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挖掘其有益基因,提高粒用甜高粱育种效率,对20份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角质率变异系数最大,为57%;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穗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长与穗柄长、单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均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9个农艺性状提取了株型、籽粒产量、穗形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381%,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反映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因子信息。表明不同粒用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粒用高粱新品系改良或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筛选基础材料,主辅因子兼顾,方可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实现综合性状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黑龙江省饲用高粱资源类型,对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的饲用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与黑龙江省饲用高粱相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品种的生育期相近或略早,且分蘖多、单株产量高、含糖量较高、再生能力强,具有许多原有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状,可在今后的育种中重点利用,在饲用高粱的品种改良和杂交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全世界收集到的高粱种质资源168500份,其中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有36774份,占总数的21.8%,美国42221份,占25.1%,印度20812份,占12.4,中国12836份,占7.6%,其他国家55857份,占33.1%。各国对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对各种性状做了鉴定,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性性状的资源,提供给高粱遗传改良利用,取得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建立核心种质对种质资源的保存、维护和利用是一种经济、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高粱种质资源的品质类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籽粒蛋白质、百克蛋白质赖氨酸、角质率、单宁的含量及籽粒着壳率、面食适口性等方面对甘肃省123份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选出高蛋白品种30个,其中陇南330、扫帚高粱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达12.24%、14.38%,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较高蛋白质含量特殊性状品种目录;百克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品种23个,其中小辈红高粱、天粱1号、天粱3号、红铃大辈、紫穗桃园红、矮高粱6个品种籽粒百克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在2.66%~3.15%,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赖氨酸含量较高特殊性状品种目录;低单宁含量品种7个,其中泾粱1号单宁含量为0.03%,属目前甘肃省高粱种质资源中单宁含量较低的品种;低着壳率品种63个;面粉品质较优的品种33个,其中小辈红高粱、天粱3号、红铃大辈、红高粱、陇南403、黑壳蛇眼红、黑铃小辈、黑矮老汉8个品种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食味较好特殊品种目录.  相似文献   

5.
酿饲兼用高粱是目前我国高粱生产中急需的特色类型。西北旱作区酿饲兼用高粱育种上存在育种技术滞后、育种目标不清晰、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缺乏创新、对酿造性状与饲用性状重视不够、品种没有跟上种植推广区域变化的需求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生物产量高、籽粒酿造性状和秸秆饲用价值兼顾、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的育种目标和重视酿饲兼用高粱品种选育工作、调整育种目标、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创新利用、开展胁迫环境条件下的品种选育、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目的的改良酿饲兼用高粱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加强育种单位间协作的育种策略,以期为推进酿饲兼用高粱品种的培育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籽粒蛋白质、百克蛋白质赖氮酸、角质率、单宁的含量及籽粒着壳率、面食适口性等方面对甘肃省123份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选出高蛋白品种30个,其中陇南330、扫帚高粱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达12.24%、14.38%,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较高蛋白质含量特殊性状品种目录;百克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品种23个,其中小辈红高粱、天粱1号、天粱3号、红铃大辈、紫穗桃园红、矮高粱6个品种籽粒百克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在2.66%~3.15%,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赖氨酸含量较高特殊性状品种目录;低单宁含量品种7个,其中泾粱l号单宁含量为0.03%,属目前甘肃省高粱种质资源中单宁含量较低的品种;低着壳率品种63个;面粉品质较优的品种33个,其中小辈红高粱、天粱3号、红铃大辈、红高粱、陇南403、黑壳蛇眼红、黑铃小辈、黑矮老汉8个品种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食味较好特殊品种目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前,我国收集保存了大量的高粱种质资源,但与玉米、水稻和棉花等相比,高粱在遗传研究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应该对高粱资源的多样性进行深层次研究,以满足高粱育种方向的需要。以来源于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共207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形态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高粱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98 7,穗形等形态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05 1,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株高呈正相关,与穗长、穗宽呈负相关,在选育工作中应尽量选择株高较高、穗长和穗宽都较小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鉴于当前高粱的特性及不同优势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针对性地对我国部分高粱品种资源在形态学、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规律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些高粱品种在某些性状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很多早熟高粱资源品种生育期仅有90~110 d;部分甜高粱资源的茎汁含糖量达15%左右,株高达300 cm左右;大量多抗高粱资源品种既耐贫瘠、耐涝、耐盐碱、抗倒伏,又抗蚜虫、螟虫、黑穗病。在高粱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上,大部分性状属于显性遗传,对后代继承其亲缘的优良品质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高粱种质资源穗部表型多样性与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筛选高粱优异种质,丰富高粱穗部相关性状的遗传信息,为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高效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 以320份来源于中国各地的高粱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在2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12个穗部性状(粒长、粒宽、千粒重、籽粒硬度、籽粒容重、角质率、穗粒重、穗长、穗柄长、穗柄直径、一级枝梗长和一级枝梗数)进行精准鉴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不同突出特点的优异高粱种质。