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棉田土壤为灰潮土类,其中灰沙壤土和灰夹沙层壤土占40%,全钾含量为1.5%左右,速效钾含量多为120PPm,严重缺钾的沙质土,速效钾仅有60PPm左右。灰油沙土速效钾约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是江西省的主要产棉区,1984年湖区15个县(区)植棉86.71万亩,占全省总植棉面积的71.35%,总产皮棉5.457万吨,占全省总产的78.93%。因此发展湖区棉花生产,对繁荣湖区经济,促进我省轻纺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市杨市乡七湾村张代新、吴大松和刘岭村刘应杰、刘艮安4个植棉示范户,试验面积分别为5.02亩、4.75亩、6.53亩和3.68亩,共19.98亩。土壤质地为轻壤,土壤速效钾含量60~117.5  相似文献   

4.
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棉区在全国和全省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全区常年植棉面积300~400万亩,总产量20~25万吨,约占全省总产量的二分之一,1986年出口5.65万吨,占全省总出口量的78%。本文根据荆  相似文献   

5.
1棉花产业现状盐城市是全国全省棉花主产区,面积常年占全省的50%以上,棉花不仅是本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财政及棉农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本市抓住棉纺织迅速发展的机遇,以高品质棉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1.1生产发展加快,总量增加。常年植棉面积20万hm2左右,50-60年代平均植棉16.7万hm2,70-80年代平均21.33万hm右,90年代平均17.33万hm2。近几年植棉面积在14.0万~17.33万hm2变动。总产近20年均在18万t左右,占全省总产的50%左右。1.2产中发展迅猛,加工能力急剧增加。在全市346家已取得收购…  相似文献   

6.
河南周口棉花生产滑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华  王明  郭芳 《中国棉花》2012,39(1):45-45
周口市植棉历史悠久,是河南省棉花主产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周口常年种植棉花20万hm2以上,占全省的1/4强;皮棉总产20万t以上,约占全省的1/3;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棉花产值一度占到全市种植业产值的25%左右,是  相似文献   

7.
马丽  顾曦  彭延  陈建平 《中国棉花》2006,33(9):43-44
本区属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团85%棉田为中上潮地,自2000年引进膜下滴灌技术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部分滴灌棉田产量不及常规灌棉田,现将问题探讨如下。1基本情况1.1土壤情况全团植棉面积4533hm2,有机质0.978%,碱解氮32.6mg.kg-1,速效磷9.7mg.kg-1,速效钾172.5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0.6%的占耕地面积的10%左右;0.6%~1%的占80%,>1%的占10%左右。从土壤养分含量来看,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大。目前本团耕地的养分情况可概括为有机质含量低,氮不足…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棉区植棉面积约占全国植棉面积的44%,产量约占全国棉花总产的53~64%,是仅次于黄河流域棉区的第二大棉区。整个棉区处于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毫米,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紫色土、  相似文献   

9.
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状况,测试了邵阳市1790个土壤样本的速效钾含量,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在县域、空间、pH组、有机质组的分布。结果表明:①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处于偏低水平,平均值为113.75 mg/kg,变异系数为50.40%,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12.01%;于邵阳县和新宁县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隆回县;③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100.00~130.0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榆不同pH组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下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上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有机质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该地区植棉土壤主要是灰潮土类,对灰潮土棉株氮、磷,钾吸收利用与分配进行研究,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合理施肥。材料与方法1987年在仙桃市长墒口区灰潮土上进行试验,耕层(0~20厘米)的土壤农化性状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南阳的支柱产业,"九五"期间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在全市有5个之多,16.7万公顷的植棉面积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9.1%,占盆中平原耕地面积的52%,总产占全国的3%,占全省的20%,是盆中平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2.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棉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10万公顷左右,总产皮棉13万吨左右。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市棉花产业优势,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各级农技部门总结群众植棉经验,在全面提高植棉生产水平的同时,积极鼓励...  相似文献   

13.
一、棉区土壤肥力及施肥状况据测定,四川坡地棉田的有机质低于0.7%,全氮量在0.05%左右,速效磷7—15ppm,速效钾50—90ppm。近年来棉田布局不合理,麦棉连作面积逐年扩大,棉花上坡面积增加到80%左右,导致地力显著下降。据我所定位试验测定,麦棉连作三年后的土壤氮素减少0.0557%,每亩消耗氮素16.7斤,棉花产量下降27.6—30.9%;豆棉连作三年后的土壤氮素量下降0.0431%,每亩只消耗氮素12.9斤,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全省化肥试验网先后在不同土壤的试验结果,大部份棉田缺氮、少磷、供钾不足。缺氮的土壤占92.5%,缺磷的土壤占74.1%,  相似文献   

14.
天门市棉花总产九次超五万吨徐原嘉,史少甫,代开平,刘生平湖北天门市农牧局431700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已有600多年的植棉史,是全国第一批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植棉4万多公顷。自1976年棉花总产率先突破5万吨以来,已有9次总产超5万吨。1九次趋五...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沿江、沿海旱粮棉区是我市重点产棉区。总耕地面积228.3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2.12%;植棉面积129.3万亩,占全市植棉面积的43.4%;皮棉总产74195  相似文献   

16.
盈江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盈江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测试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盈江县耕地养分总体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丰富,速效钾不足。变化趋势呈现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向中等水平变化,碱解氮和速效磷表现出增加,速效钾下降。土壤总体偏酸,有酸化趋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盈江县耕地分为四类:高有机质,高氮,钾中等,缺磷区,占全县耕地的3.87%;高有机质,高氮,磷中等,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13.39%;有机质丰富,氮磷中等,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20.32%,是粮经作物的次产区;有机质、氮中等,磷丰富,缺钾区,占全县耕地的62.42%,是粮经作物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17.
刘暑艳 《江西棉花》2007,29(6):55-55
农家肥,又称有机肥,在农村随处可见,只要多花点时间和劳力,就可积造大量的农家肥. 湖北主产棉区地处江汉平原,以土壤肥沃、耕层深厚著称.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和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湖北棉区土壤肥力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和缺乏状况.据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1988年~2004年对全省2000块棉田长期定位监测结果:有机质平均含量由2.5%左右下降到1.5%以下,全氮平均含量由0.152%下降至0.134%,速效钾含量由136mg/kg下降到82 mg/kg.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油菜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g/hm2,平均增产332 kg/hm2,每千克K2O平均增加2.5 kg油菜籽,其中51个试验施钾增产效果在10%以上;施钾平均产投比为1.4,产投比大于1.5的试验占35.8%。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产量效应及经济效应均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与施钾增产量及产投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以不施钾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标准,初步估计土壤速效钾临界值为106 m g/kg;以施钾产投比2.0和1.5为标准,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70 m g/kg和100 m g/kg。  相似文献   

19.
闽清县茶园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强酸性的占51.7%,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中低水平的分别占77.6%、91.4%、60.3%、82.8%。根据茶树营养特点,提出改良土壤pH值,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又是湖北省第二大产棉区,1984年植棉54.1万亩,总产4.9万吨。由于粮棉价格机制不一,引起了粮棉生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