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田间七星瓢虫成幼虫捕食3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6):96-100
通过创新捕食者对猎物(捕食对象)的捕食功能研究方法,提高生物防治准确性和实效性。用纱袋笼罩法在麦田、棉田和萝卜田对七星瓢虫成虫和四龄幼虫捕食麦长管蚜、棉蚜、萝卜蚜功能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别建立了七星瓢虫成虫和四龄幼虫对各蚜类的田间捕食功能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室内罐头瓶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捕食功能强弱存有5%左右的小幅差异,田间七星瓢虫成虫对麦长管蚜捕食功能有所增强,而其成虫和四龄幼虫对棉蚜和萝卜蚜捕食功能有所减弱,可能是田间小气候影响所致。对猎物捕食,无论田间或室内,都存在抢食或补食现象。两种试验方法相辅相成、相互验证和矫正,可提高指导性和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桃粉蚜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探明了桃粉蚜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该虫在桃园为害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下旬,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分析提出了适宜取样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频次法”、“指标法”等,对麦田食蚜蝇的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田食蚜蝇幼虫在田间分布型为疏密相间的负二项式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昆虫行为引起的,可能与成虫集中产卵于蚜虫附近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空间分布、田间理论抽样数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和越冬卵在枸杞园为聚集分布并呈负二项分布型,枸杞蚜虫聚集分布是由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越冬卵聚集分布是由环境因素引起;枸杞蚜虫和越冬卵在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和样本方差、允许误差有关;样本方差(S2)愈小,允许误差(d′)愈小,无放回理论抽样数愈多;且虫口基数不同,理论抽样数不同;当允许误差设定后,样本方差S2越大,理论抽样数越大。该研究结果为枸杞蚜虫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麦田宝盖草在各种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当平均密度x> 4.1822株时,其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种子集中散落所致;x< 4.1822株时,聚集原因主要是种子夹杂草籽或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等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田间调查以棋盘式和平行跳跃法取样为宜,同时提出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4年的调查分析,阐明了寄生蚜茧蜂在麦田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探讨了分布格局的内在结构,并用种群聚集的均数(λ)指标分析引起聚集分布的因素即扬花期由环境因素(蚜虫分布)引起,乳熟期由环境因素和其自身习性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