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荸荠杆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荸荠杆枯病是影响荸荠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可危害植株茎杆、叶鞘和花器。介绍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秆枯病是荸荠上近年发现的一种严重病害,俗称“荸荠瘟”、“细荸荠”。该病广泛分布于各荸荠产区,一般病秆率为30~50%,严重的高达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甚至造成绝产。经鉴定,病原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本菌除侵染荸荠外,还能侵染野荸荠,但均不危害地下球茎。1979~1986年我们对病原菌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做了防治措施的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预防荸荠缺素红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荸荠红尾是一种生理性现象,由于荠农在施基肥时,一般都是施用复合肥,有机肥施用少。因此,土壤缺少硼、锌、铁、锰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多年种植荸荠的土壤,这种由于缺素引起的红尾现象尤为严重。该病发生部位主要在荸荠茎秆尾部,均匀黄化,无斑点,多在8~9月初的生长中期开始显露缺素症状。该病极易与秆枯病相混淆,生理性红尾发生在茎秆的尾部,表现为黄褐色,且没有秆枯病的黑色斑点;秆枯病初期为水渍状,后为暗绿色病斑,然后整条叶状茎干枯,后期整株枯死呈灰白色,一般有发病中心,并由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通常病叶上有黑色小斑点或短绒状斑点,高  相似文献   

4.
福建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荸荠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闽南发生严重。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1994-1996年在福建省龙海市荸荠产区采集枯萎病标样258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试验表明,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正1荸荠基腐病又称枯萎病,荸荠瘟,农民称之为"死蔸""边枯病",是荸荠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盛发期。该病的典型症状是:荸荠病茎基部软腐,茎基(近根处)维管束变褐坏死(正常株茎基为白色),匍匐茎维管束亦变褐坏死,较正常匍匐茎细小,地上失水的叶状茎枯黄,易拔起,嗅之有一种水稻蔸沤烂的气味,稍刺鼻,农民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荸荠秆枯病的病源、症状、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同时介绍了此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1 品种和种荠选择 1.1 品种选择 湖北孝感荸荠,该品种皮薄,味甜、质细、渣少、色泽红亮,脐部较平,顶芽矮小(0.5 cm).非常适合作水果鲜食和糖水罐头荸荠的加工要求.并且该品种生态特性与北方较为接近. 1.2 第一次种植可选择市售商品荸荠作种.以后自己选择留种.选择球茎肥大,皮色黑红,芽头粗状,顶侧芽无伤裂,球茎无损伤腐烂的作种荠.  相似文献   

8.
7月16日等客上门卖杨梅杨梅不进水果市场.却通过采摘把交易直接挪到了山上。供采摘的杨梅品种主要是荸荠种.这个品种属于中等果型,含糖量达12%。舍酸量0.5%~1%。荸荠种杨梅因成熟时果面颜色像老熟荸荠的外皮而得名。成熟时单果重10克左右.核小汁多。可食率达94%。相对而言.荸荠种杨梅由于成熟后不易落果.所以很适合采摘。杨梅的特点是不耐储藏.成熟后必须在短期内采摘完并销售出去.否则就成了垃圾。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台州主产区东魁杨梅和荸荠种杨梅果实品质的差异,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流通渠道中采集样品共105份,对杨梅鲜果进行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的分析检测。整体评价结果为东魁杨梅较荸荠种杨梅品质更优,风味更浓,但东魁杨梅维生素C(VC)含量低于荸荠种杨梅。同时,杨梅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可食率、纵横径、果形指标、TSS、固酸比、可滴定酸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V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荸荠种杨梅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荸荠种杨梅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园地选择、苗木栽植、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从而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大叶早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个杨梅种质。2009年从浮宫镇引入接穗小苗嫁接,2010年定植于临海市小芝镇溪下村省级杨梅种质资源圃里。2014年开始投产后调查发现,大叶早在该资源圃里成熟最早,并且树势强健,结果性能好,抗病性强。异地高接后代性状稳定。通过连续7年观察,成熟期比荸荠种早5~8天,果实单果质量极显著大于荸荠种杨梅;与当地最早成熟的杨梅种质临海早野比较,成熟期提早3~4天,且果实含酸量极显著低于临海早野,可作为杨梅早熟品种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荸荠是水果还是蔬菜?说水果,它可以做菜,本地名菜"荸荠虾仁"、"荸荠爆鸡丁",少它不得;说是菜,它的口感又如水果般滋美。吃法上,荸荠生熟两宜,味道各领风骚。而正统的水果皆不宜熟食,谁见过炒橘子、香蕉?荸荠究竟属何?这个问题甚至难倒了周作人,无奈之下,他称其为"粗水果",倒也合宜。乡人采收荸荠,颇有趣。汪曾祺曾在一篇作品里描写:"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  相似文献   

13.
荸荠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eleocharidis)为害所致;病原菌生长和产孢温度范围10~35C、适宜温度为25~30℃,pH范围在2~12、适宜pH为6.0~8.5;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保克和荸荠秆枯净对该病的防效分别为73.17%和60.49%。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云和县荸荠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的措施,主要包括: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素质;示范做样,以点带面;牵线搭桥拓宽荸荠增效、农民增收渠道,阐述了技术培训与推广促进荸荠产业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卫生健康     
<正>秋燥爱咳嗽荸荠来克服1.荸荠、大米各100克,白糖适量。将荸荠择净,去皮,切块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1选好种球先年荸荠生长后期,选用生长整齐一致、分蘖分株性强、无倒伏、无病虫危害的田块作留种田。收获时,挖取外形圆整、表皮无破损、顶芽侧芽粗壮健全、皮深褐色、单球茎重为15g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种特征的球茎贮藏过冬。催芽育苗时,从贮藏的荸荠中再选择饱满、表皮光滑且色泽一致的球茎,剔除皮色不一致的花荠、畸形荠。每亩荸荠大田的需种量,伏水荸荠和晚水荸荠为75~100kg;早水荸荠  相似文献   

18.
来安县水口镇有种植荸荠的习惯,常年栽培面积130多公顷.但由于长期连作,每逢秋凉时节常常发生一种杆枯病,大面积流行时一般田块减产50%~80%,严重田块绝产,而且该病一旦暴发几乎没有特效农药能够控制,农民称之为"荸荠瘟".近年来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和反复实践,总结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新技术,既环保又节本,而且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荸荠皮的干燥特性及其对荸荠皮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法对新鲜荸荠皮进行了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在80℃和90℃下干燥时,荸荠皮干燥特性曲线较为接近,而在70℃下区别明显;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法拟合各温度下的数学干燥模型,效果良好,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荸荠皮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随着干...  相似文献   

20.
以荸荠、咪鲜胺为试材,探讨咪鲜胺添加不同助剂对采后荸荠冷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荸荠的复合保藏技术。在探讨咪鲜胺对荸荠的保藏效果的基础上,以微生物总数、失质量率、腐烂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链球菌素助剂、壳聚糖助剂对咪鲜胺保藏荸荠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单独处理能改善荸荠的保藏效果;添加壳聚糖助剂对咪鲜胺保藏荸荠无明显增效作用;咪鲜胺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助剂能明显延长荸荠贮藏寿命,降低腐烂率和失质量率,减缓果实内含物的损失;其中添加0.1 g/L乳酸链球菌素助剂到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复合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贮藏30 d仍有较好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