【结果】 各数量性状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籽粒硬度、穗粒重和籽粒容重、角质率2年间的频次分布和曲线走势分别在保定和晋中试验点较为相似,多数性状只在一个年份或单个试验点呈正态分布;除穗长和一级枝梗数外,其余性状的均值在同年两点间存在差异;12个穗部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为1.72—2.11,其中,籽粒硬度的多样性指数均值最高,一级枝梗长的多样性指数均值最低;籽粒硬度、角质率、穗粒重、一级枝梗长和一级枝梗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30.00%;所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5.39%;聚类分析将320份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可作为筛选工艺(帚)用高粱的种质类,第Ⅱ类适用于粒用(酿造)高粱优异种质的选育,第Ⅲ类为穗部性状表现较差的种质;依据综合得分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具有不同突出特点的29份优异种质。【结论】 参试高粱种质资源穗部性状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角质率和一级枝梗长的变异系数较高;粒长、粒宽、籽粒硬度、籽粒容重和穗粒重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一级枝梗长相对稳定;筛选出优异种质29份。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辽河平原推广利用的优质糯高粱种质资源,对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3种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6.69%~47.84%,各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综合成为了9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这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16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求出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灰色关联度法求出的加权关联度、根据DTOPSIS法求出的相对贴近度分别筛选出排名前30的种质资源,并结合这3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从176份参试种质资源中选出了10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分别为QNR、9705、2011-30、忻粱52、102A、护脖矬P4、Jan-88、9701、0657、4126,为西辽河平原地区糯高粱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省436份高粱(Sorghum)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鉴定和评价了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重、穗型、千粒重和粒色等性状,并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逆性鉴定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湖北高粱种质资源穗粒重的变异性较大,遗传多样性高,各种质间生育期差异较小,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在品质方面,湖北高粱种质资源的直链淀粉和单宁含量这2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部分高粱的抗逆性较好,是优异的育种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高粱(麦茬)、迈罗及粒用草原1号三个不同细胞质的高粱雄性不育系,经过核置换,转育成为两套同核异质的6个高粱雄性不育系,并分别与同一个恢复系杂交得到两套共6个同核异质杂交种,以此为试材,观察了各个杂种一代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在生育天数、自交结实率、产量、千粒重、株高和叶片数等性状上,中国高粱细胞质与迈罗细胞质在相同的核背景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甜高粱与粒用高粱主要性状的异同。[方法]选用代表性甜高粱T26T、37品种,粒用高粱R123、LR198品种,研究其生长势、植物学性状表现、含糖量、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结果]结果表明,甜高粱生长优势显著优于粒用高粱,主要表现在与生物产量有关的性状;糖含量的积累起点及总含量均高于粒用高粱,而甜高粱和粒用高粱糖积累总趋势是一致的;甜高粱生物产量优势强,而粒用高粱穗部性状优势强;生理性状中叶绿素含量粒用高粱优于甜高粱,而呼吸速率甜高粱偏高。[结论]甜高粱与粒用高粱功能不同而用途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浙江省52份高粱地方品种为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0.08%~43.00%,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6~2.02;质量性状中幼苗叶色无变异,其他性状变异系数为17.12%~58.00%,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50。对1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0.10%,可基本反映原有性状信息。聚类分析将高粱种质资源分为4类,不同类与高粱生态类型有关。本研究为浙江省高粱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80-1981年、1992-1994年先后两次在我省巴山北坡的7个县征集与考察到高粱农家种共70份,在大田种植过程中,对其18项农艺性状,3项品质性状等进行了鉴定、分析,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丰产优质品种和具有特殊优异性状供作创新利用研究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析糯高粱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用25对SSR引物检测了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5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出2.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81个,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变幅为0.17~0.62,平均为0.34。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203~0.949之间,平均为0.593,UPGMA方法将29份糯高粱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475处聚为两大类。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农艺性状近似的品种聚在同一亚类。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该研究中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复粒小穗高粱种质资源结构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粱小穗结构,完善其形态解剖和遗传理论,探讨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和育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笔者发现创制的复粒高粱材料SZ0,以及10个国内外高粱双粒资源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小穗结构观察解剖,与普通(单粒)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双籽粒小穗是复粒高粱小穗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复粒品系SZ0的小穗中有高频率的多小花、多籽粒、多雌蕊、多浆片、多花药、多柱头及孪生连体籽粒等结构特征;在109-双粒(怀德)的小穗中有第三颖壳、双芒、4个浆片等结构,存在低频率的三籽粒小穗;高粱复粒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在TX431中复粒对单粒为显性,在中国的农家品种109-双粒(怀德)中复粒对单粒为隐性。【结论】复粒高粱小穗结构与传统理论不同,表明高粱小穗的原始结构是多小花的,存在着多心皮子房;由于掌握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国外相互矛盾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同时再现,表明复粒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受不同的一对基因控制,其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粱属于经济作物,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饲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别。高粱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高粱可以为家畜提供充足的饲料,丰富了饲料的种类。作为饲料用的高粱可分为籽粒型和饲草专用型,是仅次于玉米的一种饲料作物,在种植时要选用优良品种,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做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优质中晚熟粒用高粱新材料,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4份不同杂交组合高粱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筛选最佳的中晚熟粒用高粱组合.高粱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生育期最长的高粱组合23A×014-52,生育期为134天,生育期最短的高粱组合147A×0...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高粱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迄今保存的农家品种有1046个,1983年,又从美国普渡大学引进237个,共1283个.其中有许多珍贵材料,具备优良性状,是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也是我省宝贵的高粱基因库.如何保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用电子计算机实行有效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