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菇增产可采取“控、刺、交、架、改”的五个字方法。 “控”,即控制生长条件:菌丝生长的水分要偏干,但要维持其菇蕾生长所需要的最低限度。当看到菇子实体长到2~3厘米时,遇到干冷气候,会逼使菌盖停止生长,而菇柄仍然正常地输送养分,细胞加厚,使表面分裂  相似文献   

2.
平菇在生育生长过程中,若管理不善,极易出现生理性病害,造成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1.长柄菇。若菇棚通风不良,水分不足,可出现长柄菇。预防这种现象是,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并适当增加水分。 2.珊瑚菇。因氧气和光照不足,形成菇柄顶端膨大,并丛生小菇蕾,而组成珊瑚子实体。应加强通风,并在菇蕾形成后,给予一定的散射光,以刺激菇体的正常分化。 3.花菜形菇。由于菇蕾过密,二氧化碳过浓或农药中毒,引起菇蕾不能正常分化,而形成花菜状  相似文献   

3.
李可  李平 《南方农机》2001,(4):19-19
江苏省滨海县三中北巷农科队张宏路, 2000年利用夏季温室休闲期,在 7、 8月 2个月每月生产一个周期草菇,而后生产秋延后蔬菜,提高了温室的经济效益。 2个月获利 1. 5万元。生产技术如下:   (1)草菇生长温度 草菇菌丝生长温度为 15~ 32℃,最适温为 20~ 30℃,出菇温度 18~ 30℃,最适温 22~ 28℃。播种到出菇 10~ 15d(天 ),为速效食用菌。   (2)场地处理 在温室前茬净地后,晒地 1~ 2d(天 ),在室内做成东西方向,宽 80cm(厘米 )、长 10cm(厘米 )、高 10~ 15cm(厘米 )的高床,每个高床中间留 60cm(厘米 )的排水沟。然后把…  相似文献   

4.
要使蘑菇高产,必须适当追施肥料。根据实践经验,现简述蘑菇追肥液的几种配制及使用方法。 (1) 菇根汤。将蘑菇在采收、加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1kg料加水1~1.5kg,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到10~15kg,喷蘑菇菌床30~40m2。在出菇高峰期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及能延长出菇高产期。 (2) 牛马尿水。取新鲜牛马尿,煮沸至泡沫消失,加清水7~8倍稀释,每隔2~3天喷1次,以喷湿床面为度,床面若有小菇,喷后再用清水喷1次,能促进小菇生长。 (3) 化肥液。用0.1%~0.2%的尿素溶液或0.5%的硫酸铵溶液,每隔2…  相似文献   

5.
惊菌法:当培养料长满菌丝后,用弹性强的木板条挤压、拍打,震动培养料面(用力要均匀、不留深痕,不破坏料面),这样可促进菌丝加速生长和于实体迅速分化。此方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和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物率15%左右。 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轻轻来回打扫,除去或破坏表层徒长菌丝和老菌丝,当露出新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温保湿,7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  相似文献   

6.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装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使用规范化的硬件设施,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层层把关的有效管理,生产受农业环境影响小,确保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为:菌种选育与培养基(料)优化(包括基料选配、搅拌、装袋合灭菌等)→规范化生产(包括接种、培养、搔菌、出菇蕾、驯养、生长及采收等环节)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商品菇分级包装。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设施食用菌病害也愈来愈严重,致使设施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一些原本季节性很强的病害也随着食用菌生产设施化的发展而成为非季节性病害,且呈上升趋势,给平菇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针对平菇、鸡腿菇、白灵菇、双鲍菇、香菇等进行了多方面试验研究,最终成功获得了可促进食用菌快速生长、有效防治气流传播病害的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理论与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8.
蘑菇病毒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受害程度与感染期有关。一般使用带有病毒的菌种,则在蘑菇发育早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甚至绝收。在蘑菇菌丝体生长期由带有病毒的担孢子降落在菇床上萌发而引起发病的,则第一潮菇生长正常,产量不受影响,随后的几潮菇。由于病菇逐批增多,产量逐批下降。  相似文献   

