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指数表的编制》是利用数理统计学、测数学原理,通过对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林分平均高和林龄的相关关系编制出的。为以后其它树种的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指数表的编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科学方法,编制栽培指数表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方法评价林分生产力高低,为合理选择造林地和确定适宜集约经营强度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外《编制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指数表》也可以说是初次赏识本文的实用性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对最近(1989、3、16)由内蒙古自治区标准计量局发布的《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提供林业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执行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材料,否则难以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华北农区发展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栽培技术,进行了优良品种沙兰杨和山海关杨的造林密度试验、间作对比试验、生长量和经济效益分析、栽植方法比较试验等,并提出了适于当地条件的八项主要丰产技术措施。本试验林已成为该区的示范林,产量超过了全国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林分平均蓄积达到135m~3/ha,年均生长22.5m~3/ha,其丰产技术措施也迅速得到了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树丰产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杨树用材林的生物生产潜力及其变化规律,为制订出能发掘这一潜力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试验林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获得的结果:不同树种、不同密度和不同林龄间林分生物量及其分布有所差异;健杨、欧美杨、I69/55杨丰产林的平均净初级生产力达13.80吨/公顷年以上;建立了4种杨树的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相对生长关系式;参试树种均以同化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各器官吸收主要营养元素的量,叶>干>根>枝>皮。  相似文献   

4.
杨树速生丰产林深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我省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用材林栽培树种,进行人面积的杨树速生丰产栽培试验示范,探索我省杨树人工用材林的栽培管理措施、丰产途径和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确定了山西省通道绿化主要杨树品种或树种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计算标准年龄,各栽培区、各树种组在参考栽培密度下计算标准年龄时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指标的底限,各树种组不同林龄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量指标以及各栽培区、各树种(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轮伐期,并提出了通道绿化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规模、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 阳新县是林业部营造速生丰产林试点县之一,从1982年起至今共营造丰产林13万多亩。根据林业部《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工作办法》(试行)和省林勘院制定的《湖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操作细则》(试行)的规定要求,我们编制了《阳新县速生丰产林造林地立地类型表》,为指导丰产林建设,适地适树,提供了依据。现将其编制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屏边是我省杉木生产基地之一,其速生丰产技术的研究,对我省用材林的生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林分密度效应规律,经过统计分析,优化计算,编制该县人工杉木密度管理图,立地指数图表,并对林分适宜密度变化规律及抚育间伐技术等营林措施进行了讨论,精度符合要求,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区和栽培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Populus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尤其是北方农区栽培极为广泛。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区以栽培类型的划分,对发展我省杨树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分析(气象要素)区划,全省分4个栽培区5个亚区11个栽培类型。本文就划分的依据、方法、分区特征(含发展杨树丰产用材林的重点地区、适用品种、宜林土壤)、立地因素、类型及其技术措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速生丰产林的概念.依据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营造林核查结果与媒体报道,分析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数量、质量与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完善森林分类经营、营造林统计制度、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核查、调查方法等方面来切实掌握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关于“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内涵,工程规划开宗明义指出,“速生丰产用材林”是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化经营,缩短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提供原料或大径级用材的林分。从定义上看,“速生丰产用材林”归属于人工商品用材林,它是人工商品用材林中木材生产力较高的部分。应该说,“速生丰产用材林”与人工商品用材林的逻辑关系是清楚的,也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培育杨树工业用材林的立地条件,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度及最佳轮伐期的确定,以及栽植,林分抚育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论述,为实现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的培育目标,建立了辽宁省的杨树工业用材林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森林资源危困,缩短轮伐期,加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战略措施。牡丹江林区具备发展杨树丰产林的天然优势,是国家发展丰产林的重要地区。而且早期营造的杨树丰产林陆续郁闭成林。因此,研究其结构及生长规律对确定林分经营措施及评价林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八面通林业局三种较大密度的8年生杨树丰产林在全林每木检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沿江、江淮、淮北调查139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标准地。根据各林分优势木材料,选用公式H=0.11918+3.1502A-0.09059A2作为树高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安徽省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该表对我省杨树定向培育、丰产栽培、生长预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沿江、江淮、淮北调查139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标准地。根据各林分优势木材料,选用公式H=0.11918+3.1502A-0.09059A-2作为树高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安徽省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该表对我省杨树定向培育、丰产栽培、生长预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木材生产长期过度依赖天然林资源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速生丰产用材林将成为我国木材生产的主要来源。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概况速生丰产用材林是指在高生产力的立地条件下,通过良种壮苗和集约化经营措施,定向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提供原料或大径级用材的林分。速生丰产用材林与一般的人工林相比,在经营目标、资源投入和经营方式上有根本不同,它具有单位面积投入高、木材培育周期短、单位…  相似文献   

16.
采取高标准造林集约经营的方式解决木材短缺,是世界缺林国家解决用材的捷径和必由之路。我国在六十年代就提出了林业三化,即“丰产化、基地化、林场化”的正确目标和经营措施。为进一步加快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步伐,近年来国家提出有偿投资贴息贷款的政策,采取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土地密集的方针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湖南准备在“七五”期间建立以雪蜂、南岭山脉为主的32个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新造、幼培丰产林559万亩。规划建设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1983年开始,我省建立了不少以杉木  相似文献   

17.
菏泽地区泡桐丰产林生长分析许景伟(山东省林科所,济南250014)赵合娥(菏泽地区林业局)菏泽地区是泡桐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主要栽培区。为了解该区泡桐生长情况,为今后泡桐丰产林的定向培育、栽培管理和检查验收提供依据,1991~1992年我们在该区进行了泡...  相似文献   

18.
速生耐盐碱新品种吴屯杨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速生耐盐碱杨树优良无性系吴屯杨的选育过程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无性系繁殖与育苗方法、抗性表现以及无性系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多年、多点测定结果表明:吴屯杨耐盐碱、耐干旱、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极显著的生长优势。24a生吴屯杨在含盐量4.1g/kg的盐碱地上单株材积达0.5m^3,在沙壤土上单株材积达1.03m^3;速生期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树冠紧凑圆满,侧枝多,主干通直,形率达0.43。吴屯杨是营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防护林、农林复合系统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蓄积生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利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预测林分生长收获量是森林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早在200年前欧洲学者就编制了林分产量表,根据林分年龄预测林分产量。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80年代后趋于成熟[1]。林分水平的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是采  相似文献   

20.
杨树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的速生用材林树种,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辽蒙阻沙林工程的实施,以速生丰产为主要培育目标的杨树栽培技术彰显其重要性。为此,在对影响半干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的主要制约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杨树速生丰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期待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