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芝麻纵向不同部位的开花结蒴的规律以蒴果的发育特性。[方法]以郑芝98N09为研究对象,于芝麻盛花期将其纵向划分为下部节位(8节位以下)、中部节位(9~20节位)和上部节位(20节位以上),测定不同部位开花和结蒴数目、蒴果长度、宽度、鲜重、籽粒鲜重和干重、以及果皮干重。[结果]随着节位的增加,郑芝98N09开花和结蒴数目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第15节位开花数目达最大值,为9.3朵/节;第12节位结蒴数目达最大值,为4.2个/节位。不同部位结蒴能力比较,中部节位结蒴能力最高,开花结蒴率为45.1%,上部节位次之,为30.1%,下部节位仅为25.0%。中部蒴果的长度、宽度、鲜质量和籽粒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果皮干质量均高于下部蒴果和上部蒴果;下、中、上部蒴果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003 5、0.004 4、0.003 1g/(蒴·d),表明在蒴果发育过程中光合物质优先供应中部蒴果。[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芝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芝麻纵向不同部位的开花结蒴的规律以蒴果的发育特性。[方法]以郑芝98N09为研究对象,于芝麻盛花期将其纵向划分为下部节位(8节位以下)、中部节位(9~20节位)和上部节位(20节位以上),测定不同部位开花和结蒴数目、蒴果长度、宽度、鲜重、籽粒鲜重和干重、以及果皮干重。[结果]随着节位的增加,郑芝98N09开花和结蒴数目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第15节位开花数目达最大值,为9.3朵/节;第12节位结蒴数目达最大值,为4.2个/节位。不同部位结蒴能力比较,中部节位结蒴能力最高,开花结蒴率为45.1%,上部节位次之,为30.1%,下部节位仅为25.0%。中部蒴果的长度、宽度、鲜质量和籽粒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果皮干质量均高于下部蒴果和上部蒴果;下、中、上部蒴果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0035、0.0044、0.0031 g/(蒴·d),表明在蒴果发育过程中光合物质优先供应中部蒴果。[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芝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 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 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 mm和30.8 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 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相似文献   

5.
对沙雅县荒漠肉苁蓉种子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田间取样、室内测定的方法,对沙雅县同一产地3个不同年份的肉苁蓉种子粒径、净度、千粒重及萌发率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雅地区同一产地近3年采收的种子粒径、净度、千粒重及萌发率差异不显著,2016年采样的种子发芽率可达37%。肉苁蓉种子质量还受栽培措施、种子采收及储存条件的影响,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芝麻纵向不同部位的开花结蒴规律和蒴果发育特性,以郑芝98N09为研究对象,于芝麻盛花期将其植株纵向划分为下部节位(8节位以下)、中部节位(9~20节位)和上部节位(20节位以上),调查了各部位的开花结蒴特性和蒴果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节位的增加,郑芝98N09开花和结蒴数目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第15节位开花数目达最大值,为9.3朵/节;在第12节位结蒴数目达最大值,为4.2个/节位。不同部位结蒴能力比较,中部节位结蒴能力最高,开花结蒴率为45.1%;上部节位次之,为30.1%;下部节位仅为25.0%。中部蒴果的长度、宽度、鲜质量和籽粒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果皮干质量均高于下部蒴果和上部蒴果;下、中、上部蒴果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003 5、0.004 4、0.003 0g/(蒴.d),表明在蒴果发育过程中光合物质优先供应中部蒴果。  相似文献   

7.
