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鲐鱼幼鱼耳石日轮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卫忠 《水产学报》1996,20(2):139-143
对长江口海区鲐鱼幼鱼耳石标本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鲐鱼耳石上存在着宽度为数微米到十几微米的细微轮纹,通过对其中3尾鲐鱼的耳石不同放大倍数图像的拍摄,再根据照片对耳石上轮纹和耳石轮纹辐射半径的测量、计数和计算,得出3尾鲐鱼耳石轮纹的平均宽度分别为9.52、8.52和8.57微米,耳石轮纹辐射半径分别为1262.2、1164.8和1187.5微米,由此计算得出的耳石轮纹数分别为133、137和139轮。  相似文献   

2.
《齐鲁渔业》2012,(1):54-54
1善变的鱼 在海洋鱼类中,有这么一种鱼,它身上长满了美丽的花纹,绮丽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犹如衣冠漂亮的古代帝王,它就是“皇帝鱼”。其实这种鱼的学名叫“竖纹囊鲷”,它不仅体纹漂亮,而且还会经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2004,(6):F003-F003
线纹尖塘鳢(0.1ineolatus)属尖塘鳢属,原产于澳大利亚,自1996年引进我国。“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故线纹尖塘鳢又称为澳洲笋壳鱼,其外部形态与泰国笋壳鱼一样,体型美观,个体大于泰国笋壳鱼,最大可长至1kg/尾,该鱼肉质细嫩,骨刺甚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中售价极高的食用鱼。  相似文献   

4.
对养殖暗纹东方鲀(平均体重618.5g)和野生暗纹东方鲀(平均体重685.5g)肌肉中矿物元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肌肉中钙含量较高(野生鱼平均为:250mg/100g,养殖鱼平均为:141mg/100g),并含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检测发现,投喂营养价值较高的配合饵料进行淡水养殖的人工繁殖暗纹东方鲀,其肌肉中许多矿物元素含量与野生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
正河豚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暗纹东方鲀是河豚的品种之一。笋壳鱼有泰国笋壳鱼、杂交笋壳鱼和澳洲笋壳鱼,本项目混养对象为泰国笋壳鱼,其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与暗纹东方鲀混养经济效益较好。传统的水产混养模式是在同一鱼塘内投放两种以上不同品种进行养殖管理,笔者于2003年开始进行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2020年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网箱和菜基鱼塘循环水系统的暗纹东方鲀科学混养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混养的弊端,具备一定的推广优势。现以暗纹东方鲀与泰国笋壳鱼的科学混养模式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高春梅  曹樟  严晨冰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23,47(5):059109-059109
海洋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南极周边海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关于南极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南极附近海水与企鹅粪便等,对南极海域鱼类体内微塑料研究较少。由于侧纹南极鱼是栖息于南极陆架海域数量最多的中上层鱼类,其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验以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侧纹南极鱼为对象,探究其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对于养护该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南极带回的样品解冻并记录好生物学信息后,将其胃肠道部分取出。在60°C条件下,使用10%KOH在恒温摇床消解24 h以上,待溶液基本澄清后利用0.45μm的滤膜过滤。抽滤后置于体式显微镜下,挑出疑似微塑料,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微塑料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水域侧纹南极鱼体内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36±0.51)个/尾。侧纹南极鱼胃肠含物中微塑料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整体上,南设得兰群岛北侧侧纹南极鱼胃肠含物中微塑料出现的概率略高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侧,但整体上处于低污染水平。侧纹南极鱼体内微塑料类型分为纤维状和碎片状,以纤维状为主。微塑料颜色以蓝色为主,...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暗纹东方鲀小规格商品鱼的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俗称河鲀鱼,自古以来有"鱼中之王"的美称,为筵席上的美味佳肴,经济价值很高.暗纹东方鲀的小规格商品鱼又称小巴鱼、宾鱼等,体重75~250 g,销售不受季节限制,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8.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有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多纹钱蝶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特征,选取海水养殖条件下规格一致的多纹钱蝶鱼[体质量(481.5±78.3) g]15尾,取其背部和腹部肌肉各10 g进行组织混样,测定肌肉组织样品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并对多纹钱蝶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多纹钱蝶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67.50±0.20)%、(18.60±0.33)%、(12.20±0.08)%和(1.40±0.12)%;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占干样组织总含量的57.0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比22.55%;多纹钱蝶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检测到的24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8种(41.43%)、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36.29%)、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22.28%);8种矿物质中常量元素钾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3830.00 mg/kg和6.80 mg/kg。试验结果表明,多纹钱蝶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均衡,脂肪酸丰富,矿物质含量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可为多纹钱蝶鱼的养殖推广和多元化加工利用提供营养学理论基...  相似文献   

