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非理性行为与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灾难性变化.这种灾变现象表现在飓风海啸、沙尘暴、洪涝等灾害,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灾变现象的规律性变化构建了"生态灾变论".当今人们在"人类纪"新时期正面临着生态灾变现象的挑战,必需对恶化了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新强化其功能,同时,我们还必需以综合整体观来创建"生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景观"六效应协同增长的现代生态文明社会作为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内容包括人与自然基本的应然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下人与自然及自身冲突的实然关系以及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界和解的必然关系。要树立人类与自然界共生的意识,人类是自然界中能动性的成员,因此人类负有保护自然的责任,要理性应用科学技术,生态问题的解决要联结政治、经济等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需要从思想教育、政策制度、经济生产、法律建设等四个维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中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部分,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不破坏并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环保理念也能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森林资源的建设与保护也逐渐成为全球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森林资源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丰富的资源,而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频繁增加,对森林资源产生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因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就主要针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水利防洪工程则是基于改变现有生态环境的一项人类活动,因此水利防洪工程在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起到了破坏作用。本文从气候、地质水文、土壤和生态结构、生物等方面分析水利防洪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从水利防洪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引发了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国际城市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提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城市野生动物是指生活在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并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适应的野生动物。城市野生动物可以指示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野生动物产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中存在的野生动物也可以唤醒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提高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也为城市野生动物的研究、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生态城市善待环境,崇尚自然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由生态坏境恶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也与日俱增。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这是关系到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大事。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的生态重建工程已拉开大幕。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并不是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立体,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和保护,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协调既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方面,也将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同时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本刊继上期推出《草畜平衡:刻不容缓的百年方略》之后,就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采访了有关经济、生态、草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并将他们的见解整理成文,慎重交与读者、交与社会,权作“攻玉之石”。我们热切期盼着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新阶段,它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和谐共存的进步状态,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从一开始的敬畏,再到后来的征服,最终走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人与自然的角度,十八大指出,由于人类要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以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反映了社会协调和文明进步状态。建设较好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南阳是生态环保大市,是南水北调的渠首,在做好南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护好南阳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建立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政策体系中,勤工助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力型勤工助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需要。要想完全发挥勤工助学的作用,必须将勤工助学从体力型转向智力型。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类型、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移民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移民后续生产和产业发展缓慢、移民技能培训教育不足是三江源移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将30只(15只♂、15只♀)小尾寒羊(6)与细毛羊(♀)的杂交一代周岁羊,采用单因子设计,随机按性别配对,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原则分为三个组,每组10只。正试期,1组和2组,每日每羊供给精料200g,分别按供给精料量的4%和8%添加PAL缓释非蛋白氮饲喂,对照组(3组)每日每羊只喂精料200g,比较饲喂效果。结果表明,在61d正试期,饲喂PAL缓释非蛋白氮的1组和2组,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5.25%和97.37%,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较对照组净获增重收入37.15元和47.03元。同时,解决了舍饲绵羊啃食墙土与食其他异物的问题。饲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侧踹腿是武术散打技术中最基本的腿法之一.速度快,力量大,不易防守,而且配合步法运用,变化多端,易于在不同距离上使用,既是进攻性腿法,也是防守性腿法.因此它在散打比赛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训练实践,阐述了侧踹腿的主要训练手段和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5.
A、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肉用种鸡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PCR技术检测病原核酸,确诊肉用种鸡群发生了由ALV—A和ALV—J感染而导致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型白血病。在检测的6只病鸡中,6只病鸡均感染了ALV—J,2只病鸡感染了ALV-A.  相似文献   

16.
14-3-3蛋白主要含7种亚型(β、γ、ε、η、ζ、σ和θ)。研究发现,14-3-3ζ大概主要是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等方面影响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另外14-3-3ζ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其可能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芒果苷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芒果苷及其衍生物-3-烷氧基-芒果苷,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经试验发现芒果苷衍生物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动物的空腹血糖,且降糖效果随着碳链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明了观光农业园景观类型、特点及规划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观光农业园的建筑景观、科技农业景观、农田景观、水体景观、林地景观以及文化景观的规划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林草地放养肉鸡的研究概况及饲养管理、枸杞种植园生态放养鸟骨鸡的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γ干扰素摇瓶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培养基和培养温度、起始pH值等发酵条件对rhIFN-γ产量的影响,初步确认了摇瓶水平发酵各因素的最优条件,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起始pH值7.0、培养温度37℃、IPTG诱导浓度1.0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1.0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为3h。此时rhIFN-γ产量达到最高水平,从而为rhIFN-γ批量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