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Lepidostoma fui (Huang))和弓突鳞石蛾(L.arcuatum (Huang))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L.flavum Ulmer)极为相似,但前体稍大,头壳色浅,前胸背板4根外侧刚毛的第2与第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后第2与第3根的间距小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老熟幼虫巢的四面均由5小片叶组成,傅氏鳞石蛾巢长9.6~10.1mm,巢最宽处2.0~2.2mm;弓突鳞石蛾巢长13.0~14.4mm,巢最宽处2.7mm。  相似文献   

2.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Lepidostoma fui(Huang))和弓突鳞石蛾(L.arcuatum(Huang))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L.flavum Ulmer)极为相似,但前者体稍大,头壳色浅,前胸背板4根外侧刚毛的第2与第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后者第2与第3根的间距小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老熟幼虫巢的四面均由5小片叶组成,傅氏鳞石蛾巢长9.6~10.1 mm,巢最宽处2.0~2.2 mm;弓突鳞石蛾巢长13.0~14.4 mm,巢最宽处2.7 mm.  相似文献   

3.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莫氏斑胸鳞石蛾(Paraphlegopteryx morsel Yang&Weaver)和长叉瘤石蛾(Goera ramose Yang&Armitage)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莫氏斑胸鳞石蛾幼虫主要鉴别特征为头黄褐色,刚毛3特别细长,前胸背板前半部为黑褐色,后半部黄白色,老熟幼虫巢长16.0mm,宽约7.0mm。长叉瘤石蛾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中胸背板两侧骨片各分为主骨片和侧骨片。主骨片sal刚毛1根,后缘区sa2刚毛3根,sa3位于侧骨片,具刚毛2根;腹节Ⅰ有1背突;老熟幼虫巢长9.3~12.5mm。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毛翅目角石蛾科的两个新种,即短突角石蛾Stenopsyche brevata Tian and Zheng和四川角石蛾Stenapsyche sichuanensis Tian and Zheng,它们分别采自云南瑞丽和四川洪雅。  相似文献   

5.
多毛宽漠甲(Sternoplax setosa setosa)是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拟步甲科昆虫的优势种类之一,2~3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成虫4月上旬至9月中旬交配产卵.卵期12~15d.幼虫6~8龄,幼虫期1~2a.春季和初夏产卵孵化的幼虫可于次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化蛹,其他幼虫到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化蛹,蛹前期6~8d,蛹期10~13d.羽化成虫经220~280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毛虫蛹的营养成分分析与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昆虫资源角度,分析了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蛹营养成分。雌雄蛹蛋白质、脂肪含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差异较小,以干物质计,雌雄蛹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8.66%、57.88%,平均58.26%,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60%、34.23%,平均35.98%;脂肪分别为21.21%和23.73%,平均22.47%;总糖的差异较大,分别为7.71%和5.92%,平均6.82%;雌雄蛹之间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维生素A、D和E较明显;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的37.01%,E/N比值为0.59,E%/T值为2.47,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的食用昆虫。  相似文献   