9.
香菇是一种薯名的食用菌,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早在十二世纪的南宋年间,我区庆云县乔竹乡农民发明家吴三,就用“砍刀法”首创人工栽培香菇技术。为人类打开食用菌宝库的大门,这一制菇技术世代相传。历时已有800多年,称谓砍花栽培法,国际香菇科学会亚洲分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张树庭教授先后三次到庆元考证,证实了庆元是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题写了“香菇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棒脱袋作为转色或出菇前的重要生产工艺,其脱袋时间将直接影响后续香菇生长的产量与质量。从当前我国香菇菌棒脱袋的生产实际出发,对现有的菌棒破袋装备和菌棒脱袋装备的原理与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香菇菌棒脱袋装备存在破袋技术未突破、装备脱袋率不高、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菌棒脱袋装备的重点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香菇菌棒脱袋理论研究,夯实菌棒脱袋装备研发基础;重点攻克菌棒破袋与脱袋等关键技术难点,实现高效、低损、低本脱袋;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增加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7覆土与出菇管理(1)播种后7~10d菌丝长满料表面时,要通风2~3次/d,每次1~2h。备好覆盖上,在覆土前3d将土先用故敌畏和甲醛预消毒并用薄膜覆盖封闭24h,除去杂菌和虫害。播种后将覆盖上的薄膜揭开进行搅拌,使药味及氨味散发掉,用石灰粉调节好PH值7.2~7.5,这时要混合艺术灰(100m2加草木灰8~10xg,钙镁磷10kg),伴均匀,待到12~15d菌丝布满料面,菌丝吃满培养料的2/3时,即可覆土,覆土厚度3~4cm,覆土后将薄膜全部闭封覆盖2~3d,减少通风量,5d后正常通风1~2次。使菌丝尽快向料面上爬,菌丝吃到土中,待菌丝长上土层厚…  相似文献   

12.
赖双宗  李华锋 《南方农机》2023,(23):58-62+116
【目的】减少栽培大球盖菇的投入成本,减轻栽培劳动强度,增加农民、菇农的经济效益。【方法】在室外以稻草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实验设置两种不同的栽培方式,都以90%稻草、5%棉籽壳、2%米糠、2%麦麸、1%石膏粉作为栽培料。其中,栽培方式1作对照组,稻草切割成2 cm~5 cm;栽培方式2中的稻草不切割并保留原长度。选择两块面积(1 m×3 m)相同的栽培场地,观察记录两种栽培方式下菌丝生长速度、出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结果】栽培方式1、2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0.6%、85.3%,产量分别为20 150 g、21 325 g,总利润分别为1 093.5元、1 164元;栽培方式2的产菇总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栽培方式1。【结论】在室外用稻草作为大球盖菇主栽培料是可行的,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菌丝的生长速率决定大球盖菇出菇的快慢,大球盖菇的个体最大值与采收数量成反比;用不经切割处理的稻草去栽培大球盖菇不仅能进一步提高生物转化率,还能减轻栽培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深度滴灌对苹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一种重要模式。以一年生‘红盖露’苹果幼苗为试材,设表层滴灌、中层滴灌(7cm)、深层滴灌(14cm)3种灌水处理,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深度滴灌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周期内,深层滴灌与表面滴灌相比苹果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活力降低,而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中层滴灌与表面滴灌相比苹果幼苗的光合特性升高,根系活力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总之,三种滴灌深度中层滴灌植株生理状态良好灌水利用效率高,是比较理想的埋管深度。  相似文献   

