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该区经济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本文从团山子水库移民安置实际出发,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情况和人口状况的详细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库移民安置是伴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它与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密切相关,而西藏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藏族居民为主的地区,水电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征地移民安置问题是目前影响西藏地区水电开发的难题之一.以西藏某水电站为例,在计算分析移民安置人口和移民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5种移民安置方式的适宜性,结合其移民安置方式、环境容量以及安置方式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该水电站采取以逐年货币补偿为主的安置方式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生态移民是把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入手,系统阐述了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内蒙古生态移民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杜慧莹  陈延  董宏林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03-9905,9960
研究了宁夏人口、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状况,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夏生态环境、移民社区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5.
非自愿迁移人口生计转型困境及发展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非自愿迁移人口生计转型困境及如何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生态移民为研究对象,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内蒙古达茂旗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移民调查数据,运用生态移民认知方法对非自愿迁移人口生计转型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生态移民对外界给予其帮助的期望。结果表明,生态移民面临着资金短缺、非农就业困难、收入来源、农业生产困难、生活困难等生计困境类型。生态移民提出了收入来源、非农工作、农业生产、生活开支、补贴中断等多种未来担忧的问题以及期望获得诸如草场补贴提高、非农工作搜索、畜牧业生产、贷款、继续回牧区放牧等政府的帮助。阐明了从宏观层面重视生态移民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资源依赖型生计模式创新、生计多样化以及非农就业服务机制构建等提高生态移民生计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具有西南土石山区典型特点的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等现代科学技术,对重庆市璧山小流域进行了生态修复监测研究。经过3年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结果显示,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提高、植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泥沙量和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修复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对影响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因子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年限、人口环境容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璧山小流域最适合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近自然式生态修复,修复年限越长、人口环境容量越小,修复成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298个生态移民新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析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从县域尺度来看,各县区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同心县;在空间方向特征上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符合宁夏"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人口迁移重大决策;从时间尺度来看,不同时段的新聚落点依赖于不同的移民工程,在分布格局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海拔、坡度、人口密度、人口承载力是影响生态移民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较小的坡度、人口密度较低和人口承载力较强的区域是政府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中生态移民新聚落选址和发展主要立地。生态移民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生态胁迫与经济胁迫,在此基础上政府的政策规划推动这一演变的落实和发展,构建了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口、经济、教育、劳动、产业以等基本信息,了解群众移民的意向和需求,并结合梵净山保护区实际,提出几点有利于促进解决保护区生态移民实施的对策建议,为后续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燕燕 《甘肃农业》2014,(22):15-16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困山区的生态严重过载,人均耕地减少,群众拓荒行为又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移民迁出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改善了当地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在移民迁出区发展循环经济,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修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移民的素质、大力发展移民区的优势产业、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移民与生态关系——以清代云南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段伟 《古今农业》2009,(2):13-24
清初,云南还处于人多地少的阶段。随着内地人口的不断发展,涌入云南的移民也逐渐增多。移民在云南从事矿冶业、农业和商业,在繁荣云南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了损害。过度垦殖和矿毒对生态的危害非常大。如何平衡移民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移民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移民是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三江源地区生态战略安全而进行的人口空间转移活动。通过对玉树州曲麻莱县30家移民户的走访调查,发现移民户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受到心理素质和资金状况、政府部门政策、宣传教育形式、提供技术的有用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顺利转变,必须提高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决策水平、政府的指导水平,并且为移民户选择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清代,大量移民进入和定居山区,兴起云南山区开发的热潮。移民开发山区、巩固祖国边疆的同时,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人口、生态和贫困问题。以反思视角去审视移民事件,希望能够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4.
草原地区的环境容量不仅是维系草原生态平衡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为例,在构建草原生态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依据各指标的贡献率,第一产业总产值、总人口数、草地围封面积、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和可利用草地面积是草原生态环境容量评价中贡献率比较大的因子,是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来临之际,党中央和政府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以突破扶贫难点。对于贵州省内由于生态问题导致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环境的人口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同时落实各项具体的生态移民开发项目。基于贵州三个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安置点的调查研究,剖析移民家庭生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移民安置工程基础上,论证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对其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容量调查与分析、可持续发展评价、移民社会适应性调整评价等几个重点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环境容量被高估、移民资金严重不足、移民自身知识技能素质相对表现偏低等问题。当然,地方政府也需要反思自我,思考在移民后期扶持发展政策实施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综合多点问题提出未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清代"改土归流"之后,将土司外迁,清推行移民优惠政策,美洲作物的传入,使武陵山地开发成为可能,大量移民的迁入,加快了武陵地区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但移民后人口繁衍,对武陵民族地区森林植被造成了破坏,引起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遵循节地原则,有利于减少移民数量,降低工程征地成本。总结移民安置规划中"抬田"工程、专业项目改复建、城镇化安置、居民点整理等节地实践,并从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移民意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了节地与移民安置规划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节地建议。移民安置规划是系统性设计,设计中要贯穿节地思想,通过合理有效设计,实现移民安置规划与节约用地统一。  相似文献   

20.
董宏林  金波  杜慧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44-14746,15115
以宁夏为例,介绍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计算方法,分析宁夏生态适度人口问题。结果表明,分别以2009年宁夏和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基准计算的宁夏理论生态适度人口都远远小于宁夏现实人口;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无法把宁夏人口控制到生态适度人口规模。因此,在保护生态系统、保证地区间公平两大前提下,把全国现实资源环境压力水平(REPI)下的宁夏现实人口作为当地生态适度人口,既合理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此测算,如果保持当前生产生活的消费水平,宁夏还有接纳159万人外部移民的剩余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