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红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孙亮  周宝利  马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8-6728,6750
[目的]为了考察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情况,丰富果实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的基础理论。[方法]以红果番茄为试验材料,用HPLC内标法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番茄红素在绿熟期检测不到,发白期开始出现,随后随着成熟进程,开始大量形成并积累,至红熟Ⅱ期,果实中含量达到最大值。β-胡萝卜素在绿熟期果实内有少量生成,其含量在发白期略有下降,在转色期回复上升,它们的含量都在红熟Ⅱ期达到最高。叶黄素变化规律与β-胡萝卜素相同。β-胡萝卜素含量不到番茄红素含量的1/5,叶黄素含量约为番茄红素含量的1/50。[结论]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其番茄红素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三种类胡萝卜素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综述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理作用、理化特性和合成途径,以及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分离和分析果蔬食物与血浆中番茄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的方法,对不同样品采用不同的前处理:以ODS C18为色谱柱,乙腈∶四氢呋喃(60∶4 0,V/V)为流动相,在 1.0mL/min的流速下,选择 4 45nm检测。番茄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的回收率分别为 89.54%~ 93.71 %和 90.2 9%~ 96.4 3 %,变异系数为 3.9%~ 5.68%。番茄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能很好地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准确,适合于果蔬食物与血浆中番茄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分离和分析果蔬食物与血浆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 对不同样品采用不同的前处理:以ODS-C18为色谱柱,乙腈∶四氢呋喃(60∶40, V/V)为流动相,在1.0 mL/min的流速下,选择445 nm检测。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回收率分别为89.54%~93.71%和90.29%~96.43%,变异系数为3.9%~5.68%。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能很好地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准确,适合于果蔬食物与血浆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产不同颜色的番茄在加工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紊和维生素E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番茄酱、番茄汁在不同加热时间取样,所得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并分别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湿基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含量增加,干基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增减主要受番茄生长环境的影响,加工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较小。与番茄红素不同,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含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维生素E的含量在瞬时灭菌时显著增加。另外,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并不是由种子中的维生素E释放引起的,因为番茄籽中γ-生育酚含量甚高,维生素E的含量只占番茄中维生素E总量的2%。  相似文献   

6.
7.
类胡萝卜素是番茄呈现不同色泽的物质基础,系统研究番茄色泽与类胡萝卜素种类、含量的相关性可以为筛选特定类胡萝卜素成分如六氢番茄红素、八氢番茄红素和顺式番茄红素等提供指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系统(HPLC-PDA)和色度仪对12个不同品种番茄在不同成熟期的类胡萝卜素组成和颜色特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系番...  相似文献   

8.
HPCE测定鱼体内孔雀石绿主要代谢物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加强孔雀石绿的管理和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波长为265 nm),研究孔雀石绿在鲫鱼体内的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隐性孔雀石绿标准品在0.062 5~1.000 0μg/m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直线方程为:y=610.230x-23.345(R=0.9994)。加样回收率试验表明,隐性孔雀石绿的回收率为95%~102%。隐性孔雀石绿的保留时间为6.732 min,其在鱼体内的残留时间较长,呈非常平缓的下降趋势,不易消除,药浴30 d后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量为0.028μg/ml。[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鱼体内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具有消耗少、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可以直接检测出隐性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建立了金针菇提取液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DAD)含量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波长218 nm,运行缓冲液30 mmol·L-1硼砂缓冲液和10 m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9.2),分离电压25 kV,进样时间为5 s时,该方法能够检测到金针菇提取液中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检测限为0.17 μg·mL-1,并在0.03~2.00 mg·mL-1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标准曲线获得回归方程y=2E+6x-345.69,R2=0.999 4,将金针菇图谱中的相应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峰面积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得β-烟酰胺单核苷酸含量为27.57 μg·mL-1。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β-烟酰胺单核苷酸标准品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相对偏差为0.68%和1.44%;且样品8 h内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26%和2.82%;β-烟酰胺单核苷酸在金针菇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9%~94%。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金针菇提取液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测定,为食用菌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柿果中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柿色素代谢及其功能性成分合成与调控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柿果实中的色素成份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约是果肉中的6-11倍;按类胡萝卜素组成成分的含量由高至低,果皮依次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而果肉依次为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柿果肉主要色素成份为功能性β-隐黄质。温室栽培磨盘柿果中功能性成分β-隐黄质含量是露地的3倍。供试7品种间色素成分与含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测定肉苁蓉中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运行缓冲液为30mmol/L硼酸-硼砂缓冲液(pH=9.00);工作电压8kV;柱温25℃;检测波长278nm。[结果]红景天苷含量在0.007—0.140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1130.1%,RSD为1.4%。[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肉苁蓉中红景天苷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番茄红素含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番茄红素含量差异大的番茄品种为杂交亲本,对F1、F2、B1、B2、P1、P2等6个世代材料进行番茄红素含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含量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5.80%和44.47%。