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酶谱分析技术,对我国60个杉木地理种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定,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杉木地理种源相对正常的同工酶谱,有两个明显的染色区域,A区(负极一端)具五条酶带,B区(正极一端)三条酶带;2、杉木地理种源在保持酶谱共性的前提下,所表达的酶谱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它们表现为三种变异方式:(1)仅在A区内产生变异,占8%.(2)在A、B两区内均发生变异,占13%.(3)变异仅在B区内发生,占37%;3、酶谱变异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也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4、从杉木地理种源酶谱变异的特殊性出发,对杉木起源中心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木材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地理分布规律,筛选材性较优的杉木种源。[方法 ]选择1958年营造的全国第一片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的生长调查,取样测定不同种源杉木木材密度、管胞形态、干缩性、湿胀性、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指标,比较不同种源杉木木材材性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杉木木材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9种不同种源杉木的木材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木材干缩性和湿胀性有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其他材性指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P 0.05),管胞长宽比大小排序为:广东郁南浙江金华福建南平四川彭县四川庐山湖北竹溪湖南会同安徽休宁贵州剑河。安徽休宁种源的差异干缩最小,贵州剑河种源的体积干缩系数最小。福建南平种源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高,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最高,广东郁南种源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四川庐山种源木材硬度最高。不同材性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木材密度与部分力学性质显著相关。根据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差异,将9种种源杉木分为3类,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庐山和安徽休宁种源归为一类,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和湖南会同种源归为一类,贵州剑河种源归为一类。综合不同材性指标对9种种源杉木材性的综合评价排序为安徽休宁四川庐山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湖南会同贵州剑河。[结论 ]地理种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杉木木材材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杉木是我国南方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地理种源.为了选择适宜当地造林的优良种源,我们按照全国第一次杉木种源试验的要求,于一九七七年春在句容、宜兴、老山林场及本所进行种源试验.本文根据试验取得的苗期生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杉木种的间苗期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源选择和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年多点有年重复的试验(时间超过1/2轮伐期)进行研究,评选出广西融水等15个高产种源,材积遗传增益9.05%—33.06%,其中省内种源8个,表明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表现突出。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区的轮廓界线是以武夷山杉岭的东南、博平岭北端、戴云山西北和鹫峰山以西所包围的地带。尤以闽江上游富屯溪、沙溪、建溪三支流中下游流域地区的海拔400m以下谷地丘陵地带的种源,增产趋势更为明显。我省杉木造林应优先选择本省优良种源,材积遗传增益可达0—40%,分别对省内杉木三大产区提出应推广的优良种源;同时,对在我省表现突出的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种源所代表的南岭西部融江、都柳江、清水江流域的种源,要适当引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松不同源酯酶同工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可找出种源遗传变化的规律,为合理的种子区区划,种源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桂阳县是否适合引种杉木第三代良种,以杉木第三代良种为研究对象,以会同杉木种为对照,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不同种源杉木的平均地径(胸径)、平均树高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分析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的径阶株数分布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相同母质的红壤样地中,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的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第三代良种的平均地径(胸径)、平均树高、生物量、蓄积量均优于会同杉木种;(2)不同母质的红壤样地中,相同种源杉木的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在母质为页岩的红壤中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胸径)等生长情况更好。研究表明,相较于会同杉木种,杉木第三代良在桂阳县的生长状况更好,且更适合在母质为页岩的红壤中生长。该研究结果可为桂阳县后续科学引种杉木第三代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源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借助9年生杉木种源个体2水平试验林,研究了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是:①杉木不同种源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这是种源选择的依据;②种源内株间变异量>种源间变异量;③种源的遗传力>种源内株间个体的遗传力;④在相同的研究性状上,种源的选择进展>种源内个体的选择进展;⑤在相同的变异层次上,不同性状的选择进展各异;⑤单纯的种源选择方案产生的选择进展,比种源内个体的选择进展要大,但比优良种源内选择优良个体方案所产生的选择进展要小。  相似文献   

