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在“镀金时代”期间补充了大量农业劳动者,普遍使用先进的农业机器,并且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决定了大农场经济的产生和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并从保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调动农业工人生产积极性,积累农业利润以扩大再生产3方面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商品化、农业商品货币经济、雇佣工资制表明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农业资产阶级推动政府通过领土扩张、垦殖西部、民主改革、土地改革等政策,促进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良性循环,成为“镀金时代”美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最主要的部门,80%以上的国民赖此为生。因此,要研究中国历史,包括研究历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及其与政权、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关系,就必须首先着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美国第二次农业经济危机爆发,其消极影响贯穿了美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柯立芝繁荣"时期。农业生产力三要素的满足激化了农业生产力大发展与农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第二次农业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基础的繁荣决定了代表大工业经济利益的上层建筑无法有效反作用于农业经济基础,导致第二次农业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得以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促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农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阻挡的潮流,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全球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水平并且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同时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各国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等。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内部还孕育着社会主义因素。因此,根据马克思的论断,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新特点 ,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新了飞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做了相应的调整 ;剖析了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提出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科学方法论 ,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包括政府机构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地引起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促进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断发展和整个社会不断进步,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精辟概括。这一规律表明,生产力发展既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动因,又是这一变革的目的和归宿。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若干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  相似文献   

7.
谈谈生态生产力和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站在社会系统之上的更大系统(人与自然形成的系统)中来认识的生产力,它反映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客观性质,具有鲜明的特征,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生态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其主要表现是:①它聚集的物质、能量、信息及所形成的物质财富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②它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协调作用;③它的发展形成一种限制各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与人类自身正常发展的制约力量;④它和社会生产力一道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赋予了基层农经站新的使命.它不仅是为乡镇领导提供数字、搞好财务等业务性工作的单位,而且是不断拓宽农经工作领域,科学创新,努力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单位.现在农村乡镇农经站是惟一从事农村生产关系研究和运行的单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会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农经站也会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周萍 《甘肃农业》2006,2(6):284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就是试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公社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主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文试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1959至1961这三年间所出现的农业波折与初期农村人民公社运动急于求成地变革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切实际的生产关系是如何束缚和破坏生产力,影响农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深广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孝伦理,有助于判识孝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生命力。在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所造成的人的依赖关系下,存在着产生、发展孝伦理的深厚土壤。封建生产方式决定了孝伦理的基本内容。孝伦理保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推行、发展封建生产方式提供必需的政治、思想条件;从道德层面保障了封建社会农民群众实际利益需求的实现。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血缘宗族聚居的人口状况也是孝伦理突出地存在于封建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孙长海  张弛 《吉林农业》2009,(10):10-10
1.“生产发展”。农机化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力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决定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劳动对象虽逐年有所变化,但基本固定。劳动者由于常规农业比较效益低,致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飞跃”的伟大构想。第一个飞跃着眼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个飞跃落脚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构想,总结了建党以来党在农村、农业、农民工作中的基本经验,指明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土地政策作为生产关系的表现,能否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相适应,决定了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能否有效组合,进而决定了农业生产效益。结合边际效益递减法则,探讨农业土地政策的变革,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农业土地政策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先进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共产党人的生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的政策。这一决定,揭开了根据农村生产力状况全面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序幕。此后,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省各地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目的与社会主义任务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统一;阐明了要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出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明平 《新农村》2008,(4):36-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垦区农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必然性。指出农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既是农业生产的特殊规律决定的,也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决定的。家庭承包经营能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必须长期不变。对目前垦区农场实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实行集体化耕作制不利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这是因为它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执行成本过高;集中化、垂直管理和计划分配导致农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集体耕作制的失败说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并保护农民的产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20.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的错误思想之一,但这一理论的提出并非象传统认为的是陈独秀在政治上转向反动的结果,而是陈独秀教条化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某些论述,不恰当地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和革命状况造成的。在陈独秀盛赞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作了许多有价值的分析之后,由于他僵化地理解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在急迫地要改变中国落后经济现实的情况下,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从而在如何在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间做出正确选择这一历史性难题的破解上,陷入误区。陈独秀的生产力思想是二次革命论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