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气象因素、农艺等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陕西省陇县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主要发生特点是秋苗发病重,春季发病早,前期慢,后期快,病情重、面积大,二次侵染染严重。采取行政推动、准确测报、广泛宣传、应急防控等措施,较好的控制了小麦条锈病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2.
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岐山地区严重发生。本文根据其发生特点,从菌源、气象、品种、人为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临夏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5万~6.5万hm2,其中冬小麦占20%~30%.临夏州地处甘肃西南部,既是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流行区,又是重要的越夏区,在小麦条锈病的大区侵染循环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1~2].  相似文献   

4.
2020—2021年小麦条锈病连续2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严重发生,但不同区域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明确小麦条锈病重发区发生原因,从而科学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扩散和流行。文章从旱腰带地形特点、气候因素、栽培及管理等方面分析重发原因,得出岐山县旱腰带小麦条锈病重发主要是由于旱腰带地形复杂,屏障和风日较多;地势背风向阳,早春气温回升快;2020年冬季和2021年春季气温偏高,降雨较多;田间播量偏大,播种偏早,小气候适宜;种植感病品种多;防治用水较少,田边漏防;防治较晚,防效不佳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选用抗病优良品种,进行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适期精量播种,合理进行配方施肥,适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高效器械,推广群防群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秦州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与流行原因的基础上认为由于病原茵、品种、气候的协同作用,小麦条锈病仍将在今后数年内大流行,需采用源抗(耐)病品种合理布局、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及药剂应急防治有机结合治理策略防治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6.
敬凤梅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2):12-13,16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凤翔县偏重流行,是近2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该文根据其发生实况和发生特点,从菌源、气象、 品种、生境、人为因素等5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今后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陕西省宝鸡市2009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病原菌、品种、气候条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重发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菌、品种、气候条件三因素是小麦条锈病流行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徐莲飞 《云南农业》2011,(12):39-39
在蒲缥镇双河村、杨三寨村和蒲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小麦条锈病防治示范样板33.33hm^2.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及耕作理念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分析了2012年成县冬小麦歉收的气候成因和人为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天水市2005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流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降低菌源基数;加强抗锈品种选育,合理布局多抗源品种,提高品种整体抗锈水平;加大综合防治技术;强化化学防治力度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阳谷县的主要农作物,种植范围较广,但在生长期间易发生病害,尤其是小麦条锈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绝收。本文总结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的症状、规律、特点,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郓城县小麦条锈病发生较重的一年,具有发生时间早、发生范围广、盛期持续时间长、危害损失少等特点.本文作者调查分析了郓城县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江总结了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天祝县小麦条锈病发病特点与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监测预报;科学栽培管理;坚持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麦套稻田后茬种植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主要原因是麦套稻有利于小麦纹枯病菌源的积累;沟系不配套,降渍困难;防治不力。主要应对措施为麦油轮作;强化管理,配套沟系;改进栽培技术;大力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特点,探究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涟水县2010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其开展防治的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该县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