的粪能较0.44%Ca组降低18.90%、17.17%(P<0.05);代谢损失能都降低15.66%(P<0.05)。(2)0.40%Ca组、0.53%Ca组、0.84%Ca组的摄入总能较0.44%Ca组低5.11%、3.35%、4.66%(P<0.01),较0.65%Ca组高3.58%、5.50%、4.07%(P<0.01),0.44%Ca组较0.65%Ca组高9.16%(P<0.01)。(3)尿能、甲烷能、尿能占总能的比例、甲烷能占总能的比例、尿能占消化能的比例、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钙水平越高,粪能和代谢损失越低,而日粮钙水平对空怀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代谢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选用30份玉米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AFB1)进行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使用HPLC-MS外标法定量时,设计两组标准曲线,分别是玉米基质液加标组曲线和纯标组曲线,得到的结果再与ELISA比较。结果显示:用ELISA筛选出的阳性样品,用HPLC-MS法确证亦为阳性,判定结果一致,但具体检出量存在差异。当样品中AFB1含量为2~6μg/kg时,测定结果 HPLC-MS(纯标组)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生长速度、血清尿素氮(BUN)、瘦素(LEP)和繁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用50只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平均分为5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8.44%、9.95%、12.31%、13.58%、15.90%的饲粮,试验期为44d,14d预试期和30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初始体重、末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组3的日增重较组2显著降低31.00%(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组2显著降低8.72%(P<0.05),其余各组的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组2的日均蛋白质采食量较组1提高24.04%(P<0.01)、组3较组2提高13.10%(P<0.05)、组4较组3提高14.45%(P<0.01)、组5较组4提高14.85%(P<0.01)。(2)BUN浓度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除第3组和第4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从组2到组5依次较前一组提高34.65%(P<0.01)、34.94%(P<0.01)、7.29%(P<0.05)、10.12%(P<0.01)。(3)组5的LEP浓度较组2显著降低29.23%(P<0.05),较组4降低36.11%(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中饲粮蛋白质水平为9.95%时表现出较好的采食量和较快的生长速度,而且料重比、BUN相对不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云南半细毛羊母羊空怀期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云南德宏水牛和杂交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过氧化物酶(POD)两种同工酶多态性进行研究,并采用GelDocTM.XR凝胶成像系统扫描仪对乳酸脱氢酶进行定量。结果表明两种牛血清中的两种同工酶均出现多态性,且德宏水牛血清同工酶多态性少于杂交牛。德宏水牛LDH1、LDH2、LDH3、LDH4、LDH5相对百分含量依次为47.25±1.62%、25.41±0.75%、14.07±0.49%、10.55±0.97%、5.98±0.45%;杂交牛依次为49.27±0.85%、26.26±0.55%、12.48±0.40%、8.89±0.52%、6.35±0.27%。对LDH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牛之间只有LDH3差异显著(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清同工酶的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