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用60Coγ射线辐射的桃小食心虫的酯酶同工酶.30、50kR辐射的蛹及其羽化成虫的酯酶谱发生了变化,酶带数、酶含量和酶活性有明显差异.蛹有酯酶Ⅰ、Ⅱ、Ⅲ、Ⅳ带,成虫有酯酶Ⅰ、Ⅲ带;蛹有酯酶Ⅰ、Ⅱ、Ⅳ带,成虫有酯酶Ⅰ、Ⅱ、Ⅲ、Ⅳ带.而且显色深浅和光密度各不相同.桃小食心虫不同性别的酯酶谱不同,蛹显示4条酶带,蛹则显示3条酶带;成虫显示2条酶带,成虫则显示4条酶带,且显色程度和光密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蕾生理生化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大白菜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蕾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呼吸强度的测定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游离全蛋白质电泳分析,发现供试的大白菜6个雄性不育“两用系”,一个雄性不育系均表现为不育株较可育株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低,呼吸强度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多,雄性不育系酯酶同工酶谱带出现一条“杂种带”。还讨论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表达与雄性不育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化指标预测苎麻产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Ⅰ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Ⅱ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Ⅲ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具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有些药剂经过喷洒、涂抹、洗灌、浸渍或注射后,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在一定时间存留在植物体内不分解失效,能杀死入侵的害虫和病菌,用来防止害虫的,叫内吸杀虫剂,防治病害的叫内吸杀菌剂。目前常用的内吸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制剂,它对动物体内的胆硷酯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使动物的生理作用失常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繁殖的褐飞虱生物型Ⅰ与生物型Ⅱ的 5龄若虫和刚羽化的雌性成虫 ,研究其体内的能源物质含量以及解毒酶体系 (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 )和保护酶体系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的活性。结果显示 :①褐飞虱生物型Ⅰ体内糖元含量显著高于生物型Ⅱ (P <0 0 5 ) ,总脂没有差异 ;②生物型Ⅰ的羧酸酯酶活性比生物型Ⅱ低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无明显差异 ;③生物型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生物型Ⅱ低 (P <0 0 5 ) ,且随虫龄的增大而增高 ,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虫龄增大而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三种赤眼蜂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共11个群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的酯酶共显示9条电泳酶带,松毛虫赤眼蜂有5条带,螟黄赤眼蜂有6~8条带,广赤眼蜂有6~7条带。从酯酶电泳酶谱上可以将这3种赤眼蜂区分开。同时广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各群体间也有一些差异,可作为赤眼蜂种间或种内群体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辽宁省3个地区松毛虫(Dendrolimussp.)的可溶性蛋白和5种同工酶(酯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并进行了电泳图谱分析,以求在昆虫抗药性生理生化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为松毛虫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对各地区的松毛虫药剂处理后的同工酶与未做处理的比较,发现其酶谱均发生了变化,说明这些酶对药剂处理都有所反应,可以作为昆虫抗药性研究的重要酶系。  相似文献   

8.
化学杀虫剂滥用导致昆虫抗药性问题日渐突出,研究昆虫抗药性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基因芯片为害虫抗药性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平台。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昆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总结了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和乙酰胆碱酯酶等靶标酶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昆虫抗药性提供了依据,为从基因组学水平深入、全面开展昆虫与农药的互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地区搜集的183个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菌株,在做了培养性状观察和致病力测定的基础上,选取致病力不同的(强、中、弱)18个菌株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功酶。结果表明:(1)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功酶谱大体上可分为2种类型,类型Ⅰ有较完整的显示紫红色和浅褐色2种主酶带,类型Ⅱ缺少或仅具不明显的紫红酶带;(2)菌株紫红色主酶带的多少和颜色深浅与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对从江苏省21个县市收集的44个大麦禾谷镰刀菌菌株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供试菌株的酶谱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类型Ⅰ具有E_(11)、E_7、E_6、E_5、E_4五条主酶带,占总菌株数的54.5%,类型Ⅱ比类型Ⅰ少酶带E_5,占31.8%;类型Ⅲ少E_4和E_5;类型Ⅳ少E_6,类型V少E_(11)。2.不同地区菌株酶谱类型分布情况如下:属于类型Ⅰ的菌株占50%以上的有盐城、南通、扬州、南京、和镇江市,苏州市亦以类型Ⅰ为主要类型。酶谱类型Ⅱ的菌株占50%以上的有淮阴和无锡两市。