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伽师甜瓜猝倒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伽师甜瓜(Cucumismelo L.)猝倒病的病原菌,筛选可用于甜瓜猝倒病生物防治的拮抗性放线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伽师甜瓜猝倒病的病原菌,用琼脂块法和无菌发酵滤液抑菌性试验筛选拮抗瓜果腐霉的生防放线菌,搭片法观察生防放线菌菌丝与瓜果腐霉菌丝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伽师甜瓜猝倒病的病原菌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筛选出7株对瓜果腐霉具有显著拮抗性的生防放线菌,其中8号放线菌对瓜果腐霉的拮抗环宽度为13.3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瓜果腐霉的抑菌率在培养120h时高达88.3%。【结论】7株生防放线菌对由瓜果腐霉引起的伽师甜瓜猝倒病均有显著抑制作用;7株生防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或缠绕、消解菌丝的方式抑制瓜果腐霉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江西省丝瓜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寄主范围,从江西省南昌市和赣州市丝瓜种植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腐烂病病果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种类进行鉴定,并接种7种作物幼苗以明确其寄主范围.结果表明,从丝瓜烂果病病样中共分离到2株菌株,分别命名为SG-1和SG-2,2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菌落呈圆形,气生菌丝发达,有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萌发有泡囊产生,有性生殖还可见雄器和藏卵器.在以ITS、Cox2、β-tubulin3个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SG-1、SG-2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聚在同一个分支,结合上述结果,将此次采集的丝瓜果实腐烂病病原鉴定为瓜果腐霉.将该病原菌接种葫芦科的黄瓜,茄科的辣椒、茄子,十字花科的白菜、西兰花,锦葵科的秋葵等代表性作物幼苗,结果表明其还可以引起幼苗猝倒病.  相似文献   

3.
烟田瓜果腐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捕法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腐霉(Pythium spp.),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烟草、黄瓜、辣椒具有致病性.采用对峙培养试验测定木霉菌(Trichodermaspp.)对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拮抗瓜果腐霉哈茨木霉(T.harzianum)菌株TGY040604,该菌株对瓜果腐霉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0%以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菌株对烟草猝倒病的防效达65%,优于甲霜灵锰锌.  相似文献   

4.
烟草钟器腐霉的分子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南省嵩县送检的烟草茎黑腐病样本上分离获得1株腐霉菌,为明确该菌的种类及对烟草的致病力,对所得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菌落呈放射状型,并逐渐变为花瓣型,菌丝无隔;孢子囊球形、梨形;藏卵器球形;雄器钟状或不规则;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号KC014615.1和GU133597.1等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鉴定为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 de Bary)。对培育到10叶期的‘中烟100’品种接种,7天后该菌的病情指数为48,对照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的病情指数为62.7,表明其对‘中烟100’的致病力不及瓜果腐霉。  相似文献   

5.