8.
9.
对两次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参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一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一223%。材积最大种源为最小种源的2一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一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稳定性、树皮厚度、侧枝粗度,bi值等指标综合评定,为贵州不同地区选择了一批优良种源并提出了调拨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杉木自然分布区北缘苏南低山丘陵和苏北平原地区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寒害主要在苗期和造林初期1~2年生时发生,3年生时一般已无明显寒害.其种源的抗寒力主要受产地生态遗传因素的控制,在苗期具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幼林期受原产地温度因子、引种地异常非节律骤然降温气候及栽植环境条件的影响.引种只要选择避风、温暖的地形栽植,并注意在苗期、造林初期和异常降温天气时采取防寒措施,是可以成林成材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进行的气孔阻抗、蒸腾强度等生理指标、根部形态及旱季生长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在北纬28°以下,以北纬25°为界向南、北的杉木种源的抗旱力有逐渐增大,基本呈U形变异趋势;而北纬28°以北的种源其抗旱力波动较大。从杉木种源的抗旱与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在旱季明显的造林点营造短周期用材林,选用福建连城、广西融水及广东信宜种源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江西林业科技》1994,(3):75-82
分析了杉木种源第一次试验20个产地9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56个产地3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稳定(适应)性。研究表明,9年生平均单株材积的选择效果达25%,前5名优良种源与后5名种源平均相差2倍以上,杉木种源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20个产地在两次试验中生产量和稳定系数b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46和0.79,说明种源差异是较稳定的遗传差异。根据种源在各试点的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抗虫,抗病能力等指  相似文献   

13.
对两次杉木金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223%。材积最大种源为种源的2-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杉木种源第一次试验20个产地9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56个产地3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稳定(适应)性。研究表明,9年生平均单株材积的选择效果达25%,前5名优良种源与后5名种源平均相差2倍以上。杉木种源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20个产地在两次试验中生长量和稳定系数b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46和0.79,说明种源差异是较稳定的遗传差异。根据种源在各试点的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抗虫、抗病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分别确定其能获得较高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提出杉木种子的调拨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49个杉木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摸清了杉木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6个适宜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优良种源的树高、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1.3%和30%,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为河南杉木造林区提出调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8-22
对49个杉木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摸清了杉木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6个适宜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优良源的树高,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1.3%和30%,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为河南杉木造林区提出调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杉木种源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量、开花结实、木材密度、冻害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材积与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呈显著负相关,树高与枝盘数、胸径与冠幅相关极为密切。不同种源生长期有差异,变幅在190~220d。杉木优良种源大多来自中心产区,产地分布自我国西南到东南。中心产区种源结实率和结实量明显小于南北两亚热带种源,其地理变异呈“V”形趋势。杉木种源冻害程度与地理纬度是密切负相关。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从北到南呈纬向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 杉木分布于我国广大亚热带地区,北纬约22°~34°,东经101°~121°之间。杉木垂直分布从百余米的丘岗地区到近三千米的高山峻岭也能正常生长。河南杉木主要分布在大别、桐柏山区,伏牛山区的南召,浙川、卢氏、西峡等县也有零星分布,林龄大部属中幼龄林,林木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它是我省豫南山区重要的用材和  相似文献   

19.
杉木地理种源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杉木地理种源对杉木核型的影响,将20个杉木产区的种子在25℃条件下发芽,当根生长到5厘米时,用8-羟基喹啉预处理,压片观察。杉木染色体是22条,在5个种源内发现了1—2个B-染色体。杉木核型具有多态型,这种多态型表现在随体的形状、位置及上述两个方面特征的杂合性。随体形状有大随体、小随体、复和随体、线形随体和T-随体。随体不仅稳定地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而且变动在第一对和第五对染色体上。多数情况下随体位于短臂上,有时在长臂上也出现随体。多变量分析表明:四川德昌的核型是一个独特的类型,基因飘移并不明显,其余19个地区虽然地理分布广泛,但是有较为一致的核型,经纬度对随体的变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池杉不同种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不同的。可以反映出池杉由北美引入我国,在不同地区种植后,为适应生长环境,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从酶活性的强弱,可看出本地区引种的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