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瓜类枯萎病菌尖镰孢专化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9年在郑州、开封两市郊区采集黄瓜,西瓜、瓠瓜和冬瓜枯萎病株,经分离鉴定,其病菌都是尖镰孢。尖镰孢酯酶同工酶酶谱测定结果表明,4个专化型的酶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戚佩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4):110-114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适当的寄主年龄”。最后对采用瓜类专化型表达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瓜类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测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瓜类枯萎病的3种专化型即黄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西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niveum)和甜瓜专化型(F.oxysporm f.sp.melonis)进行了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测定等室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枯萎病菌的3种专化型,在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以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既有明显的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均为5-35℃,以25℃为最适;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孢子萌发率较高,病菌3种专化型的产孢量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pH值为6最适于孢子萌发,健根保,苗菌敌,无敌,根必治和重茬保5种药剂,对瓜类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枯萎病菌不同专化型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良的理查德培养基中 ,通过对引起枯萎病的五种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专化型的枯萎病菌镰刀菌酸产生的早晚及产生数量明显不同 ,而且其菌丝生长情况也各异。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翠菊专化型的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三种瓜类枯萎病菌的选择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甜瓜和冬瓜枯萎病菌分别接种于幼苗期和成株期7种葫芦科作物后,均严重侵害自身寄主,而非自身寄主一般轻度受侵或不受侵,各菌株具有高度选择致病性,专化性表现典型,发现甜瓜枯萎病菌严重侵害苗期瓠子Lagenarium siceraria Var.hispida.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AFLP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明确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和遗传多样性,为西瓜抗病育种和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对采自河北省12个西瓜种植地区的46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和4个已知生理小种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根据菌株对3个鉴别寄主表现出的致病性强弱,将河北省46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即0号、1号和2号,分别占供试菌株的17.4%、65.2%和17.4%,其中1号生理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布在河北省所有西瓜种植区。21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1 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89条,占总带数的33.6%。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33~0.95之间,平均为0.66,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基于AFLP标记聚类分析表明,50个菌株被划分为3个类群(AFLP Groups,AGs)。AGI包含4个菌株,均为2号生理小种;AGII包括4个菌株,均为0号生理小种;AGIII包括42个菌株,以1号生理小种为主(32个),占该类群的76.2%。【结论】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其AFLP类群划分与致病性鉴定划分的生理小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7.
8.
9.
10.
对国内外瓜类抗枯萎病的致病因子及其生理分化、致病机理、抗病机制、抗性遗传、抗性筛选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深入研究西瓜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毒素培养滤液浸根处理西农8号和郑杂5号的幼苗,研究该毒素滤液对西瓜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50%的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毒素培养滤液处理后,感病品种郑杂5号24 h后叶片开始萎蔫,抗病品种西农8号没有明显变化。接种毒素后,郑杂5号的叶部蛋白图谱产生了一条比较明显的新的蛋白条带,分子量为40 KD,根部与茎部的蛋白图谱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西农8号的根部产生了一条分子量为44 KD的蛋白条带,茎部的蛋白图谱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抗病品种西农8号更容易产生新的特异性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从得病的香蕉茎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真菌,经鉴定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的4号小种。病菌在供试的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香蕉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6种培养液中以Richard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香蕉枯萎病菌产毒能力以温度为20℃,pH 7~9,振荡培养(140次/min)条件下培养10~15 d生物活性最强。高温高压灭菌30 min的培养滤液,其毒素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生一条长度大约为800bp的片断。对接种黄瓜尖镰孢菌的黄瓜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能从接种5d后的黄瓜病样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病原菌,而症状的出现需要10~13d时间。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黄瓜枯萎病早期侵染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抗枯萎病节瓜品种杂交20号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beniacasa)诱导的节瓜SSH-cDNA文库。文库质量检测表明,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得到正向差减文库的滴度为3.64×105 CFU/mL,反向差减文库滴度为6.80×105 CFU/mL;正向和反向差减文库的重组率均大于90%,插入片段在400~800bp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