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子。本试验以山东省威海里口山林火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火烧程度对表层土壤(0~10 cm)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过火林地相比,火烧迹地内土壤p H值升高,表现为重度火烧林地轻度火烧林地中度火烧林地;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下降幅度表现为重度火烧林地轻度火烧林地中度火烧林地;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下降幅度表现为轻度火烧林地重度火烧林地中度火烧林地;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增加幅度表现出重度火烧林地中度火烧林地轻度火烧林地。重度火烧后土壤养分含量降低,p H值升高,不利于土壤化学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2.
林火对北京平谷区油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北京平谷区油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养分含量、相关性关系以及主要养分比值的分析,探讨林火对北京平谷区油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了解火烧后土壤养分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其空间性差异,对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过火强度,划分轻度火烧(L)、中度火烧(M)、重度火烧(H)3个强度的林地作为研究样地,选择相邻未过火林地(C)作为对照样地。调查和测定火灾发生后0.5年的0~10 cm、10~20 cm、20~30 cm的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单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LSD事后检验,研究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钾(TK)、速效钾(AK)、全磷(TP)、速效磷(AP)含量、碳氮比(C/N)、氮磷比(N/P)的变化。结果(1) 不同火烧强度在相同土层下,林火对TN影响不显著(P>0.05),对TP影响显著(P < 0.05),对其他所有指标影响极显著(P < 0.01);不同土层下,林火对TK影响不显著,对其他所有指标影响极显著(P < 0.01);各土壤养分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特点。(2)火烧使土壤SOC、TN、AN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使TP、AP,TK,AK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3)轻度过火使土壤NH4+-N、NO3--N含量下降;中度过火使土壤表层NH4+-N含量升高、NO3--N含量下降,下层NH4+-N含量下降、NO3--N含量升高;重度过火使土壤NH4+-N含量升高,土壤表层NO3--N含量升高,下层NO3--N含量下降。(4)主要元素C、N、P三者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 < 0.01),TK与其他土壤养分相关性较不明显(P>0.05)。(5)C/N比在轻中度过火后少量下降,在重度过火后上升。N/P过火后皆下降,且过火前随土层深度增加,过火后相反,随土层深度降低。结论林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极其重要,相同强度火烧会对不同土层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有区别,不同强度火烧使各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显著变化,对土壤养分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进行火烧迹地早期环境的管理,采用实地踏察和室内分析法,以山西省中条山三交林场2a后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未过火的油松林地与2种不同火烧程度(轻度火烧、重度火烧)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pH值、全氮、全磷等理化性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轻度火烧后林地土壤A层(10cm)与B层(10~20cm)的含水量和容重分别提高了23.62%、55.97%和0.76%、8.53%,土壤A层的全氮却降低了11.11%,B层提高了25.00%,全磷A层与B层分别降低了20.00%、41.67%。重度火烧后林地土壤A层与B层的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1.49%、6.66%,容重分别降低10.00%、6.20%,孔隙度、pH值、全氮、全磷却提高6.12%、2.08%,0.47%、0.95%,11.11%、16.67%,114.00%、100.00%。说明2a后不同火烧强度的林地土壤与未过火的林地土壤之间仍然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林火对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林火对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探明林火与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以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火烧时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时间相同,土壤pH值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火烧强度相同,火烧后时间越长,土壤pH值越小,但火烧迹地的土壤pH值大于未火烧的对照组;在相同火烧强度条件下,不同火烧时间(1996、2010年和未火烧)偃松-兴安落叶松林迹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时间相同,不同火烧强度条件下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条件下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中度、重度火烧与未火烧之间差异显著(P0.05);未火烧、轻度火烧的土壤全N含量分别与中度、重度火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全磷、全钾含量和C/N值差异不显著(P0.05)。火烧后5年(2010年火干扰)、19年(1996年火干扰)后,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并未恢复至火烧前生长水平。本研究旨在找到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火烧后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有效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渝西地区火烧迹地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渝西地区黄瓜山火烧1年后的迹地以及未火烧林地的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不同强度火干扰后群落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与未火烧林地相比,火烧迹地内阳生木本植物幼苗物种种数增加,更新苗主要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白栎(Quercus fabric)、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萌生枝为主。不同强度火干扰迹地具萌枝的优势乔木树种及所有树种的密度大小均表现出中度火烧迹地显著高于未烧林地和重度火烧迹地(P<0.05);未经火烧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火烧以后在短时期内降低了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水平。中度火烧迹地的草本植物盖度明显大于未烧林地(P<0.05),蕨(Pteridium aquilinum)和小白酒(Conyzacanadensis)成为草本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干扰下土壤密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火干扰下寒温带针叶林土壤密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旨在更好地认识火干扰后森林土壤密度的时空动态规律, 为火烧迹地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杜香-杜鹃-落叶松林地内, 进行严密监控下的秋季林火点烧试验。