10.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由于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壳鱼的病害较少,对笋壳鱼危害最大的就是两种病毒病,即神经坏死病毒病和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分别造成鱼  相似文献   

11.
东太平洋茎柔鱼的耳石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必林  陈新军  李建华 《水产学报》2016,40(8):1211-1217
根据采集于东太平洋哥斯达黎加、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了其生长纹、标记轮和其他异常结构。结果显示,耳石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按照生长纹宽度的不同可分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3个明显的生长区。通过对后核心区和暗区生长纹的计数显示,哥斯达黎加、秘鲁和智利外海3个海区的茎柔鱼仔鱼的年龄分别约为26、32和33日龄,稚鱼的年龄分别约为86、84和88日龄。茎柔鱼的耳石微结构中存在7类标记轮,它们的形成与茎柔鱼自身的内源节律(孵化、交配、产卵等)和外部环境压力(温度骤变、捕食者攻击等)等因素有关。研究还在个别茎柔鱼的耳石中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异常结构(副核心、附生长纹、附中心)和生长纹方向颠倒的现象,推断它们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外力作用使得耳石被破坏或耳石脱离原先的位置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蒋静 《科学养鱼》2004,(1):18-18
越冬前应强化投饲,特别是在养殖后期水温降低、摄食减少阶段,通过强化投饲,增强体质,为暗纹东方鱼鲀的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布氏鲷(Tilapia buttikoferi),又名非洲十间,布氏罗非鱼,属硬骨鱼纲(Osteichthres),鲈形目(Percoidef),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是现在全世界广泛养殖的罗非鱼的近亲,原产于非洲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地。该鱼体形酷似罗非鱼,由于体表被8条白色栋纹间隔成均匀而且清晰的斑马纹,使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受到世界各地的观赏鱼爱好者的欢迎,世界各地的观赏鱼市场都能见到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14.
广东近年来笋壳鱼养殖业发展较快一笋壳鱼是尖塘鳢的俗称,目前广东养殖品种有云斑尖塘鳢(泰国笋壳鱼)、线纹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和杂交尖塘鳢(即云斑尖塘鳢与线纹尖塘鳢种的杂交种)。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套养和笼箱养殖等,广东目前以池塘主养为主。  相似文献   

15.
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原产地东南亚,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和本地笋壳鱼之分。目前,商品笋壳鱼  相似文献   

16.
茎柔鱼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及轮纹判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研究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在茎柔鱼年龄鉴定中的应用,实验根据2013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57’~83°24’W、10°54’~15°09’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39尾茎柔鱼的耳石、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结构的生长纹进行计数及其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角质颚微结构头盖背侧区域的生长纹较为完整,通过观察头盖背侧边缘的生长纹可以消除喙部被腐蚀所产生的影响;下角质颚与上角质颚的微结构十分相似,均具有喙部纵向生长纹和喙部截面纵轴,然而,在形态和色素沉着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分析认为,耳石轮纹数与上颚轮纹数、耳石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以及上颚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并且直线的斜率与1差异性不显著(P>0.01),相关系数均接近1。研究表明,上、下角质颚微结构均能较好地估算茎柔鱼的日龄,角质颚可被用于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乃康  朱迪 《内陆水产》2005,30(9):17-17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鲀鱼.鲜嫩可口,被誉为“鱼中之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探索其池塘养殖的技术.笔者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引进试养研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笋壳鱼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肉质细嫩,骨刺甚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我市于2002年引进养殖,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澳洲笋壳鱼(Oxyeleotris lineolatus))和泰国笋壳鱼(Oxyeletris marmoratus Bleeker)。前者原产于澳大利亚国,学名为散纹尖塘鳢,后者原产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学名为褐塘鳢或尖塘鳢。  相似文献   

19.
钢头鳟(Oneorhynehus mrkiss,Domsea Steelhead trout),俗称丹虹三纹鱼、钢头三纹鱼(steelhead—salmon)、钢头(steelhead)、三纹鳟(salmon—trout)等。与虹鳟(rainbow trout)属于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在产卵时期、分布区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钢头鳟的肉呈鲜橙色,肉质结实中不乏爽滑,做生鱼片,  相似文献   

20.
养殖型暗纹东方鲀生长与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元渝 《水产学报》2004,28(1):8-14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2.5龄后则相反。养殖暗纹东方鲀体型比野生暗纹东方纯肥胖。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皆大于野生型。研究还发现,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不良和肝脏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且两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致使全人工育成的成鱼繁殖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