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广大养鸭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由于其致死率高,一旦暴发,往往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DVH特征性病变,DVH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引起DVH的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Ⅰ型(古典型)鸭肝炎病毒最  相似文献   

3.
雏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可分别引起Ⅰ型、Ⅱ型和Ⅲ型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1):71-75
为了探究一个黄酮成分复方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的治疗作用。采用肌肉注射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制造DVH模型,雏鸭饮服黄酮成分复方予以治疗,通过对比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治疗组雏鸭存活率、肝损伤指标(肝脏眼观病理变化和肝损伤生化评价指标)、炎症因子(IL-6和IL-8)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动态变化,来研究该复方对DVH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黄酮复方可以显著减轻染病雏鸭的肝损伤,显著提高炎症因子和HGF的分泌水平,显著地提高了染病雏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鸭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地区频频出现DHV免疫鸭群暴发鸭肝炎的报道,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就鸭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基因组结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结构蛋白VP1、VP3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制定鸭肝炎病毒的免疫方法与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evine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报道最早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我省(1989)某两养鸭场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证实了本病不但在樱桃谷鸭中发病、流行以及本地杂交鸭雏人工致病试验时也可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鸭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最小可在3日龄以内,发病迅速而猛烈,病程短,多呈急性经过.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更高,可达90%以上,是严重影响养鸭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Levine等(1949)在美国纽约长岛某鸭场首次报道了本病,随后Levine和Fabricant(1950)报道了接种鸡胚分离到病毒.其后在英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也陆续报道了雏鸭暴发病毒性肝炎.我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英文简称DVH)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神经症状。其中我国以I型鸭病毒性肝炎(DHV-1)流行最为严重,危害最大,因此本文仅介绍DHV-1。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原I型鸭肝炎病毒(DHV-I),属于小RNA病毒科,含单股RNA。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  相似文献   

9.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引发DVH的主要病原体为鸭甲肝病毒(DHAV),其中1型鸭肝炎病毒在中国各省流行最广.本研究于2018年从山东某养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得到两株DHAV,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鉴定引起雏鸭患病的病原体为DHAV-1.经过纯化后,对SPF雏鸭进行致病...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且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世界主要养鸭国家均有本病的流行[1]。国内已开展了大量的有关DVH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DVH特异性预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多采用高免血清和高免鸡或鸭蛋黄匀浆进行被动免疫和防治,亦有用中草药治疗的报道,如邹海棠等用田基黄治疗雏鸭DVH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常有鸭肝炎并发病毒或细菌病的报道[2]。  相似文献   

12.
鸭肝炎流行动态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肝炎(Duck hepatitis,DH)又称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肝炎呈世界分布,其病原具有三个抗原性互不相关的血清型(血清Ⅰ型、Ⅱ型、Ⅲ型)。我国自1958年在上海发现本病,至1996年前后,各地暴发与流行的鸭肝炎病原均属于标准DHV-Ⅰ型,其疫情可以被标准DHV-Ⅰ型疫苗及抗体良好控制。1996年福建林世棠报道在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 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 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分别免疫0.5 mL/只和1 mL/只。雏鸭孵出后,用ELISA方法检测1日龄雏鸭的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1、A2、A3组种鸭免疫后收获的第1周种蛋孵出的雏鸭(B1、B2、B3)抗体效价分别为0.52~0.57、0.54~0.59、0.56~0.63,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3.3%~93.3%、86.7%~100%、90%~100%;免疫后收获的第4周种蛋孵出的雏鸭(C1、C2、C3)抗体效价分别为0.40~0.46、0.42~0.47、0.45~0.50,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0%~56.7%、50.0%~60.0%、56.7%~70.0%。结果表明:种鸭DVH疫苗的免疫次数和剂量,均可影响雏鸭体内抗体水平的高低,进而直接对雏鸭保护力产生影响;母源抗体会随着种鸭免疫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从而降低对雏鸭的保护力;对种鸭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能够对孵出的雏鸭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研究为通过种鸭免疫来预防雏鸭DVH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自首次报道美国纽约地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DVH)以来,世界许多地方相继报道发生DVH。我国早在1960年即有临床病例的报道,近年来,DVH在我国已呈广泛性分布,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危害。1病原特性1949年有人首次用鸡胚分离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目前,发现DHV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2002年又分离到了不同于以上3个型的  相似文献   

15.
代长春 《中国家禽》2007,29(9):34-35,37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尤其是3~20日龄的雏鸭发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病鸭临床表现为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各品种的鸭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极大,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目前,除运用疫苗和高免蛋黄抗体、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外,应用中药防治DVH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中药防治DVH的特点、临床应用与机理研究,指出中药防治DVH存…  相似文献   

17.
1989年6月,汕头市某区的雏鸭连续暴发了一种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原学检验及电镜观察,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DVH)。一、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养鸭户饲养的是“樱桃谷”与“白沙”杂交鸭和本地麻鸭。1989年6月底至10月9日,有4群鸭发病(饲养量为350~1600只)。主要症状是,于11~13日龄突然发病(发病率90%以上)。病鸭表现沉郁,缩头拱背,不愿走动,食欲不振乃至废绝,喜饮水,有的排灰白色稀  相似文献   

18.
选取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离株BZ-Ⅰ株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多次免疫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经鸡胚中和试验法测定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为29.6;经动物试验证实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强毒的攻击,为雏鸭DVH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本文就鸭肝炎免疫血清对雏鸭的保护力和维持期等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20.
复方獐牙菜制剂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本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