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苜蓿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苜蓿种子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1] 。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降雨稀少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获得高产优质的种子[2 ] 。在分析了国内外苜蓿种子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总结我国苜蓿种子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如何规范我国苜蓿种子生产 ,从苜蓿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建立优良苜蓿品种更新换代与良种繁育体系、加强优质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苜蓿种子质量标准化几个方面 ,阐述了规范我国苜蓿种子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我国苜蓿研究与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苜蓿的发展概况,从苜蓿品种和种子生产、产业化、抗性、施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苜蓿研究与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苜蓿育种、种子生产、产品开发与生产销售、产业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苜蓿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展望了今后我国苜蓿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论述了世界上主要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大国的苜蓿生产特点及其在品种繁育和草田管理方面的先进性,分析了我国苜蓿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苜蓿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及苜蓿产业发展的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苜蓿的秋眠性(fall dormancy)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这种特性与苜蓿耐寒能力和生产性能有直接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就已发现这一现象,直至70年代初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定,苜蓿秋眠性的研究开始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美国苜蓿产量和专业化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对苜蓿秋眠性的概念、测定和应用知之甚少,对苜蓿秋眠性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在我国苜蓿研究中尽快引入秋眠性概念,按秋眠性对苜蓿进行分类,对我国的苜蓿区划和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7年我国苜蓿生产的非平衡面板微观调研数据,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定苜蓿生产技术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技术效率变化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7年我国苜蓿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出波动下滑态势,技术效率均值为0.8500,2017年技术效率维持在0.8563水平上;新疆苜蓿生产技术效率降幅最快,其次为山东和内蒙古,河北和山西降幅相对较慢;宁夏苜蓿生产技术效率呈增长态势。我国苜蓿生产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河北苜蓿生产技术效率最高,之后排序分别为山东、湖北、山西、宁夏、陕西、内蒙古、四川和新疆,黑龙江技术效率排名最后。苜蓿生产技术效率下滑原因在于当前苜蓿生产处在技术使用的衰减期,技术进步与苜蓿生产结合不紧密、苜蓿生产经营主体结构持续调整、国家政策支撑体系不健全等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我国苜蓿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政策扶持下,苜蓿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主要表现为:一是苜蓿产业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二是苜蓿产业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三是苜蓿生产管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四是苜蓿龙头企业和外包服务组织不断壮大;五是苜蓿产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我国苜...  相似文献   

7.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参加全国苜蓿评优检样抽样的同时,调查了我国苜蓿生产情况。随着奶牛养殖对苜蓿的需要,在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引导下,苜蓿草实行规模化种植,灌溉地生产,机械化作业,收获技术提升较快,苜蓿草捆质量较好。苜蓿生产实行企业化运作管理,正逐步实现规模化。  相似文献   

9.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和"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是奶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苜蓿生产形势、变化趋势与发展优势,提出了加快苜蓿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苜蓿规模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目前苜蓿种植的情况,对苜蓿规模种植、生产和草捆加工等产业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地区苜蓿种子产业化发展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苜蓿种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产潜力。由于长期对苜蓿种子生产不重视,苜蓿栽培历史虽然悠久,但迄今苜蓿种子生产同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种子商品化极低,种子生产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只有加快苜蓿种子产业化步伐,才能改变目前西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苜蓿产业亟待振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启忠  玉柱  徐春城 《草业科学》2012,29(2):314-319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奶牛业的崛起,对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苜蓿产量低、品质差、供应量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进口苜蓿呈增加态势,2010年苜蓿的进口量已达22.72万t,对我国的苜蓿产业造成严重威胁。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受制于许多因素,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急需振兴。应尽快制定苜蓿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苜蓿生产补贴政策,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扶持苜蓿龙头企业,整合苜蓿产业资源,建设现代化苜蓿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我国苜蓿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苜蓿产业带,增强我国苜蓿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推进奶-草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化 ,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苜蓿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本文作者分析了当前发展苜蓿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并针对苜蓿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苜蓿产业化首先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进行苜蓿产品深加工 ,扩大种植规模 ,提高苜蓿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 ,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苜蓿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苜蓿干草日粮饲喂高产奶牛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志强 《饲料广角》2002,(20):28-31
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被称为“牧草之王”。我国种植苜蓿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长期的小农经济束缚以及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长期采取的“以粮为纲”政策下,我国苜蓿生产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苜蓿干草生产尤为落后。再加上受畜牧业“重畜轻草”观念的歧视以及“秸秆畜牧业”错误理论的误导,苜蓿干草在我国奶牛生产中应用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非常落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2000个气象台站(哨)的气候数据为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平台对我国的苜蓿(Alfalfa)进行了单项气候和综合气候区划.我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共分为6个区域,第Ⅰ,Ⅵ区域为不适合种植或极少有适合苜蓿品种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6.14%.其他4区从气候上适合于苜蓿生产,占国土总面积的53.87%;Ⅱ,Ⅲ,Ⅳ区域属于传统苜蓿种植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3.29%;Ⅴ区主要位于亚热带,耐湿、热品种在本区域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结合苜蓿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品种试验结果和秋眠性等级等,对各区域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了推荐,这对于指导我国苜蓿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苜蓿生产视角下我国奶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1—2014年我国苜蓿和牛奶产量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了苜蓿和牛奶二者生产重心的位置分布、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及重心偏离等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苜蓿生产重心与牛奶生产重心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苜蓿生产与牛奶生产的年平均重心偏离高达621.69 km,并有不断扩大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奶业布局,实现草畜一体化,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在进行奶业布局时应与苜蓿生产布局统筹规划;短期来看,苜蓿生产企业和奶业企业应积极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另一方面,已将苜蓿等草产品的运输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省份应继续实施与完善,尚未实施的苜蓿生产优势省份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尽早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1新疆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新疆苜蓿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有7个野生苜蓿种,比较常见的地方品种为和田大叶苜蓿和北疆中叶苜蓿.新疆是我国苜蓿栽培历史最早的省区之一.由于新疆气候干旱少雨,特别有利于种子成熟和收获,生产出的苜蓿种子,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成熟度好,生活力强,发芽率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奶产业及其它草食畜牧业转型和升级步伐的加快,市场对优质牧草的需求快速增加,特别是从美国进口苜蓿(Medicago sativa)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我国苜蓿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只是近年来才起步。尽管国内苜蓿生产满足不了强大的市场需求,但研究其国际市场贸易,可以有效借鉴国际经验,尽快赶上国际苜蓿贸易发展水平。美国是苜蓿生产和贸易大国,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苜蓿贸易趋势和经验,并提出相关启示对我国苜蓿贸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苜蓿愈加受到各国青睐,出口量不断增加,出口价格不断上涨;高标准、严要求的苜蓿产品质量是保障出口强有力的前提,高水平的营销策略是推动出口的重要驱动力,强大的信息追溯体系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低成本的运输系统是美国苜蓿出口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国内应重视苜蓿国际贸易市场,提高营销策略,完善二次压缩技术,降低交通运输成本,规范实体产业并建设草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尽快提升我国苜蓿生产水平和质量档次,从而提升苜蓿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概况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各添加剂的作用特点,旨为我国苜蓿青贮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半干青贮技术在苜蓿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而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苜蓿规模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正焱  吴云荃 《中国草地》2000,(1):70-72,76
介绍了我国目前苜蓿种植的情况,对苜蓿规模种植,生产和草捆加工等产业化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