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棘籽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原料颗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沙棘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后原料颗粒度为1.0 mm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 h、CO2流量10 kg/h,沙棘油得率可达8.12%.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中一项发展很快的新技术。目前,国内已对沙棘油、薏苡仁油、红花油、肉桂油、松针精油、厚朴粉、青蒿素、大蒜油、蜂胶、丹参酮、茶多酚、红色素(红辣椒)等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产超临界流体装置已有几种规格:Th221-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中一项发展很快的新技术.目前,国内已对沙棘油、薏苡仁油、红花油、肉桂油、松针精油、厚朴粉、青蒿素、大蒜油、蜂胶、丹参酮、茶多酚、红色素(红辣椒)等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对毛油进行精炼,是一项新的油脂精炼方法。对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精制植物油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梯度下,提高萃取过程压力,可以获得更高收率的馏分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脱除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产物;外观上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较高的脱色能力。超临界CO2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绿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油脂加工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6.
刘云鹤  林春梅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0-1499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方法]以黑莓籽油的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油产率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离压力)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产率达16.10%。[结论]研究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工艺,为黑莓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建立  李公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27-9828,9830
[目的]优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干姜中提取姜油树脂,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姜油树脂萃取工艺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姜油树脂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姜油树脂的萃取率为2.86%。[结论]该研究可为调味料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沙棘资源在我国分布广,资源丰富,沙棘油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国内目前沙棘油制取先进工艺有“溶剂连续萃取法”、“溶剂浸出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制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试验装置 ,以二氧化碳为萃取剂 ,对生姜油萃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萃取压力、温度、二氧化碳流量及原料颗粒度等因素 ,由此确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生姜油的较佳工艺条件 :萃取压力 2 2~ 2 6MPa ,操作温度 318~ 32 3K ,原料颗粒度 30~ 4 0目 ,二氧化碳流量 0 .3~ 0 .4m3 /h。  相似文献   

10.
范亚辉 《北京农业》2014,(30):254-255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牡丹籽油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技术主要采取的压榨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低温液压压榨法,并介绍了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所采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沙棘保健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伟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1):41-43
山西拥有非常丰富的沙棘资源,开发沙棘产业,建立沙棘产业链,可以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一条很好的途径。利用沙棘果汁通过液态酒精发酵、固态醋酸发酵工艺研制了沙棘果醋,其营养及保健价值高,可以作为保健饮品开发。  相似文献   

12.
武美香  况明生  马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5-11917,11925
根据1988~2008年的《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经济年鉴》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吕梁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吕梁市的耕地面积除了1997年发生突变外,其余年份呈现下降趋势;与山西省相比,吕梁市人均耕地资源丰富,但是粮食单量很低,耕地质量很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吕梁市耕地资源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对吕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尾叶香茶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及其抗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CO2法)提取尾叶香茶菜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试验研究其抗菌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SD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浸泡时间8h,料液比1∶6,蒸馏时间7h,平均得油率为0.186%;SFE-CO2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80min,平均得油率为0.440%;2种方法所提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抑菌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SFE-CO2法所提挥发油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SD法所提挥发油,同种方法所提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SFE-CO2法提取挥发油SD法提取挥发油Vc。优化的2种提取方法稳定性好,其中SFE-CO2法周期短、工艺流程简单、得油率高、抗菌和抗氧化性能好,适宜在工业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棉籽既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油脂资源,又是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重要蛋白资源。本文对我国棉籽深加工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棉籽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萝卜在山西省栽培普遍 ,形态类型多 ,种质资源丰富 ,利用价值高。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 ,澄清了山西省萝卜种质资源 ,对具有代表性和具有典型性状的材料予以繁种长期保存 ,同时加以利用。正确选择、合理利用资源 ,能够培育出不同类型的品种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资源,油茶籽粕是其主要的经济加工副产物遥油茶籽粕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加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用途十分广泛袁可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开发利用中,其开发利用深度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油茶籽粕的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油茶籽粕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综合利用以及加工技术,最后提出了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的前景展望,以期为我国油茶籽粕综合加工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油用山茶属植物育种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油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文章综述了油用山茶属植物良种选育的研究现状,包括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及分子辅助育种,并对油茶的营养成分、油茶油的加工工艺和油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的现状作了概述.最后展望了非食用山茶植物油作为生物能源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红厚壳属Calophyllum genus植物油脂是指从红厚壳属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脂既可作为生物柴油原 料,也可精炼处理后作为食用油在各个领域用途十分广泛,因此红厚壳属植物油脂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介绍了在中国分布的红厚壳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特性果实特性油脂特性提取工艺综合利用,红厚壳植物油脂研 究和利用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红厚壳属植物油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国际关注。随着南极磷虾捕捞与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不同国家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策略也发生了变化。分析了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瓶颈,以及在自主设计研发南极磷虾捕捞装备和虾粉、虾油制备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分析有关南极磷虾专利申请信息,认为当前国内研发主体较为关注磷虾油和饲料的制备及生产工艺,而国际上已将研发重点和专利申请的焦点转移至医药领域。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战略需求下,认为应进一步加快设计与建造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专业船的进程,同时完善南极磷虾加工技术与专利布局,为抢占和开拓南极磷虾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辐射加工技术在壳聚糖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农业、医药等众多领域。由于它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与分子量有很大关系,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性质有很大差异,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壳聚糖降解到预定的分子量成为研究的热点。对辐射加工技术在壳聚糖降解中的应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