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牛肺疫流行情况牛肺疫在安阳市最早发生于1956年,当年秋安阳地区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牲畜服务部从内蒙古购进耕牛302头。入境后未经检疫和隔离饲养观察,即销往汤阴、内黄、林县。后相继发病,且引起传播,并逐次向周围乡、村扩散。  相似文献   

2.
牛肺疫是严重危害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列入A类传染病。四五十年代我州各地先后多次发生牛肺疫流行。据调查,仅1957—1961年就在全州六县30个乡(次),67个村(次)大小13次流行,共发病32171头(次),死亡...  相似文献   

3.
50~60年代,牛肺疫病曾一度在我省26个县、区猖獗流行,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经过连续5年的免疫接种,自1962年迄今未见本病发生。为了达到根除牛肺疫之目的,我们对老疫区牛只做了一次血清学调查。所用牛肺疫抗原、阳性血清及阴性血  相似文献   

4.
牛肺疫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国际兽医局将本病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本病几乎在所有养牛的国家都曾有发生 ,造成巨大损害。 1918年由苏联传入黑龙江省 ,至 2 0世纪 6 0年代初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为了摸清黑龙江省牛肺疫的现状 ,从 1984年起分三个阶段 ,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并对历史上牛肺疫的发生与防制情况做了深入调查 ,为确定我省消灭牛肺疫奠定了理论基础。1 临床调查1984年起 ,已调查了 12 0 6个乡 (镇 )、110 0 0个村屯 ,通过历史性回顾 ,查…  相似文献   

5.
用补体结合反应对山西省曾发生过牛肺疫的32个疫区和10个有阳性牛的县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查牛13797头,检出阳性1头,但经病理解剖无牛肺疫病理变化,认为属非特异性反应。从而证明山西省已达到稳定控制牛肺疫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牛肺疫亦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程多呈亚急性慢性经过,有时也呈急性经过。受侵害的器官主要是肺、胸膜、胸部淋巴结,发生格布布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病死率很高。为了摸清我省牛肺疫的现状,必须进行监测与考核,以得出正确结论。为此,我省1984-1994年分3阶段,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藏六地一市十五个县、牛传染性胸肺肺炎(牛肺疫)既往史,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和病原学等综合调查研究。初步摸清全区牛肺疫病现状。1992年-1993年血捡各类牛13007头,阳性158头,平均阳性1.21%,剖杀补反强阳性牛33头,为查清病源,经病源学、病理学研究,以及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鉴定,均未分离到牛肺疫病原菌病理组织学检查亦均无牛肺疫病理变化,皆获阴性结果。这与西藏近十年来临床上未发现牛肺疫病畜的结果相吻合。该项目与1996年通过农业部验收,已向全国宣布消灭牛肺疫。  相似文献   

8.
我县存瑞公社,在今年7月到10月底,共发生牛肺疫72头。我们在开始治疗时,单用914治疗,初期还有效,到中期、后期就没有效。用914治疗10头,痊愈5头,其后我们采取了中西药来治疗,用914注射后,就接着灌中药,每头牛用914注射两次,中药每头牛隔一  相似文献   

9.
1991年7月,我县下东、界首、尧水、米江、腰陂、严塘等14个乡镇相继发生了牛流行热病.共发病453头,发病率占存栏耕牛的1.8%.个别地区发病率高达85%.在防治过程中.我们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431头,治愈419头,治愈率达97.2%,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除牛外其他动物不感染,主要侵害对象是黄牛。以3~n)的壮年黄牛易感性最大.且发病急,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流行,常发生于7~8月的炎热季节.2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到40C以上,稽留1~2日,病牛印神萎顿,不食不反刍,心跳加快(。O~110次/min),…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79届年会通过决议,认可中国为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简称"牛肺疫")国家。据中国驻OIE代表、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介绍,牛肺疫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目前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仍有流行。OIE将牛肺疫列为4种国际认证疫病之一。20世纪30~40年代,牛肺疫曾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和西藏部分地区大范围流行。1949年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牛肺疫消灭工作,通过采取免疫、隔离、扑杀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牛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铁路兽医卫生检疫总站下设的九个铁路兽医卫生检疫站,具体负责全区经铁路运输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任务。现通过我区九个铁路兽医检疫站对经铁路运输的牛只进行牛肺疫补反检验的结果分析一下我区牛肺疫的近况。1980~1990年全区11年共检验牛118135头,检出可疑牛325头,  相似文献   

