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研究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结果表明,除宿根丛有效茎数之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植蔗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均高于宿根蔗。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锤度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植家系的锤重与丛重之间,表型和遗传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选择,选出了湛蔗74-141×CP72-1210、桂糖05-3084×粤糖91-976、云蔗02-588×ROC22、福农39号×桂糖03-1229、桂糖02-901×桂糖03-2357、桂糖05-2743×桂糖03-1229、桂糖92-66ROC22、德蔗93-88×ROC22、桂糖05-3445×桂糖03-2309、粤糖00-319×CP72-1210、桂糖03-3089×ROC22、粤糖91-976×CP84-1198、粤辐90-95×CP72-1210、云蔗99-601×桂糖00-122、粤糖00-236×ROC22共15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丛重和锤重的遗传增益较大;综合指数选择与以锤重单性状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秩次相关系数为0.74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火炬松引种家系遗传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美国火炬松第一代实生种子园改良种子 7个引进家系开展 8a遗传测定结果揭示 ,火炬松引进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多点方差分析表明 ,火炬松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上 ,基因型主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地点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基因型×环境互作分量略大于基因型分量 ,而地点的效应最明显 .可见火炬松家系对地域的条件的要求较高 ,应选择较好的立地栽培 .通过对火炬松参试家系的综合评价 ,评出速生、稳定、较抗病的家系有 7- 69、 8- 74、 8- 1 0 4、 8- 37,其中 7- 69、 8- 74两个家系最好 ,可供生产上推广及作为将来遗传育种优良材料 .7个参试的家系全部比当地马尾松生长快 ,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 62 .74%,其中最好的两个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 72 .34%,实际增益达 1 1 6.67%;与火炬松商品种比 ,材积遗传增益为 1 9.2 0 % 相似文献
4.
巨桉家系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多元分析法,对永安测试点的巨桉材料各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26个性状较好的巨桉家系,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香椿优树子代的生长性状差异和遗传变异规律,筛选适宜在鄂西地区推广的香椿优良家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10年生香椿优树子代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家系。[结果](1)35个香椿家系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树高遗传力(0.938 4)略大于地径遗传力(0.818 5),表明不同香椿家系苗期生长受遗传控制。(2)10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2号、13号、26号、38号、42号和43号等家系胸径变异系数均大于40%;4号、8号、10号、12号、15号、23号、42号、43号、YL075号和YL083号等家系树高变异系数均大于25%;13号、26号、38号和43号等家系单株材积变异系数均大于100%。(3)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将35个家系分为差、中、良、优4个类别,选出43号、26号、YL082号、38号和2号等5个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0.09 cm、9.52 m和0...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湿地松优良家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湿地松种源、种间试验和湿地松种源试验基础上选择性引进了美国3个州种子园单亲子代111个,分别在江西省赣南、赣中、赣北进行多点多年份遗传测定,总面积40hm2,试验论证了湿地松树木改良进行多点家系选择的重要性。在科学实验基础上,赣南赣中各选出18个优良家系,赣北选出22个优良家系,平均遗传增益树高11.94%~22.97%,胸径12.83%~28.46%.全省选出优良单株150株,平均遗传增益树高20%~25.60%,胸径13.30%~15.80%.并注意适应性选择,选出适合全省推广的广谱型优良家系9个,平均遗传增益树高胸径都在10%以上。佛罗里达群体入选的优良家系占总入选的56.09%,说明该群体有广泛遗传基础,其增产潜力不可忽视。试验紧扣种源-群体-家系-单株,各层次的遗传差异、谱系关系较清楚,为今后江西省湿地松无亲缘关系优良家系间组配、控制授粉、多系测交、轮回选择、累加增益等高世代育种奠定理论、物质基础,符合当今世界多群体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甘蔗宿根黄化遗传特点与亲本耐宿根黄化差异,为开展甘蔗耐宿根黄化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383个甘蔗亲本和97个甘蔗家系为试验材料,开展5个宿根作物季的田间宿根黄化试验,并进行性状相关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力和育种值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甘蔗宿根黄化高峰期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化程度随生长期延长而下降,随宿根年限延长而加重,并受试验地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宿根黄化影响甘蔗农艺性状,且发生较重时易与农艺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遗传力计算结果表明宿根黄化属低至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亲本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22~0.45,家系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22,狭义遗传力为0.2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宿根黄化受到亲本、时期、试验地、年度、作物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效应中仅亲本显著存在,另外4个因素将通过互作影响甘蔗宿根黄化,其中影响最重要的是试验地×时期、亲本×试验地等互作,亲本位居第五。亲本或家系间宿根黄化差异最大时期为宿根发苗中后期而不是宿根黄化率最高时期。表型预测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超过63.6%亲本和64.9%家系的耐宿根黄化能力属较好以上;育种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仅30.3%亲本属耐宿根黄化能力较好以上,不及亲本表型值分类的一半,亲本育种值评价结果与表型值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结论】甘蔗宿根黄化属低至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影响因素众多,并以互作影响为主。易受试验地微小环境和田间管理影响,将给甘蔗宿根黄化田间试验研究与耐宿根黄化新品种选育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5年生火炬松的种源/家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量远高于马尾松,较高于湿地松;火炬松的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也多在10%以上,且种源的各参数较高于家系;综合评定值位于前3位的种源依次为SC、ZJ和FJ;对家系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5个极速生家系、8个较速生家系,其材积增益与湿地松相比分别为44%和14%。与马尾松相比分别为197%和136%。 相似文献
