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香蕉寒害是我国香蕉种植遇到的重要问题,香蕉具有高度不育性,难以通过传统育种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遗传改良,因此转基因技术尤为重要。综述了近年来香蕉转基因技术,如受体材料、转基因方法、载体的构建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抗寒性研究的方法及目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寒性是果树育种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它对地区适生树种栽培、生产实践、研究开发都具有指导作用。综述了果树抗寒性在形态解剖、组织器官、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果树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并对果树抗寒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核桃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核桃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和保护酶活性)、生长调节剂(含酚量、多效唑)、及生理机制(电解质渗出率、新梢恢复生长状况)等方面概述了核桃抗寒性研究的进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竹子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谢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81-5282,5286
就重要的资源植物竹类在过去的几十年其抗寒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比其他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分析竹类植物在抗寒性方面的不足,并对竹类植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桉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中对国内桉树抗寒性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并参考其他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桉树抗寒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目前国内桉树抗寒性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桉树抗寒性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生理及增强越冬抗寒性的措施等方面.而对桉树的抗寒锻炼、抗寒与寒害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等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能会成为未来桉树抗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甜菜碱和壳聚糖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甜菜碱和壳聚糖混合处理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碱和壳聚糖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具有正向协同效应,主要是通过协同提高细胞保护酶SOD活性、降低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增加组织水中束缚水的比例、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质膜透性等来增强香蕉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花卉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低温胁迫下花卉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阐述了花卉抗寒性的机理,并对未来花卉抗寒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果树抗寒性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细胞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组织器官类型、生理生化机制、分子生物学和抗寒途径等方面。同时,对今后果树抗寒性着重研究的领域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香蕉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归纳了香蕉饮料加工产品现状,主要包括香蕉原汁饮料、香蕉复合饮料、香蕉发酵饮料、香蕉固体饮料及其他饮料等,综述了护色、澄清、发酵、稳定性及杀菌等香蕉饮料加工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有机复合型饮料前景广阔,但我国对香蕉复合饮料研究主要集中在和水果、粗粮等复配方面,对香蕉果蔬复合饮料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可为香蕉饮料加工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香蕉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香蕉种植大国,香蕉茎叶等副产品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农作物资源,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处理和利用技术。该文阐述了香蕉茎叶等副产品在直接还田、堆制有机肥料、纤维利用、资源化、饲料化和食用菌培养基等方面的处理和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香蕉茎叶和皮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香蕉资源丰富而茎叶和皮等残次物利用不够充分的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香蕉残次物的营养价值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前景.香蕉残次物除了可以作为饲草资源外,还可用于栽培食用菌、提取盐、医用、造纸等,是一种有待大力开发的农作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海南香蕉生产上应用微喷灌系统进行加肥灌溉对比传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加肥灌溉技术,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可达30.4kg,比应用传统施肥技术增产15.6%,且可降低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对香蕉秸秆制备青贮饲料的品质情况与饲喂效果进行试验探索。选用圆形电动切割锯(功率15 k W)将鲜香蕉秸秆切为3~5 cm长且分成碎片,风干部分水分。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和2个对照组,分别由不同的配比组成,混匀后置入青贮池和薄膜袋中,填装密封,进行青贮。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添加处理的香蕉秸秆青贮饲料品质都较好,但添加糖蜜处理的青贮品质最好,用于饲喂青年肉牛,其采食适口性好,增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是指在 120 min 内不能被健康人体小肠消化和吸收、但在大肠中能够被发酵的淀粉及其淀粉降解物的总称,具有预防糖尿病、改善肠道微环境、降血糖、降血脂和减肥等多种保健作用,引起农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学者的极大兴趣,已成为作物营养品质改良、健康食品研发的热点内容之一。依据其化学结构、来源和性质不同,RS 共分为 RS1、RS2、RS3、RS4 和 RS5 等 5 种类型。香蕉是世界贸易量最大水果和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为全球 20 亿人口碳水化合物来源。香蕉 RS 属于 RS2 类型,是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为膳食纤维的 RS。青香蕉果实富含 RS (>40%),远高于水稻(< 3%)、小麦(< 3.5%)和高直链淀粉玉米(< 22.4%)等作物,是功能性食物的直接来源。自 1982 年英国生理学家 Englyst 首次发现并命名 RS 以来,香蕉在 RS 颗粒形态特征、加工处理条件与络合反应对 RS 颗粒形态特征变化影响、积累和降解特点与果实品质形成关系、制备方法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水稻等作物相比,在涉及香蕉 RS 合成核心基因挖掘、转录因子调控核心基因表达影响 RS 合成分子机制、功能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对 1982 年以来香蕉 RS 在细胞学、生理生化、食品加工、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工作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香蕉酒渣生产香蕉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香蕉酒渣为原料,经酶解、酒精发酵后,用分段发酵工艺进行酿制香蕉果醋的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及其用量对香蕉酒渣的酶解效果影响较大,酶解香蕉酒渣的最好条件是用量为0.4%的果胶酶+纤维素酶的混合酶(各占二分之一);利用香蕉酒渣生产香蕉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度14%vol,醋酸菌接种量7%,发酵时间3d,发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调查,从闽南地区束顶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台湾蕉和天宝蕉的蕉园中,分别选出4株和3株优良单株.取优良单株吸芽进行试管培养离体繁殖.试管苗用带毒的香蕉叶片汁液传毒和病健株混合培养,经血清学检测表明,并不会传毒.网室蚜虫传毒使绝大多数的健株在网室或在后来移入田间种植后,染上束顶病病毒.从蚜虫传毒的处理组合中选出一个有希望的抗束顶病株系,5a来生长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17.
香蕉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香蕉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香蕉专业合作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合作社整体绩效水平不高,但合作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香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香蕉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相信随着香蕉产业的升级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香蕉专业合作社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香蕉皮沼气发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实验将沼气发酵原料,采用批量发酵工艺进行了产沼气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平均23.3℃左右下,成熟香蕉皮的产沼气潜力为752.16mL/g(TS),975.05mL/g(VS),同时显示出香蕉皮为原料的沼气发酵与作物秸秆及粪便等为原料的沼气发酵,在发酵工艺上存在着极大差别以及香蕉皮在发酵起动期极易酸化。  相似文献   

19.
以邻苯二酚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氧化产物的方法对香蕉皮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性质进行研究,以期为防止果蔬褐变和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5和5.5,70℃水浴处理5 min完全失去活性,100℃沸水浴处理20 s可以钝化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香蕉皮PPO的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16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K_m=14.48 mmol/L.v_(max)=O.151 OD_(420)/min.  相似文献   

20.
用鱼腥草为原料制成保鲜剂,对香蕉进行浸泡保鲜试验,研究鱼腥草水提取液对香蕉的失重率、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水提取液可显著降低香蕉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及果皮相对电导率,减小水分散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的变化。可见鱼腥草提取液对香蕉的保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