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生姜茎尖脱毒苗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深受人们的喜爱。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 ,生姜病毒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 ,在尚没有特效防治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生产生姜脱毒种苗是有效预防生姜病毒病 ,提高生姜产量与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尽快将生姜脱毒技术应用于生产 ,现将生姜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介绍如下。1 培养基的配制生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关键是培养基 ,据实验 ,适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培养基为 :MS +琼脂5~ 8g/L +白糖 30 g/L +活性碳 2~ 4g/L +NAA 1mg/L + 6-BA 0 .5mg…  相似文献   

2.
选用优良荔浦芋的母芽和子芽的顶芽为外植体。在MS+6-BA1.0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再生植株,瑞生植株在MS+6-BA2.0~4.0mg/L+IBA0.1mg/L或NAA0.1mg/L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30-40天可获得2-3倍丛生芽,以6-BA3.0mg/L+IBA0.1mg/L的培养基对丛生芽的诱导效果较好,把丛生芽切割在MS+NAA1.0mg/L或MS+IBA1.0mg/L的培养基上培  相似文献   

3.
利用阿城紫皮分蘖洋葱进行茎尖培养脱毒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诱芽培养基为 MS+NAA0 .1mg/L+BA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 MS+NAA0 .0 1mg/L+IBA1.5 m g/L+PP3330 .1mg/L。以上各培养基均加蔗糖 30 g/kg、琼脂 8g/kg、p H值调至 5 .7~ 5 .8。试验还就外植体的大小、鳞茎热处理对脱毒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细胞学观察表明 ,该途径保持了原材料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宜兴百合脱毒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7~2000年以宜兴百合为试材,对3种脱毒方法(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芽经(50±1)℃热水处理40min,培养30d后,切取0.8~1.0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脱毒率达100%;(38±1)℃热空气处理后切取茎尖培养也能提高脱毒效果。只有通过病毒鉴定的试管苗,方能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我国在芋的茎尖脱毒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如芋病毒病种类、茎尖脱毒方法、茎尖诱导成苗、组培快繁、组培苗移栽、病毒检测、脱毒芋的推广应用状况等,并对今后芋脱毒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茎尖培养及热处理技术在百合脱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百合花卉栽培存在病毒侵害、品种退化严重的状况,以东方百合"Tiber"品种经过初代培养的无菌苗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方法进行脱毒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法对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潜隐病毒(Lilysymptomless virus,LSV)进行检测。证明了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MV的脱毒,仅用茎尖培养即可达到很好的脱毒效果。对于LSV的脱毒,茎尖培养结合30 min热处理的脱毒效果优于普通组织培养和茎尖培养。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技术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脱毒培养,并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对脱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培苗经38.5℃热处理10 d后,剥取0.2~0.5 mm微茎尖培养或切取1.0~1.5 mm茎尖进行二次茎尖脱毒培养,茎尖苗的脱毒率均为100%,建立了两种有效的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8.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带1 ̄2个叶原基其大小约为0.37 ̄0.49mm的甘薯茎尖,放在MS+BA0.5mg/L+NAA0.1mg/L+蔗糖4%+琼脂6.5g/L培养基上培养40d,成苗率为31.2% ̄100%。电镜测出试管苗的脱毒率为90%。大田试验统计表明,甘薯品种鄂薯1号、“51-93”、南薯88的茎尖脱毒苗比正常薯块苗增产9% ̄25.5%,比病苗增产54.1% ̄128.9%。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建立及其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脱毒马铃薯原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回顾了我省马铃薯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了脱毒技术及其应用。1991-1994年,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指标植物鉴定法对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快速繁殖脱毒试管由125.5万株,扦插繁殖脱毒微型原原种49万枚,无虫网棚繁殖混合型原原种30542kg,在高山原咱基地生产1代优质原种84.6万kg。。4年来,毒咱薯应用面积累计达3.52万hm^2,平均增率30.7%-223.8%,脱  相似文献   