采用网格法布设固定样地, 在火烧前后连续定点观测土壤密度的时空动态。结果林火干扰后:(1)各时段重度火烧区土壤密度较轻、中度火烧区高5%~10%, 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时间序列上土壤密度的变化模式因火烧强度而异, 其中轻度火烧区土壤密度因火烧立即下降而后逐渐升高, 中度火烧区土壤密度未因火烧立即产生实质性变化而后持续升高, 重度火烧区(及3个火烧强度区综合分析)表现为火烧后土壤密度立即升高并持续增强。(3)土壤密度(或土壤密度变化)空间格局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极显著正相关, 火烧强度的作用效果在火烧后立即显现, 其相关程度在融雪季、雨季/生长季进一步加深。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 因火烧强度差异导致的土壤密度变化方向的初始差异在雨季/生长季消失(均表现为升高), 中、重度火烧区土壤密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沁源县2019年“3.29”森林火灾形成的油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按火烧程度将火烧迹地划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类,通过调查林下灌草样方,分析火烧迹地林下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后林下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植物种类在重度火烧迹地内最多,轻度火烧迹地次之,中度火烧迹地最少;林下物种多样性以重度火烧迹地内最高,不同强度火烧迹地林下植物群落间均表现为极不相似;不同强度火烧迹地林下植物群落多样性均达到了“较好Ⅲ”级及以上。油松林重度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林下植被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均较轻、中度的高,火烧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以2017年毕拉河"5.2"特大森林火灾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7月对研究区展开调查,按照不同火烧程度将火烧迹地划分为3类样地,分别为轻度火烧迹地(乔木死亡率≤30%)、中度火烧迹地(30%<乔木死亡率≤70%)及重度火烧迹地(乔木死亡率>70%),运用多样性指数和改进的M-Godron法,分析不同程度火烧迹地内物种组成、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林火干扰下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中度火烧迹地最高、重度火烧迹地居中、轻度火烧迹地最低的格局;随着林火干扰程度加重,火烧迹地内植物群落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9.
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对油松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影响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下植被的变化,以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森林公园人工油松林火烧迹地为对象,根据烧伤程度不同,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火烧强度级别,设置重复3个·样地-1,并分别设置了对照样地(未过火林地),通过对不同火烧强度样地植被与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并探讨火烧迹地的林下植被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后林下植被的生长受树木死亡率和坡向的影响比较大,坡位和坡度对林下植被重要值几乎没有影响。2火烧过后植物种类均有所增加,草本种类和灌木种类的重要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重度火烧迹地增加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草本种类从15种增加到26种,灌木种类由3种增加为6种。3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R)和多样性指数(H)呈增加趋势(P0.05),均匀度指数(J)递减(P0.05)。火烧后林下植被的生长与变化,受林火因子与地形因子的共同影响,且火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1987年"五·六"特大火灾过火区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火烧和邻近未火烧区域设置调查样地,采用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的火烧强度划分标准,分析不同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未干扰)林火干扰30 a后的落叶松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林火干扰30 a后,中度林火干扰的落叶松林分径阶结构比其他林火强度样地更为合理;随着林火强度增加,落叶松林分平均碳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轻度、中度、重度林火干扰比未干扰林分的平均碳储量分别减少了39.63%、72.41%和83.87%,但树干碳储量的比例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树根碳储量比例有显著下降的趋势,枝叶碳储量的比例则基本不变;中度林火干扰下,落叶松林分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林火干扰强度。经过30 a的自然恢复,落叶松林分径阶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得到显著恢复,但林分碳储量仍未恢复到火烧前的水平,需要采取人工干预来促进林分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5,(8):21-23
以山西省沁源县国有林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分析了不同强度的火烧(重度火烧、中度火烧)1,4,8 a后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火烧后土壤p H值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全氮的含量在火烧4a后差异显著;土壤全磷的含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2)火烧后土壤p H值升高;重度火烧后,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却降低;中度火烧后土壤的p H值、全氮、全磷明显提高。说明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林地火烧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林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寒温带大兴安岭受林火干扰的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和收获法,分析火烧强度和自然恢复年限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火烧强度的影响下,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所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随林火强度呈递减趋势,Margalef指数表现出未过火区中度火烧迹地轻度火烧迹地重度火烧迹地的规律;火烧降低了林下植被的总生物量,主要降低的是灌木生物量;重度火烧和轻度火烧后草本生物量有所提升,但提升量不足以改变总生物量降低的趋势。