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蚕共育,作为养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县基本普及。春蚕、夏秋蚕的共育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0%左右,对全县蚕茧单产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我县小蚕共育的主要型式是专用集中共育室,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技术管理办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后,这种共育形式在部分地区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出  相似文献   

2.
<正> 小蚕共育是改变农村养蚕发病率高,单产低,茧质差的较好的组织形式,它适应了桑树承包到户,养蚕零星分散,难以经营管理的状况。从目前我县农村实际养蚕条件来看,不论是老区或新区都存在着房屋设备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等制约因素;从有利于稚蚕生长发育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蚕成本等方面考虑,根据各地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依托重点户、科技户的优势,组织联户共育,或建立共育室,以集体为单位组织共育,服务于广大蚕农,是一种高产、经济、省力的  相似文献   

3.
小蚕共育     
1983年淳安县里桐公社洁蒙大队统一组织小蚕共育,由蚕农自愿参加,在288.5张蚕种中,参加共育的有175.75张占,60.9%.小蚕共育实际大炕房防干四回育,饲育标准参照省农业厅、农科院提出的春蚕杂交种饲育技术标准.共育的职责:1.三加强:(1)加强领导,(2)加强技术骨干,(3)加强设备条件;2.三合理:(1)共  相似文献   

4.
5.
富阳县龙羊区贤德公社蚕桑技术服务站以示范户为骨干、自愿结合为原则,组织联户共育.参加共育的为全公社831户中的472户,112个共育室,327张蚕种.发挥小(共育室的规模小)、简(因陋就简,利用条件较好的住房)、便(就近组织,自愿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蚕业生产中,小蚕共育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县推广小蚕共育后,对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蚕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小蚕共育谈谈看法。1 小蚕共育的形式小蚕共育的形式,都必须满足小蚕共育的各方面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小蚕期是蚕儿建造躯体,营养生长比较旺盛的时期,又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小蚕生理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如何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小蚕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养好小蚕的关键。小蚕共育便是养好小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萧山县盈丰乡新北迁户组有农户14户,桑园31亩。近几年来,在邻近乡村毁桑较严重的情况下,该组不仅未毁桑,还从外村承包3.45亩桑园,蚕茧连年稳产高产,1986年全年饲养蚕种147盒,产茧4964公斤,茧款收入21135元,平均每户产茧354.5公斤,茧款收入户均1509.6元. 该组蚕桑生产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除科学培桑外,在养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每户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玉明 《蚕桑通报》1992,23(2):14-15
一、历史的回顾小蚕(1~3龄)共育是把一家一户饲养的蚕种从补催青收蚁开始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共同饲养,由专人负责,统一技术标准,一直养到3龄眠止,眠后按各户参加的蚕种分蚕到各户家中,自己饲养4龄和5龄到上蔟。这种形式的稚蚕共育,早在建国之前就由各地蚕业指导所和部分蚕种场派员有领导有组织地从点开始进行,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组织共育的人都是由当地养蚕有经验并得到蚕农信任的蚕业大户,参加者以自  相似文献   

10.
小蚕共育是值得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省蚕房面积、省用具、省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养蚕时间和劳动力,便于指导,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桑叶利用率等特点,尤其是进行专业化小蚕饲养,实现大、小蚕分养,更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蚕体抗病能力。俗话说:“小蚕养好了,  相似文献   

11.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要求,采取一定饲养形式将蚁蚕集中饲养,统一技术处理,共同饲养到一定龄期的过程。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蚕的成败,蚕农把它总结为“蚕好小蚕一半收”,充分说明了这一技术的关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溧阳市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市,蚕田面积5.5万余亩,近年来每年发种量都在10-11万张,产茧量在3500-4000t,平均张产茧春蚕只有80多kg,中晚秋只有30-35kg。生产水平成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小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现实,把小蚕集中在较好的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的小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小蚕共育一是有利于补催青,能有效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了蚕农饲育头数;二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蚕业生产的主力军越来越缺乏.家蚕饲养中技术性较强的小蚕期难以规范进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蚕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是落实小蚕饲养技术要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蚕业发展.笔者于2007年晚秋在江西省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进行雄蚕品种在农村的试养工作,将示范推广的雄蚕组织了小蚕共育饲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小蚕共育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其主要管理和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小蚕集中在一起实行共育,这种分级养蚕的形式,五十年代就在一些蚕区被采用,到七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小蚕共育,不仅可以节省劳力、桑叶和物料,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一般小蚕共育能作到彻底消毒防病,杜绝病原菌对小蚕的感染。试验证明,2龄饷食时有1%的病蚕到5龄时就会有45%的蚕发病,可见养好小蚕对保证蚕作安全,蚕体强健,提高蚕茧产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农谚说“养好小蚕一半收”。非常确切地说明进行小蚕共育,养好小蚕的重要性。所以目前小蚕共育己作为一项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在全国推广。小蚕共育的蚕种数量已占全国总发种量的80%以上。我省小蚕共  相似文献   

16.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雷州半岛腹部,属海洋性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桑树发芽早生产旺盛,落叶迟,全年养蚕时间长,年中可养蚕8—9造,24—27批。我县幅员广阔,宜桑面积大,是种桑养蚕的好地方。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和上级公司的积极扶持下,我县的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桑地面积从一九八七年的600多亩,到八八年的1720亩,八九年的5320亩,九○年的13500亩,产茧量也从一九八七年的50多吨,到八八年的134吨,八九年的501.55吨,九○年的1160吨,连续四年面积产量都翻了一番。一九九一年,我县桑地面积到达18000亩,预计可产茧超1500吨。我县的蚕桑生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前,在养蚕生产上,均以普通饲育法。大小蚕混室饲养,给桑次数多(每昼夜给桑12次),投工亦多,劳动强度大,大蚕室内蚕匾育,蚕室、蚕具更要多,而且蚕作不安全,蚕病多,产量低,茧质劣、收入  相似文献   

19.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它不仅能使养蚕高产、稳产、质优、高效,而且还能节省桑叶、节省劳力、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