11.
罗汉果组培苗二次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组培苗采用热处理和剥取茎尖技术进行二次脱毒处理,脱毒效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适合材料热处理的培养基为MS+0.3 mg/L 6-BA+NAA 0.1 mg/L+0.1 mg/L IBA,热处理材料的顶芽呈锥形,利于剥取茎尖;茎尖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6-BA +0.05 mg/L NAA+0.1 mg/L GA3;38.5℃热处理10d剥取长1.0~1.5 mm的茎尖进行二次脱毒培养,存活率为80.00%,脱毒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12.
以崇明香酥芋为材料,研究消毒方式、茎尖直径、外植体接种时期、琼脂浓度、无机盐含量和活性炭浓度对芋茎尖分化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饱和漂白粉溶液处理25min显著降低茎尖褐变率,而提高茎尖的分化率;芋茎尖直径0.3—0,5mm的分化率为51.7%;芋茎尖诱导的最佳时间为3~4月,茎尖分化率达64.4%;5.0g·L^-1的琼脂浓度茎尖的分化和试管苗的增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无机盐浓度显著影响茎尖褐变率,以1/2MS的茎尖分化率为最高;5.0g ·L^-1。的活性炭显著降低茎尖的褐变率,缩短转绿的时间并提高茎尖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荔浦芋疫病病原及制备原生质体,为荔浦芋病原检测、致病机理研究及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自广西荔浦县芋头种植区的芋疫病标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同时对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原生质体制备。【结果】通过对分离的芋疫病病原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将引起荔浦芋疫病的病原初步鉴定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NA序列与GenBank已发表的P. colocasiae不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进一步确定所测菌株为芋疫霉菌。制备获得的芋疫霉菌原生质体呈透明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结论】引起荔浦芋疫病的病原为芋疫霉菌,制备的芋疫霉菌原生质体可用于芋疫霉病致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引起槟榔芋疫病的芋疫霉菌开展生物学特性、致病力研究及田间防治药剂筛选,为综合防治槟榔芋疫病提供参考.[方法]以荔浦芋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疫病荔浦芋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性状测定,并根据菌株菌丝的形态、孢子囊形态特征及大小、回接发病症状等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分别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植株喷雾接种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并鉴定供试荔浦芋的抗病性.将7种杀菌剂配制成500倍稀释液的较高浓度,设清水对照,于芋疫病严重时期施药,药后定期观测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期间到荔浦芋产区调查种植户防治芋疫病的用药情况.[结果]从患疫病荔浦芋植株中分离得到病原菌,病原菌菌丝宽3~8 μm,孢子囊多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大小33~108 m×28~56 μm,长宽比1.1~3.0,鉴定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芋疫霉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25℃下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33 cm/d;用两种方式接种的荔浦芋叶片发病率均高达100%,且病斑扩散快,据此判断菌株具有强致病力,供试荔浦芋鉴定为感病品系.7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有限,其中以50%烯酰吗啉和58%甲霜·锰锌的防效相对较好,平均防效分别为58.8%和52.4%.调查发现,种植户较多使用甲霜灵+烯酰吗啉防治芋疫病,其中以甲霜灵+烯酰吗啉+丁子香酚的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广西荔浦县荔浦芋疫霉菌有强致病力,荔浦芋为感病品系.50%烯酰吗啉和58%甲霜·锰锌可作为防治荔浦芋疫病的药剂使用,建议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并合理进行杀菌剂的轮换和混配.  相似文献   

15.
从具有典型病斑的福鼎芋叶片上分离得到芋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毒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V8果蔬培养基最适合疫霉菌生长。V8果蔬培养基在pH值为6.0,25℃光暗交替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20 d产生的粗毒素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大蒜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蒜愈伤组织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带表皮、外植体大小为0.5cm×0.3cm×0.2cm的广州白皮大蒜蒜瓣,在MS+3.0mg/L2,4-D+2.2mg/LIBA培养基中可促使大蒜愈伤组织大量发生,广州白皮大蒜与大头蒜品种对务组织诱导无显著差异,大蒜外植体4℃低温保藏18d可降低出愈污染,但对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彭丽萍  郑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35-3836,3838
[目的]研究软籽石榴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软籽石榴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和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叶片的不同部分、不同糖浓度和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培养基MS+0.1 mg/LNAA+0.1 mg/L IBA+1.0 mg/L 6-BA+30 g/L蔗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选择叶片中部或叶片基部为外植体,可以有效提高诱导率,降低褐化率,诱导率最高达93.3%,褐化率最低达23.3%。[结论]为石榴的离体快繁、种质保存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品质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紫穗槐多倍体的诱导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秋水仙素对植物进行多倍体诱导是人工诱导的方法之一,为了探究诱导紫穗槐多倍体的最优化条件,选取秋水仙碱,根长以及光照情况3个影响因素,对紫穗槐根尖进行涂抹处理诱导多倍体。并对其形态学和细胞学的2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碱浓度为0.1%、根长为0.8-1.5㎝、半光照的条件下,其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天门冬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考察1 g/L HgCl2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以及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 g/L HgCl2处理7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0.5 mg/L 6-BA+1.0 mg/L NAA+0.2 mg/L KT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生长势最强,MS+1.0 mg/L 6-BA+0.2 mg/L NAA+0.2 mg/L KT培养基中的出芽率最高;1/2MS+0.5 mg/L NAA+0.5 mg/L IBA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可达76%.  相似文献   

20.
林颖  刘永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136-46,136
[目的]研究玉环剪豆的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方法]选用含1~2个叶原基的玉环剪豆无菌苗茎尖为外植体,筛选其最佳脱毒培养基,并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玉环剪豆茎尖脱毒及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μmol/L 6-BA+0.5μmol/L NAA,成活率可达75.0%;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试管苗脱毒率超过90%;脱毒苗茎段快繁的最佳配方为MS+10.0μmol/L 6-BA+0.5μmol/L NAA;脱毒苗在MS+20μmol/L NAA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80%以上。[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宜玉环剪豆地方品种的脱毒快繁体系,为玉环剪豆脱毒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