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免疫的BALB/C小鼠民鼠骨髓瘤细胞杂交融合,建立了5株分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特异性,有鉴别力的杂交瘤细胞株:M23、M6、M17、M260、M29。这5株单抗分别与来自不同区域的128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地试验,结果表明:可将这些菌株识别出5个抗原决定簇,区分出了7个单抗血清型据此我们认为以单抗作为菌分类的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稻种资源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0~6~1:10~7。该4个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58个不同来源的细条菌都呈阳性反应,而对参试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它13个细菌种,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还表明,4种McAb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其亲和力大小为:E_8>A_5>E_5>F_(11)。应用McAb进行种子带菌检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融合经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和Sp2/O骨髓瘤细胞,经细条病菌典型菌株R17,R25和GX-1单独及三者混合包被进行ELISA检测筛选,建立了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8G 9,19D8,21F2,21G3,25E6和26F9细胞株。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三个月,液氮冻存四个月后复苏培养,分泌抗体稳定。六株杂交瘤细胞的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在1:2000左右。各株细胞的培养上清液ELISA效价为1:8左右。18G9,19D8和25E6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M类,21F2和21G3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G_3亚类,26F9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G_(2b)亚类。根据与植物病原细菌4个属6个种的20个不同菌株的特异性反应,将六株单克隆抗体分为A,B,C三组,20个菌株分为3个血清型和1个菌株群。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斑病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云南、贵州、四川3省菌株小种组成的比较表明:以小种C9为目前3省的共同优势种群;云南省小种组成多样,所有的小种均有分布,贵州小种类型有6、9、11、13,四川小种类型有3、4、6、7、9、11、12、13,小种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试,并开展了部分广东主栽品种对广东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菌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测试菌株可分为19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18(SSSSRSS)和C5(SRRRRRS),分别占25%、23.61%;强致病性菌系菌株C17(SSSRSSS)、C18(SSSSRSS)、C19(SSSSSSS)占测试菌株的27.78%,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阳春、茂名、新会、广宁、雷州地区。测试18个广东主栽品种中,除新银占对测试的优势菌系C18(SSSSRSS)表现中感,其余的均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3.
14.
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中抽提出两大类抗原物质。一类是黄色的蛋白南,其中某些抗原成分为水稻白叶枯病菌和5个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的共同抗原,是非特异的;另一类是白色的蛋白质,是特异的其相对应的抗血清在琼脂双扩菜试验中,与来自不同省、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稳定地形成2条清晰的沉淀带,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和5个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不起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变异和菌系鉴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