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为核“以德治国”思想具有重一、“以德治国”提出的理论和现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以德治国的提出是对马列主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社会主义是一个“刚刚从资本主“因此它,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这就告诉我们,消除道德和精神“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毛泽东在民主革、焦裕禄等先进典型。邓小平同志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其次,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比较重视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2.
德性道德与规则性道德是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范畴。陈独秀将培养中国民众拥有现代德性道德与规则性道德视为其道德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陈独秀的道德进化论为根据,进一步厘清德性道德与规则性道德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焦虑产生道德耻感,道德耻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唤醒人对非道德行为的追悔,进而产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内驱力,敦促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与逆向耻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从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耻感则是从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相似文献   

4.
论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伦理与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传统伦理与道德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仍有其重要作用与意义。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正确对待传统伦理与道德文化,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6.
时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就是说"道德冷漠"的现象。需大力提倡和教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运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观点对这一当下主要社会问题加以切实改善。公民道德建设在党的十六大以来被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紧紧抓住重点对象,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民风端正,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研究"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追逐,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令人堪忧。儒家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从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这不仅对培养人民群众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健康的引导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与每个国民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二重性及其对道德作用的二重性。作者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本质上促进了道德的进步;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又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共性,因此,在其运动中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现象。作者认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道德作用的二重性,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政策,保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道德对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因素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建设的作用。实施道德建设,首先要把握道德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再结合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所反映的当下道德建设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为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使道德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利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黄诚 《甘肃农业》2006,2(3):162-163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具有泛道德主义的倾向,一切的评判:标准基于道德。本文旨在揭示泛道德主义法律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分析。从而走向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公私义利观是中国道德史上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传统公私义利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义利关系是指行为之当与功利的关系。“义”就是应应、道义,主要指等级制度和等级规范;“利”即功利,指公利和私利。与义利关系紧密相关的是公私关系,“公”主要指以统治阶级为代表的国家整体利益,“私”是指的是个人利益。关于公私义利关系哲学家们经过长期争论,众说纷纭,其中优秀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五爱”的基本要求,贯彻和渗透到农村社会、职业、家庭的方方面面,构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一相当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我们必须确立其基本原则———根本性质属于社会主义 ,具有中国特色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确立这一基本原则时 ,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就社会主义道德法规的基本框架来说 ,我们认为 ,应包括 :集体主义、“五爱”规范、各个具体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发展目标———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82-184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为民族地区新农村道德建设提供精神资源、培养民族地区农民道德自觉、创建与完善民族地区新农村道德建设特色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方式生活化、载体多样性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包含着丰富的治理哲学,其着眼点在于凭借以“人”为本、以“礼”为范、以“实”为要的文化治理理念和价值取向,构成相应的治理结构及治理范式。如若对传统儒家文化内部所蕴含的文化、教育、实践价值加以挖掘,会发现其在某种程度上与新时代公共发展诉求下大学文化治理所需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语境下对大学文化治理加以考察,必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精髓在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治理方面的传承、融合及应用,由此使得传统儒家文化实现活化传承的同时,得以探寻新时代大学文化创新治理之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其实质是基于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全面重构,代表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洞察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发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管理科学化、供给合作化、发展集群化、布局合理化、服务多维化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道家道德思想是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对人的道德完善的追求,强调个体生命与自然的统一、与宇宙生命的统一。它比儒家道德理论的视域更为广阔、深远,显示出一种超越性的伦理道德建构。特别是"多予少取"上德若谷"少私寡欲"等包含积极活性因素的道德思想命题所具有的道德原则和生活智慧,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探寻为人处世之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模式形成的重要标志。没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难以自立、自强,民族难以维系,国家难有统一意志和集体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当下中国社会思潮,对形成统一思想、培育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和确立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解读中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对农业演变的影响?如果仅仅只从“文化背景”的角度,静态地、平面化地阐释文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不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化与农业发展二者之间某种必然的动态联系,即某种动态规律性。本文从“文化结构”这一概念出发,从“文化结构”与“文化功能”关系的角度,将农村文化传统放入文化结构中去。审视其在当代中国农业演变的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探索。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顾与总结现有成果对今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