在自然恢复过程中,Margalef指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而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恢复年限与植被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草本生物量在经过5 a恢复后逐渐达到一个稳定期,灌木生物量在1~10 a的自然恢复期内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附近未火烧区作为对照区,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强度干扰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全N和全K质量分数均比对照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均呈现重度火烧区小于轻度火烧区,且均小于对照区的趋势;火干扰对土壤全P无显著影响,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全P质量分数与对照区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梯度内,无显著变化;不同火烧迹地土壤碱解N和速效P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且土壤碱解N质量分数随火烧强度变化呈现轻度火烧区大于重度火烧区,而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则呈现出重度火烧区大于轻度火烧区,且均大于对照区的趋势;不同火烧迹地土壤速效K质量分数较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但随火烧强度的大小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森林火灾后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规律,为林火干扰后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年份(2003年和2007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划分不同火烧程度(轻度和重度),于2010-07进行土壤调查取样,分析不同火烧年份和不同火烧程度对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与未过火区相比,轻度火灾后冻土区0~30cm土层土壤碳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而3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而重度火灾后冻土区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损失。2)在0~10cm土层中,不同程度火烧迹地土壤碳储量的分布没有一致性规律,而在1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的分布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一般性规律。3)在0~10cm土层,2003年火烧迹地土壤碳储量相对2007年火烧迹地要低;而在10~40cm土层则呈相反趋势。【结论】林火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导致森林土壤碳储量下降,表层土壤碳储量受火烧年份影响差异明显,深层土壤碳储量受火烧程度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干扰因子之一,研究火烧迹地幼苗更新及空间分布格局,对深入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规律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西坡北部2010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迹地存活株数设置3块30 m×30m不同火烧强度(轻度L、中度M和重度H)的固定样地,调查...  相似文献   

16.
山沟阻火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沟在森林消防中的作用,在安宁2006年"3·29"森林火灾火烧迹地上调查部分山沟内可燃物特点,绘制79条较长山沟的过火情况示意图,确定这些山沟过火和未过火分界点的海拔高度,总结山沟的阻火特性,即:(1)山沟中下部的阻火作用强于上部;(2)沟内火强度较沟外相邻林地小,火后植物恢复较其它部位快;(3)火蔓延到郁闭的阔叶林沟中自然熄灭;(4)阴坡山沟的阻火作用强于阳坡山沟;(5)沟内生长的常绿和早春发芽的植物具有阻火作用;(6)山沟能阻隔地表火和高强度树冠火.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山沟应用于森林消防的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森林景观在不同火干扰及人工更新下的演替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应用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森林景观1987年特大火灾后,在不同的火干扰条件(不模拟火、火烧轮回期为150年和325年)和不同人工更新方式(完全自然更新、种植落叶松和种植樟子松),3×3种(共9种)模拟方案下300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轮回期为150年条件下的火烧明显比火烧轮回期为325年方案下的火烧频繁,总的过火面积也多,但前者以轻度火为主,后者以重度火为主.而人工更新下(无论是种植落叶松还是种植樟子松)过火面积要高于自然更新下的过火面积.造林树种的不同对火也有较大的影响,种植樟子松方案下的过火面积相对较大.不同火干扰条件不仅会影响森林主要物种组成面积,而且还会造成其年龄结构的巨大差异.一般而言,火烧轮回期长有利于低耐火性物种,火烧轮回期短有利于高耐火性物种.但如果物种具有很强的种子扩散和定居更新能力,无论该物种的耐火性高还是低,火烧轮回期短则更利于该物种的生存,但幼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同的种植更新方案对于森林物种有显著的影响,可以明显地增加所种植的物种在该区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树种组成、密度、生长性状(基径、株高、冠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探讨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人工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特征,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森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保护区内火烧迹地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和对照(未过火)分别设置3块20 m × 20 m样地,重度火烧下天然更新样地和天然更新下重度火烧样地为相同样地,共15块样地,调查林木更新出现的种类和数量,测量林木更新的基径、株高、冠径,进行每木检尺并记录样地的地理坐标和立地因子等信息。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林木更新密度、生长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均值法分析林木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和山杨,分别占所有林木更新的38.1%和42.3%,此外还包括油松、裂叶榆、大果榆、榆树、色木槭等。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2)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生长性状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生长性状特征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3)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种子来源、种间竞争和火灾后生长空间的影响,适宜的微生境、动物携带种子扩散等因素会促进更新小规模聚集。结论火烧后4年的油松林火烧迹地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山杨,中、低强度地表火可以促进林分天然更新,采取抢救性采伐等管理措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以加速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9.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C、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经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火烧强度因子的控制下,对各养分质量分数进行的偏相关分析显示,除土壤pH外,其他各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马尾松林下土壤在不同火烧强度下的养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10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无火烧(对照))对马尾松次生林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为改良火烧迹地土壤和恢复马尾松次生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的浓度、碳氮比、速效磷质量分数均显著提高,不同火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