杨莉 《农村科技》2008,(1):29-29
一、发病原因 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真菌。菌呈丝状,无隔膜,生于寄生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辣椒疫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疫霉菌寄生性和致病性较强,植株受害发病快,5~7天可造成大片死亡,病菌寄生范围广,除危害辣椒外,还可侵染番茄、黄瓜、茄子等多种蔬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番茄主要病害病原菌培养条件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侵染甘肃省番茄主要病原菌培养条件,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为生产实践中防治番茄3种病害及研发新的混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阻碍和延缓3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方法】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3种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室内防治药剂进行了测定及筛选.【结果】对番茄上3种主要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进行培养条件筛选,研究发现致病疫霉、茄链格孢和灰葡萄孢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OMA培养基有利于致病疫霉菌丝的生长,TDA培养基有利于茄链格孢和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致病疫霉、茄链格孢和灰葡萄孢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分别为20℃与24/0(L/D)、25℃与24/0(L/D)、25℃与16/8(L/D);经室内抑菌作用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霜脲·锰锌对致病疫霉、苯醚甲环唑对茄链格孢和腐霉·福美双对灰葡萄孢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为100%,EC50分别为141.00、31.89和138.91μg/mL.【结论】霜脲·锰锌、苯醚甲环唑和腐霉·福美双可分别用于由致病疫霉、茄链格孢、灰葡萄孢引起的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甜瓜疫病是广西露地栽培甜瓜产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引起甜瓜疫病病原的分类地位,对该病原的形态学、致病性及r 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后出现的症状与直接采集到的病害标样症状一致,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该病原菌的菌丝无隔,孢子囊形态大小不一,具乳突,经培养镜检,未见有卵孢子产生,将待测菌株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菌株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与辣椒疫霉的同源性最高。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菌株r DNA-ITS序列,将引起广西薄皮甜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EC50、毒力比率以及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29.3、89.0、24.8、29.6μg/mL;茶皂素对4种病原菌的EC50值分别为90.0、90.3、55.2、83.0μg/mL。毒力比率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EC50剂量百分比为90∶10、80∶20、70∶30、60∶40、50∶50和40∶60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30、1.38、1.45、1.33、1.29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50剂量百分比为40∶60和10∶90时,对瓜果腐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6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50剂量百分...  相似文献   

10.
广东菠萝心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广东湛江地区菠萝心腐病病原菌,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性、菌丝体及孢子囊等形态特征,分析了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疫霉属真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与GenBank中烟草疫霉ITS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采用烟草疫霉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确认该病原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南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2002年,在浙江省南瓜上分离到76个疫病菌分离物,取典型的2个分离物作为供试菌株,根据对南瓜疫病的症状,疫病菌分离物的孢子囊、有性器官及菌落形态等特征的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孢囊梗不规则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至不规则形,有明显的乳突,有的孢子囊则不止一个乳突,孢子囊成熟后易脱落,并带有长的孢囊柄,在水中极易释放出游动孢子。异宗配合,藏卵器球形,壁薄而平滑,柄多为棍棒形;雄器围生,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壁厚而平滑,不满器,直径为16-26μm。该菌员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高生长温度大于35℃。该菌能利用淀酚及硝态氮,对孔雀石绿具有一定耐性,不产生厚垣孢子,人工接种能侵染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长瓜、南瓜等13种寄主植物。因此,将浙江南瓜疫病病原菌鉴定为Phytophthona capsici Lenonia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正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分离物中NSs与其地理来源和寄主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阐明云南不同地区8个烟草样品TSWV NSs适应性进化情况。【方法】利用RT-PCR、克隆、转化和测序技术,从云南不同地区已经确定感染TSWV的8份烟草样品中获得NSs氨基酸序列。采用DNAMAN 8.0和MEGA 7.0软件,对云南不同地区8个烟草样品与GenBank公布的烟草、番茄和辣椒上31个TSWV NSs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通过The Selecton Server软件,对云南不同地区8个烟草样品TSWV NSs氨基酸序列进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云南不同地区8个烟草样品与同样来自中国云南烟草、番茄和辣椒上TSWV NSs氨基酸序列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支,亲缘关系最近;与来自韩国的番茄和辣椒上TSWV NSs氨基酸序列位于同一大支,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来自欧洲保加利亚烟草上TSWV NSs氨基酸序列处于不同分支,亲缘关系最远。在云南不同地区8个烟草样品TSWV NSs氨基酸序列中未检测到正选择位点。【结论】不同TSWV分离物中NSs与其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跟寄主的相关性不大。云南不同地区8个烟草样品TSWV NSs稳定的保持其增强病毒症状、抑制沉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14.
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15.
正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蔬菜病害,一般存活于土壤中的病原体在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带来作物的根腐、枯萎等。比较常见的由腐霉菌引起的猝倒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由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由轮枝菌引起的茄子黄萎病、由欧文氏菌引起的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的腐霉根腐病、由辣椒疫霉引起的辣椒疫病,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番茄细菌性青枯病,都是蔬菜上发生的主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16.