14.
蘑菇生产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一年好,二年差,三年收不到啥”,就是说,菇房种菇时间越长,产量就越低.原因是蔬房的消毒工作未做好,种菇时间越长,菇房内残存的杂菌越多,对蘑菇生产带来危害,蘑菇的代谢产物和一些废物、废气吸附在床架、墙壁、地面上,也抑制蘑菇生长。虫害和条菌的菌丝,可潜伏在床架和建筑材料之中。因此,要使老菇房持续高产、稳产、每年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方法如下:门)蘑菇生长结束后,应及时拆架。把培养料从菇房里清出、彻底打扫干净。菇房要通风干燥。(2)拆除的培养料要送到离菇房较远的地方,以防…  相似文献   

15.
在采收第2茬菇后,特别是越冬、越夏后,培养料严重脱水、此时可以施用各种营养液来补充水分,有增产作用。(1)菇根煮汁将剪除的菌柄置锅中,加水煮沸20min,再加10倍清水喷施。(2)豆腐水制作豆腐时的下脚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水5倍喷施。(3)淘米水含有丰富的营养,取请旅喷施或浸泡培养料。(4)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各0.04%,在菇蕾出现后喷施。平菇喷施营养液可增产@罗云波  相似文献   

16.
以3 a生矮砧红富士苹果幼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坑深和灌水上下限对新梢旺长期果树生长影响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总灌水量的条件下,灌水上下限为(60%~90%)田间持水率的处理时,坑深40 cm苹果幼树的根系生长、光合特性、形态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其他2种坑深处理(20,60 cm)的;坑深40cm时,灌水上下限为(70%~100%)田间持水率的处理时,除根系生长外,其他形态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其他2种水分处理(50%~80%,60%~90%)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为坑深40 cm、灌水上下限为(60%~90%)田间持水率为最优处理.蓄水坑灌条件下合理安排坑灌条件,能明显促进根系深扎,大幅提高幼龄果树抗旱性能,从而实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污染技术栽培平菇,无污染,菇质好,可缩短栽培周期,扩大空间利用率,增加出菇面积、较常规栽培增产30%左右。栽培技术如下:(1)备发酵室。发酵室要求保温良好,设六床架,床架周围要离开墙壁5~10cm,最下层床架离开地面60~80cm,发酵室的容积和根据生产量的大小而定,一般1个2.5X3.0X2.2(宽/长X高)m3的发酵室每次可处理1汗料。(2)拌料装袋。料中加入l%~2%的石灰,使料PH值呈碱性,加入!%多菌员以提高灭菌效果,加入0i3%~0.5%的尿素可加快发酵速度,拌匀装袋,装时松紧适度,不接菌种,不需加气塞。(3)强…  相似文献   

18.
二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二氯苯、1、3二氯苯和1、4二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二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1、2二氯苯和1、3二氯苯浓度为200 m 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二氯苯胁迫使小麦POD、M DA含量增加,小麦受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9.
硝基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硝基氯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硝基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2,4-二硝基氯苯浓度为2.0 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硝基氯苯胁迫促使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增加,在小麦幼苗受到轻微胁迫时,POD活性会有所提高,增加作物对胁迫的抗性作用;在低浓度下,硝基氯苯对小麦幼苗的伤害还突出地表现为丙二醛(MDA)的高度累积,其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玉米灰斑病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尾孢菌分生孢子在10℃-30℃都能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25℃时的萌发率达95.0%。分生孢子在pH值为4~10的条件下都能萌发,适宜pH值为6--8。孢子密度大时的萌发率要明显低于孢子密度小时的萌发率。致死温度为55℃,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尾孢菌在供试碳源营养液中均可萌发,其中在葡萄糖中的萌发率最高,麦芽糖中的萌发率最低;尾孢菌在供试的氮源营养液中的萌发率都很低,或者不萌发。〈br〉 玉米灰斑病病斑产孢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斑0.8 cm时的产孢量最少,病斑2.0 cm时的产孢量最多。尾孢菌在低于20℃时病斑不能产孢,20℃~30℃时病斑均能产孢,最适宜的病斑产孢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