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测定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含量及动态变化的有效性,以磷酸氢二钠溶液为提取液,超声提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的蛋白质作为待测液,考察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分离电压、分离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HPCE分离检测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HPCE最佳测定条件为:运行缓冲液为pH为2.5、浓度为3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0.5MPa压力进样5s,分离电压为8kV,电泳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在最佳条件下,样品可在20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TomloxD在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中的功能.[方法]本试验以番茄野生型株系CM、TomloxD过表达株系loxD-oe和TomloxD突变体株系spr8为试材,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TomloxD过表达株系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持续均匀增长,最终株高和叶片数与CM相似,茎粗低于CM;spr8植株的整体生长状态要弱于CM植株.相较于野生型,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spr8植株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较野生型CM显著增加,平均单果重降低.结果说明,TomloxD基因在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室番茄灰霉病流行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两个代表性温室的番茄灰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病叶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温室番茄灰霉病的I-S关系模型。利用多种数学模型拟合田间灰霉病增长变化趋势,通过比较绝定系数(R2)和剩余均方(RMS),证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室番茄灰霉病的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发病因素,指出初始病情(Xt1)、日平均温度(T)和日平均20~30℃的小时数是影响温室番茄灰霉表观侵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可以预测病害增长速率,结合田间流行趋势模型作者组建了温室番茄灰霉病预测预报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钾肥对番茄果实养分吸收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东圣T01"番茄为试材,设置5个钾肥处理(每株钾肥施用量分别为0,1.75,3.50,5.25和7.00g),于第一穗花开时统一进行滴灌追肥处理,测定番茄第一、二、三穗果的氮、磷、钾吸收量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分析钾肥处理对番茄每穗果的养分吸收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关系。【结果】不同钾肥处理对番茄氮、磷吸收量的影响规律在每穗果间不一致,而钾吸收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番茄第一、二、三穗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大总体呈显著减小趋势,且钾肥处理与各穗果的番茄红素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与直接通径系数方向相同,均为负值;钾肥对番茄各穗果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其中只有第一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随钾肥用量增大总体减小,第二、三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与钾肥处理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且通过氮、磷、钾吸收产生的总的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于直接通径系数。【结论】钾肥处理与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呈直接负相关,且相关程度随果穗数增加而减小;钾肥处理只与第一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对第二、三穗果的影响较小,且是通过影响养分吸收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由高色素番茄和加工番茄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的11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番茄红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和心室数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纵径和单果重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单序果数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果实横径、心室数和单果重对番茄红素含量的直接通经系数与遗传相关系数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建立喀什树莓酒的HPCE指纹图谱,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50 cm×75μm),运行电压17 kV,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硼砂,其中含10%甲醇,检测波长260 nm,室温。在此条件下,建立了10批树莓酒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0个批次的样品之间有9个共有指纹峰,这9个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相似度评价结果良好;因此,HPCE指纹图谱分析法可作为喀什树莓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土壤含水率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为番茄节水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农城种业906"番茄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番茄红素含量与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供试条件下,当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红素含量随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和果实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与果实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苗期土壤含水率对其影响不大。交互效应表现为,苗期土壤含水率与果实生长初期、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以及果实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与果实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间存在显著的负交互效应;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与果实生长初期、果实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以及果实生长初期土壤含水率与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间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通过寻优得出各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为苗期土壤含水率50%θf~60%θf,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果实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均为90%θf~100%θf时可得最大番茄红素含量(146.43μg/g)。【结论】苗期适当亏水,番茄生长中期以及成熟采摘前期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与现行全国气候分类或分区方案具有可比性和同时反映京津冀地区气候分类的特殊性原则,以京津冀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61—1990年和1981—2010年2个时段的累年月值和日值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指标划分温度带,应用校正的FAO56-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并计算年干燥度,采用年干燥度指标并参照地带性植被土壤分布界线划分干湿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划分6种气候类型。2个时段的气候类型时空变化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突出表现在,中温带南界明显北移,中温带范围缩小,而暖温带范围扩大。从局地尺度看,区域西北部和南部的邢台、邯郸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变暖趋势最小的是包括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的燕山山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变干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西北部地区,变化较小的是区域东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