陕西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将引起陕西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利用一套鉴别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2种常用的防治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陕西辣椒疫霉菌分离物属于生理小种3;不同供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的是辣椒病菌清和活康壮,EC50分别为252.76 μg/mL(r=0.8669)和376.18 μg/mL(r=0.9304);对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是69%烯酰吗啉WP和80%代森锰锌WP,EC50分别为317.61 μg/mL(r=0.9767)和421.70 μg/mL(r=0.9573);60%椒霸菌毒克星WP和50%扑海因WP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木霉(Trichoderma spp.)代谢产物中获得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拮抗化合物,并评价其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潜力,为木霉生防菌株及其产生拮抗化合物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玻璃纸筛选法筛选产生拮抗化合物的木霉菌株,这些化合物对疫霉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在PDA上培养获得的木霉菌株作为接种体,进一步接种在稻米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用于拮抗化合物的提取。木霉培养物经乙酸乙酯萃取、过滤和浓缩等程序,获得最初的粗提物。粗提物进一步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活性组分并获得纯的样品。依据样品的化学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确定拮抗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式和结构。选用不同类群的植物病原菌,包括卵菌门的辣椒疫霉(P. capsici)和黄瓜疫霉(P. melonis)、子囊菌门中的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担子菌门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测定拮抗化合物对它们发育不同阶段的拮抗活性。【结果】最初筛选试验结果显示,渐绿木霉(T. viridescens)菌株TS0404能产生对疫霉菌有强烈抑制活性的拮抗化合物。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组分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质谱图揭示该化合物最大离子峰166,化合物被鉴定为6-戊基-2H-吡喃酮(6-pentyl-2H-pyran-2-one,6-PP)。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辣椒疫霉、黄瓜疫霉、立枯丝核菌、尖镰孢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15.26、99.58、126.46和315.75 μg?mL-1),其中对黄瓜疫霉抑制效果最好,300 μg?mL-1浓度完全抑制黄瓜疫霉菌丝生长。该化合物对辣椒疫霉和黄瓜疫霉游动孢子囊萌发也有显著抑制效果(EC50分别为168.67和111.87 μg?mL-1),其中对黄瓜疫霉游动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最好,在400 μg?mL-1时,完全抑制其游动孢子囊的萌发。此外,6-戊基-2H-吡喃酮还对尖镰孢分生孢子和立枯丝核菌菌核萌发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对尖镰孢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为151.81 μg?mL-1;300 μg?mL-1时,完全抑制立枯丝核菌菌核的萌发。【结论】从渐绿木霉筛选分离获得了6-戊基-2H-吡喃酮,其对卵菌中的辣椒疫霉和黄瓜疫霉子实体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尖镰孢和立枯丝核菌菌核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示该物质是一种广谱性的拮抗化合物,在作物疫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安国地区掌叶半夏疫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鉴定。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得到了疫霉菌、镰刀菌、链格孢菌等几种候选病原菌,健康植株在接种疫霉菌菌株后,出现了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该疫霉菌株最高生长温度为36℃,异宗配合,孢子囊有明显的一个乳突,脱落孢囊柄平均长度约为2.9μm,其rDNA-ITS序列比对结果与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同源性为99%。结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为Ph.parasiti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明确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粗毒素的具有除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结构,本研究对具有除草活性毒素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瓜果腐霉培养滤液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制备粗毒素,用薄层层析法对粗毒素进行分离,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得到除草活性成分,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最高;以Rf值为0.19的物质除草活性最强,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达到5级;通过化学信息分析表明该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结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组分之一,具有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新病害—鞘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的形态学与已报道的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相同,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与层出镰孢菌的同源性达100%;人工接种寄主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症状。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病菌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结论】玉米鞘腐病为中国玉米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Mats.)Nirenber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