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毛82-2交系的16个姊妹系或姊妹种分别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运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姊妹系间、姊妹种间、姊妹系与其对应姊妹种间,酯酶同工酸酶谱差异甚微,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话有明显差异.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谱,用等电聚焦电泳所得酶带比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肢凝胶电泳所得酶带丰富,故显示出的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黄唇蜾蠃蜂蜂毒中的蛋白质组分,发现SDS-PAGE可以分离出5条主要的蛋白质带.酶活力分析显示,黄唇蜾蠃蜂蜂毒和已研究过的其他胡蜂蜂毒一样,也具有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A的活性,但蜂毒中没有检测到酯酶、磷脂酶C和酚氧化酶活性,也不含有酚氧化酶抑制因子.由此推测,黄唇蜾蠃蜂的蜂毒仅具有较弱的过敏活性.利用寄主斜纹夜蛾幼虫进行生理学活性分析证实,体腔注射黄唇蜾蠃蜂蜂毒不能引起寄主昆虫的麻痹反应,但脑部注射一个毒腺当量的蜂毒就会引起所有受试个体产生麻痹反应,但用胰蛋白酶处理后,蜂毒即失去麻痹活性.表明:黄唇蜾蠃蜂蜂毒的麻痹活性依赖于其蛋白质组分,而活性组分的作用靶标位于寄主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云南龙陵黄山羊线粒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变性法提取来自于龙陵县不同地区的18只黄山羊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并用ApaⅠ,AvaⅠ,BamHⅠ,BclⅠ,BglⅠ,BglⅡ,ClaⅠ,DraⅠ,EcoRⅠ,EcoRⅤ,HaeⅠ,HindⅢ,KpnⅠ,PstⅠ,PvuⅡ,SacⅠ,SalⅠ,SmaⅠ,StuⅠ和XhoⅠ等20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发现龙陵黄山羊线粒体DNA的分子量大小约为15.8Kb;不同酶的酶切位点分别为:DraⅠ有7个酶切位点,AvaⅡ有6个酶切位点,EcoRⅤ和StuⅠ共有5个酶切位点,HindⅢ和HeaⅡ有4个酶切位点,BamHⅠ,BglⅡ,PstⅠ和PvuⅡ有3个酶切位点,ApaⅠ,ClaⅠ有2个酶切位点,其余有1个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14.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兵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塘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昆虫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6种样地中共采集昆虫2220头,经分类鉴定有87种,分别隶属于10目43科。6种样地以林缘地带特有种最丰富,有30种。杂木林Ⅱ和林缘地带共有的种数最多,达到8种。侧柏林Ⅰ昆虫的优势种有3种,侧柏林Ⅱ、杂木林Ⅰ、杂木林Ⅱ和刺槐林的昆虫优势种各有2种。在6种样地之中,以林缘地带的物种最丰富,有43种;其次是杂木林Ⅱ,有26种。林缘地带的昆虫密度明显高于其它样地,为182.8头/m2,侧柏林Ⅰ密度次之,为106.8头/m2。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者是杂木林Ⅱ,分别为2.769和0.850。优势度指数的规律正好与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反,以侧柏林Ⅱ最大。各样地间的物种相似性较小,除侧柏林Ⅰ与侧柏林Ⅱ间及侧柏林Ⅰ与杂木林Ⅰ间物种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之外,其余样地之间物种组成均为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16.
扁芝漆酶诱导与产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定期测定基础培养基Ⅰ、Ⅱ培养体系中 ,诱导或不诱导条件下菌丝生物量、漆酶活性、pH、残糖量变化的方法 ,研究了液体培养过程中 ,白腐菌扁芝漆酶的诱导和产生规律 .结果发现 ,加入DL β 苯丙氨酸或愈创木酚的培养基中 ,培养 1d漆酶活性就达到高峰 ,分别为同步培养的基础培养基Ⅰ漆酶活性的 5 76倍和 4 2 8倍 ;培养5d后 ,基础培养基Ⅰ、加入香兰素的培养基的漆酶活性才达到高峰 ;基础培养基Ⅱ在培养 6d时出现漆酶活性高峰 ,与基础培养基Ⅰ产漆酶历程相似 .证明基础培养基Ⅰ培养体系中的DL β 苯丙氨酸或愈创木酚对扁芝漆酶产生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香兰素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基础培养基Ⅱ培养体系中硫酸铜对漆酶活性诱导作用高于藜芦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匍匐翦股颖(粤选1号、新品系2号、3号、4号)和原品种匍匐翦股颖Penncross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新品系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具有原品种Penncross全部或大多数酶带,出现数量不等的Penncross所没有的新酶带,也出现酶带的减少,另外,新品系的POD同工酶活性明显比Penncross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两个小苍兰品种(Rose Marie、Ballerina)的试管植株和球茎长出的植株的相同器官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的相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图式存在差异。2.同品种不同植株的相同器官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图式差异更为明显。两个品种试管植株的地上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中都有PX-Ⅰ和PX-Ⅱ两个活性区,而这两个品种从球茎长成的植株,其地上茎只有一个PX-Ⅰ活性区。3.品种间和同一品种不同起源的植株间的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图式差异甚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甘蓝型油菜的不育系 M1001,恢复系 M1537及其杂种;不育系 M1039,恢复系 M1562及其杂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与其亲本的酶谱有明显的不同。从而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另外我们还对不育系 M1039和其同型保持系;不育系 M1001和其同型保持系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酶谱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