7.
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cockereli(Cooley)是多种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福建福州1年发生6代,冬季无越冬现象.雌成虫在田间全年可见,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一龄若虫高峰,全年以8月份虫口最少.每雌平均产卵80.8粒.已知寄生性天敌有4种,隶属于小蜂总科的蚜小蜂科和跳小蜂科;捕食性天敌有日本方头甲、捕食螨和捕食性蓟马.寄生蜂自然寄生率最高达75%.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广西短脉纹石蛾属3个新种,即刺尾短脉纹石蛾(Cheumatopsyche acanthus,n.sp.)、微凹短脉纹石蛾(C.concav-iuscula,n.sp.)和平尾短脉纹石蛾(C.orthocercata,n.sp.)。刺尾短脉纹石蛾与产于越南的金短脉纹石蛾(C.kimOláh&Jo-hanson)较为接近,但其第10节侧面观上下缘近平行,中叶呈尖刺状,侧叶明显宽于中叶;内茎鞘突长卵圆形;下附肢第2节细而直;可与后者区别。微凹短脉纹石蛾与产于福建的挂墩短脉纹石蛾(C.guadunicaLi)相似,但其第10节侧面观较长,约为其高的2倍;阳具腹面观由基部向端部逐渐变细,并在其最端部略加粗;阳具内茎鞘突侧面观近三角形;下附肢第2节侧面观基部2/3粗大,端部1/3细窄,并略向上弯曲,上缘具一细微凹切;可与后者区别。平尾短脉纹石蛾与产于越南的伊氏短脉纹石蛾(C.ecsediiOláh&Johanson)相似,但第10节侧面观略呈四边形;阳具侧面观内茎鞘突略呈四边形,且其下缘略向上切入;下附肢第2节明显窄于第1节端部;可与后者区别。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在2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取食辣椒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世代总存活率为95%,下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2.56。用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存活对种群趋势指数的贡献大小,以成螨对种群趋势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卵的贡献率最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螨实验种群矩阵模型,推算出不同时间内侧多食跗线螨实验种群各螨态及整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年龄组配和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石蛾科七新种记述(昆虫纲:毛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毛翅目等翅石蛾科2新种,即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和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产于河南省的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与产于浙江天目山的Chimarra senticosa Sun & Malicky相似,但其第8节后缘背面观呈波浪状;第9节侧面观前缘上方强烈向前方凸出呈齿状;肛上附肢下叶由基部向端部逐渐加宽;可与后者相区别。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在合脉等翅石蛾属中雄外生殖器独特,具有如下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内的其他成员:第10节背板端缘切入深,呈双叶状,且每叶突端部着生一小的刺突;双叶突下方具一骨化较弱的长突起;具一对细长边缘具齿的突起分别连接在每一下附肢基节的上前侧角处。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考氏白盾阶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Cooley)在云南大理梨园中的发生情况及主要生物学特性,该虫以危害结果枝为主,同时加害于叶片和果实。雌成虫4月上旬开始产卵,平均卵量93粒。在平均气温18~19℃,R.H60~65%的自然条件下卵期为25天。卵化高峰期为5月中旬,6月上旬为若虫涌散盛期。雄虫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进入盛期,寿命仅1~2天。受精雌虫固着在寄主受害部位越冬,已发现的天敌主要是捕食性瓢虫和寄生蜂,梨园管理水平、梨树品种对该虫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西藏拟Daphniopsistibetana在西藏内陆盐水的分布及其实验种群生物学的一些参数。西藏拟广泛分布于海拔 40 0 0m以上的藏北咸水湖泊中 ,对有西藏拟出现的 1 3个水体的测定及室内驯养结果表明 ,西藏拟分布的适温为 - 2~ 2 0℃ ,盐度为 9~ 3 5 ,pH为 9 0~ 1 0 4。盐度 1 6~ 1 7(纳木卡错 )、 2 2~ 2 5 (纳木卡错 )和 3 1~ 3 2 (班戈Ⅲ湖 ) 3个试验组西藏拟的平均寿命分别为 (48 0 0± 1 2 6 0 )、 (44 6 0± 1 4 2 0 )、(5 5 1 0± 9 70 )d ;最大寿命分别为 6 9、6 8、 72d ;产幼前发育期分别为 (2 1 3 3± 1 41 )、(2 3 2 5± 3 3 8)和 (2 2 3 4± 3 76 )d ;两次产幼间隔分别为 (7 5 5± 1 48)、 (8 0 7±1 82 )、 (7 88± 1 88)d ;每龄生殖量分别为 (8 86± 1 47)、 (7 6 7± 2 1 9)和 (6 82±0 81 )个 ;每龄最大生殖量分别为 1 7、 1 5、 9个 ;一生总生殖量分别为 (2 4 3 3± 1 5 78)、(1 9 3 3± 7 0 0 )、 (2 0 5 0± 5 6 7)个 ;其最大值分别为 5 9、 3 7、 3 3个。另外 ,还讨论了西藏拟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藏拟溞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报道了西藏拟Daphniopsistibetana在西藏内陆盐水的分布及其实验种群生物学的一些参数。西藏拟广泛分布于海拔 40 0 0m以上的藏北咸水湖泊中 ,对有西藏拟出现的 1 3个水体的测定及室内驯养结果表明 ,西藏拟分布的适温为 - 2~ 2 0℃ ,盐度为 9~ 3 5 ,pH为 9 0~ 1 0 4。盐度 1 6~ 1 7(纳木卡错 )、 2 2~ 2 5 (纳木卡错 )和 3 1~ 3 2 (班戈Ⅲ湖 ) 3个试验组西藏拟的平均寿命分别为 (48 0 0± 1 2 6 0 )、 (44 6 0± 1 4 2 0 )、(5 5 1 0± 9 70 )d ;最大寿命分别为 6 9、6 8、 72d ;产幼前发育期分别为 (2 1 3 3± 1 41 )、(2 3 2 5± 3 3 8)和 (2 2 3 4± 3 76 )d ;两次产幼间隔分别为 (7 5 5± 1 48)、 (8 0 7±1 82 )、 (7 88± 1 88)d ;每龄生殖量分别为 (8 86± 1 47)、 (7 6 7± 2 1 9)和 (6 82±0 81 )个 ;每龄最大生殖量分别为 1 7、 1 5、 9个 ;一生总生殖量分别为 (2 4 3 3± 1 5 78)、(1 9 3 3± 7 0 0 )、 (2 0 5 0± 5 6 7)个 ;其最大值分别为 5 9、 3 7、 3 3个。另外 ,还讨论了西藏拟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