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持续发展,利用玉米自交系Mo17的变异株8008自身优良性状改良自交系U81162,筛选出耐密、脱水快,抗逆性较强,高抗茎基腐病、大斑病、丝黑穗病的种质资源N8924。利用N8924作为亲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嫩单19。通过良种配良法,发挥嫩单19增产潜力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玉米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Pa2晋代同时进行测交,经产量比较和田间农艺性状调查,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杂交种。通过产量性状配合力比较,药剂诱导的玉米无融合生殖系的遗传性状和配合力表现与常规技术选育的自交系无异。证明药剂诱导孤雌生殖是玉米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通系5的主要性状与选育过程以及通系5种质的改良创新利用情况.通系5是采用分离小群体法选育的糯质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品质好、配合力高、抗病、抗倒等综合性状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通系5及其衍生系组配的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几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合力是玉米自交系的一个重要遗传特性。要选育出在生产上能够显著增产的玉米杂交种,主要取决于自交系的配合力。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几个自选系及常用系的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其利用价值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早熟玉米优良自交系合344的改良与利用研究,育成早熟、抗逆性强、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5个,直接利用合344选育出优良玉米品种1个,利用其改良系选育出12个玉米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选用新育成的综合性状优良的A群8份高淀粉系为父本组;B群、C群、D群高淀粉系共计9个系为母本组.在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了72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同一性状的GCA效应具有很大差异,说明按优势类群组建高淀粉近缘群体选育早熟高淀粉种质自交系,按杂优模式进行组配,能够选育出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近缘玉米自交系及其配合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03和7922都来源于美国杂交种选系,这两个自交系以及用其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的系列近缘玉米自交系C8605、9046、辽2345、辽5114等在农业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以C8605和9046作为代表,分析了来源于5003和7922杂交种选育的系列二环系的相关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在植株性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进,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所选育出的两个自交系改进的性状有所不同,但最终的产量配合力仍介于7922和5003之间。建议创新玉米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是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玉米自交后代系统,自交系选育是杂交种选育的基础,也是玉米育种成功的关键所在。采取完全随机设计,通过记录分析山西农业大学25个系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形态特征,以选育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晋中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都比较好的是21ZC21,21ZC22,21ZD11,21ZH12,且都属于中熟组合,有助于利用所选自交系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9.
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从美国引进的78份抗玉米粗缩病重组近交系材料及国内选育的6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引进的材料中,E13,E115表现高抗,6份材料表现抗,5份材料表现中抗,显示出了较好的抗粗缩病性。在国内的69份自交系中无高抗材料,178,P138,901141,9138,沈137表现抗,齐319,87-1,综3,冀35,获唐2379表现中抗。试验结果还说明选自美国78599系的自交系抗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
辽西玉米自交系选育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选育出理想的玉米自交系是成功组配玉米杂交种的关键。一个好的自交系不但表现在用其组配的杂交种农艺性状优良,而且还表现在制种产量这一经济性状上。采用适当的选育策略,有目的地组配群体,从中选育自交系,可以使自交系的产量和其它与种子相关的经济性状得以有效地改良,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和创新糯玉米种质资源,优化育种基础群体,选育优良自交系,为高产优质单交种的育成提供保证。[方法]介绍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主要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探讨其应用推广价值。[结果]通过直接从糯质基础群体选系,使产量和优良糯性品质等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结合,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分离小群体"选系的育种方法,聚合了多品种优良基因,成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及其"通系5类群",这种育种方法是对轮回选择改良群体概念的拓展和补充。[结论]以通系5及其衍生系为亲本,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这些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苏玉19优质高产关键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玉19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系T458作母本,自选系T87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大穗型饲用玉米新品种.为提高制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通过观察亲本自交系特征特性,分析各种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单项因素,结合制种实践,进行组装配套,形成苏玉19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K22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交替使用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K22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K22是一个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高,籽粒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用该自交系作亲本已组配出多个强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以青菜自交系青4为轮回亲本,与青菜TPS不育系青2A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成TPS不育系青4A。利用该不育系与自选青菜自交系605-1配制杂交组合,育成杂交青菜品种"沪青杂1号",在产量和抗性上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早熟优质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2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玉糯2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系361为母本,自选系366为父本,于1994年组配成的糯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苏玉糯2号比目前东南区和黄准海区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苏玉(糯)1号鲜果穗、干子粒产量各增产5%~10%以上,采收期早4~5 d,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陕资1号是用自选玉米自交系89-1和K(12)杂交选育而成。该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籽粒产量一般为 8.25 t/hm2,高产田块达12.00 t/hm2。通过对多年多点区域性试验产量结果进行稳定件分析,变异系数cv=25.40,稳定性参数b=0.876,S2dI=0.1936,结果表明,陕资1号属高产稳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晋单55号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晋单55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玉米研究室以自交系运XL红作母本、自交系运98-2-1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200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粮饲兼用、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的特点,可以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熟玉米新品种苏玉26号栽培要点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骈跃斌  刘虹  任丽萍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44-145,148
玉米杂交种苏玉26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于2003年以自交系ZH38为母本,自交系H36为父本杂交育成,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品质好、中熟、半紧凑等特点,适宜种植密度67500株/hm2,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为1∶5。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初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玉米育种部以自交系G694为母本、自交系S8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6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籽粒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2007—2008年推广面积达8万hm2,累计推广面积达15.2万hm2。  相似文献   

20.
抗病高产籽用西葫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个具有国外血缘的高产抗病籽用西葫芦品系G-5,G-6,G-11和2个抗病籽用自育自交系10-3,3-2作父本,以自育自交系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经籽粒产量和抗病性比较鉴定,选育出37-4,11-2,11-4,2-2和19-5这5个品质好、产量高、籽粒商品性好的籽粒用西葫芦种质一代杂交组合,其中,11-2表现籽粒洁白,饱满度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密植、增产潜力大,单株平均产籽可达78.3 g,折合公顷平均产籽量2 550 kg,比对照早青一代增产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