11.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2.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苗期油松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的测定与分析,初步评选出陕西省的油松优良种源和家系。【方法】采集陕西洛南、黄龙、太白、宁陕、黄陵和富县6个种源地的82株油松自由授粉优树种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各家系2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及侧根数,对测定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评选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所测定的油松实生苗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除主根长外,其余7个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两两间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鲜质量4者间遗传相关系数≥0.813;家系间油松实生苗主根长和侧根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7.976%和11.275%;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的相关遗传力均较大,分别为0.754和0.750,但是均小于其对应的家系遗传力,所以不适宜进行间接选择;运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评选出17个油松优良家系,所选家系各性状值均明显优于82个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值。【结论】洛南种源为陕西油松种子园建设的优选种源;选出了17个油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为甘蔗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8~2014年17组甘蔗家系试验的参试亲本及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不同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甘蔗不同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在不同试验间表现不同.茎径和锤度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有效茎数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属中等;株高是遗传力中等、加性遗传方差比率最低的性状.对于不同分析方法,在分别计算时采用固定模型计算的参数值最高,随机模型最低,随机+家系比随机模型略高;在联合计算时,采用随机+家系计算的参数值最高,固定模型最低,而随机模型的参数值高于固定模型.[结论]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时宜选用随机+家系分析方法,通过增加家系信息,可明显提高分析精度;甘蔗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均受性状及试验的影响;在亲本及后代按不同原则和标准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茎径和锤度、株高、有效茎数等性状进行选择,可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后代性状表现发现 :宿根选新植蔗 (PS)的有效茎数、小区产量和锤重明显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蔗 (P ) ,宿根选新植的宿根蔗 (SPS)的性状表现总体上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的宿根蔗 (SP ) ,SPS所有组合的小区产量均值和锤重均值都比 SP 相应组合高 ,锤度相近 .总体上 ,宿根选后代的主要性状宿根能力比新植选后代的高 .在甘蔗宿根性育种中 ,增加实生苗宿根这一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结果比较表明 ,只在实生苗选择单株会有很多宿根性强的基因型漏选 相似文献
16.
17.
甘蔗有性世代单叶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蔗F1代10个家系单叶净光合速率(Pn)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Pn的表型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广义遗传力(h2B)较低,为21.58%~30.68%,因此在低世代对Pn的选择应适当降低选择强度并根据与Pn密切相关的性状进行筛选.不同家系遗传标准差和遗传变异系数有所差异,家系选15×崖90/31、粤农85/177×崖90/31和CP72/1210×崖90/31的Pn平均值较高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从这些家系中选择高光效基因型的效果好,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8.
选用6个澳大利亚Q型甘蔗品种Q117、Q121、Q138、Q141、Q165、Q170与国内育成的17个亲本选配杂交组合19个,后代群体以ROC22(CK1)和ROC10(CK2)作为双对照,采用家系评价法研究Q型甘蔗品种及选配组合对主要性状锤度、茎径、株高、丛有效茎、蒲心率、丛重和含糖量的遗传力和一般配合力。结果表明:除母本对后代群体丛有效茎和含糖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父本对后代群体含糖量影响差异显著外,母本、父本和组合对后代群体的主要性状影响差异均极显著;Q型品种及选配组合对后代群体茎径和株高的平均遗传力分别达75.49%和69.21%;Q165和Q121无论作为母本还是父本,对后代群体的一般配合力均优于双对照;Q型品种对丛有效茎的一般配合力和选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均优于双对照;Q117和Q138作为母本杂交、Q170作为父本杂交对后代群体丛重和含糖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正效应;3个组合Q138×云瑞05–458、云瑞05–662×Q170和Q165×云瑞05–282对丛重和含糖量的特殊配合力高于双对照。 相似文献
19.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36个甘蔗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45.9条、多态率为61.50%,遗传相似系数在0.6578~0.8762之间、平均为0.745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引进品种为同一大类,而当地亲本材料粤农73-204独立成另一大类,说明粤农73-204与引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36个引进品种可进一步分为3类,相同系列的品种大多数能归为同一类,可见相同区域、相同机构选育的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大部分能归为同一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6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70。指出加强引进品种的研究利用是促进我国甘蔗育种发展、有效提高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西自育甘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台糖134为对照,以广西1957~2006年期间杂交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鉴定)或广西审定的22个桂糖甘蔗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甘蔗的株高、节数、节间长度变化不大;丛有效茎数、茎径、单茎重明显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性状遗传改进明显;甘蔗早期(11月)锤度、成熟期(12月~3月)平均锤度前30年平稳上升,后20年上升幅度变小。株高、丛有效茎数、茎径对提高产量贡献最大,是广西甘蔗品种性状选择的主要内容;蔗糖分含量和早熟性取得明显改进,但要选育更早熟、更高糖甘蔗品种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