12.
1992-1994年对青海省原疫区县开展了消灭牛肺疫考核性综合诊断,共临床检查牛385020头,用补体结合反应检查牛42048头,并经综合判定,没有牛肺疫病牛,达到了消灭牛肺疫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腹泻1974年在我省龙溪地区流行,今年又在我省东部、北部和中部腹地的23个县(市)流行,发病15000多头。我区有大田等六个县(市)发生,从发病情况看,本病是以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牛急性传染病,据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马、牛、羊传染病的防制技术工作中,以消灭牛瘟、牛肺疫和控制马传染性贫血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建国前牛瘟流行几乎遍及全国。建国初期在十几个省区的牛瘟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牛瘟的防制工作。全国推广应用我国陈凌风、袁庆志等研制的牛瘟兔化弱毒、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积极开展扑灭牛瘟的工作,到1956年全国已不再有牛瘟发生。自1949年算起,只用了6年的时间,在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养牛7000万头以上的国家彻底消灭了牛瘟,其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所少见的,这为我国近代兽医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正> 家畜伊氏锥虫病(Trypanosomiasis),在我省早有发生,且流行较广,对牛、马危害严重,如淮阴地区1980年发病1126头,发病率为12.4%,死亡160头;1981年发病1795头,发病率为10.8%,死亡181头;1982年发病1304头,发病率为6.5%,死亡51头,是造成冬春瘦弱耕  相似文献   

16.
北海道网走支厅管区内某饲养370头荷兰牛的大规模酪农专业农场,在1986年12月—1987年7月间,因牛BVD/MD病毒的感染,成群牛发生了先天异常。这期间分娩的102头犊牛中,异常者25头(24.5%)。其中流产5头,脑畸形16头,持续感染牛4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推断病毒的流行时间是1986年10月下旬,推定流行时期的胎龄与先天异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即流产和持续感染牛只发生在胎龄90日以内的病毒感染者;脑畸形犊牛胎龄90日以内感染者仅发生2头,其余14头脑畸形犊牛发生于胎龄90—150日的感染者;胎龄在150日以上者未发现先天异常犊牛。  相似文献   

17.
牛球虫病是寄生在牛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上皮细胞内的寄生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犊牛,常以季节性地方散发或流行的形式发生。2007年8月,铁岭市开发区帽山奶牛饲养小区李某饲养的28头奶牛中有14头成年  相似文献   

18.
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牛呼吸系统疾病,畜牧场一旦发生该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差,普通消毒剂和常规消毒方法就能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1自然免疫在自然情况下,患过牛肺疫的痊愈牛,不再患第二次牛肺疫。在实践中经常看到,牛群发生牛肺疫后,如果不重新编群和不引进新牛,疫病会逐渐停息,且不再发生此病。说明牛得过牛肺疫后获得了免疫力对再次感染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牛肺疫是严重危害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动物流行病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我国五、六十年代中肺疫流行严重,曾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通过采取大面积预防注射、检疫扑杀病牛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牛肺疫的发生和流行。七、八十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Fever,BEF),又称暂时热、三日僵硬病、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1],是牛的一种非接触传染性疾病。自1876年Schwinfuth首次报道牛流行热病发生于西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病流行于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地中海地区。我国1949年以前就有本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的记载,此后我国北起吉林省南至广东、广西等25个省市均多次暴发本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