磴口地区不同产地肉苁蓉种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86-87
为明确磴口地区不同产地肉苁蓉种子质量,采用田间取样室内测定的方法,测定了磴口地区不同产地肉苁蓉种子净度、含水率、粒径、千粒重及萌发率指标。结果表明:肉苁蓉大粒种子(>0.7 mm)所占比例、种子千粒重和萌发率指标中以样品点3最高,分别达到了39.4%、81.7 mg和55.0%,以样品点5最低,仅为23.6%、61.7 mg和15.5%;肉苁蓉种子净度以样品点2最高(94.1%),样品点5最低(78.3%)。可见磴口地区不同产地肉苁蓉种子质量差异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在单株梭梭上寄生1~7个肉苁蓉,研究肉苁蓉寄生数目对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株梭梭上寄生肉苁蓉数目的增加,1)单株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生物量降低6.1%~10.5%;2)单株梭梭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降低23.2%~30.7%,而肉苁蓉种子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则提高143.8%~331.3%;3)单株梭梭上寄生的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170.3%~338.1%。结果表明适宜的肉苁蓉寄生数目能够通过优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来提高肉苁蓉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高温对荒漠植物肉苁蓉寄主梭梭种子萌发的作用。【方法】以新疆荒漠植物肉苁蓉寄主梭梭种子为材料,萌发前以5个高温(46、49、52、55和58℃)和6个时间(6、9、12、15、18和21 min)处理。【结果】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对梭梭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性影响,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结论】(1)温度为52℃,时间为9 min时,梭梭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5.00±0.30)%,温度为58℃,时间为9 min时发芽率为0.00%;(2)4℃储存6个月后的梭梭种子没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3)梭梭种群的退化与梭梭种子的萌发率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有效积温对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种子质量的影响,测定了花序不同部位蒴果发育的有效积温及其种子的大小、千粒重和萌发率.结果表明: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蒴果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有显著差异,中部和基部有效积温显著高于上部;中部蒴果中直径≥0.7mm 种子占总量的20.64%,显著高于基部和上部的15.67%和15.62%;中部蒴果种子千粒重(0.0343 g)显著高于基部(0.0263 g)和上部(0.0210 g);中部蒴果种子萌发率为78.88%,而基部和上部种子萌发率仅为56.67%和42.22%.因此,不同的有效积温是导致管花肉苁蓉花序基部和中部种子质量高于上部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梭梭和肉苁蓉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梭梭、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赤霉素和抑制剂矮壮素对梭梭和肉苁蓉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赤霉素促进梭梭地上部生长,单株梭梭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提高30.8%和69.3%,却使肉苁蓉生物量降低10.7%;2)矮壮素抑制梭梭地上部生长,单株梭梭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降低19.7%和18.7%,但能提高肉苁蓉生物量86.6%。结果显示矮壮素对提高肉苁蓉生物量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和幼苗分化建成过程的形态学。结果表明:1)管花肉苁蓉吸器接触柽柳根表皮层后,吸器顶端分化出侵入细胞。在侵入细胞引领下,吸器呈楔形结构依次侵入柽柳根皮层、中柱和木质部。在吸器侵入寄主根过程中,与寄主根皮层细胞接触的吸器细胞壁呈现增厚反应,与吸器顶端邻近的多层寄主皮层细胞被机械挤压而变形,乃至被破坏。2)在吸器侵入木质部后,与寄主根表皮连接的管花肉苁蓉芽端薄壁组织恢复分生能力,分化出芽端生长点;生长点分化鳞叶原基,鳞叶原基长大为鳞叶幼叶,在鳞叶幼叶的叶腋内分化出生长点,发育成肉苁蓉幼苗。结果显示,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是一个主动过程,并有机械力的参与。吸器侵入寄主根和芽端生长分别呈现单极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比色法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法,研究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管花肉苁蓉芽管、吸器和侵染结构界面的分泌和分布及对寄主根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离体的芽管、吸器均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其含量随着芽管和吸器生长呈增加趋势。在吸器和寄主根的侵染结构界面,侵入细胞也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在吸器和寄主根相邻的胞间层、寄主细胞壁周边部位分布,导致寄主细胞间连接被解除和细胞的降解。结论: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的过程中有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了多效唑对柽柳生长和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分配的调控作用。多效唑喷施试验结果:1)降低了柽柳株高,降低范围为7.9%~12.2%。2)提高了柽柳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9.4%~70.4%和19.0%~69.4%。3)增加了柽柳干物质向管花肉苁蓉的分配比例,管花肉苁蓉单株生物量增加8.2%~35.9%。4)当多效唑浓度为1.0~2.0g/L时,管花肉苁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累积量均高于对照。5)多效唑适宜喷施浓度为:1.5~2.0g/L。结果表明,多效唑具有通过抑制柽柳徒长、提高柽柳光合速率和增加柽柳同化物向管花肉苁蓉的分配而提高管花肉苁蓉生物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调查了广西珍珠湾地区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 Ascherson)种群的基本属性及土壤种子库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该种群的面积、覆盖率、直立茎密度、生物量、繁殖器官密度等属性差异明显,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各个属性出现峰值的日期有所不同,面积、覆盖度、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最高峰值出现在10月底,而直立茎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峰值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初。贝克喜盐草珍珠湾种群有明显雌蕊先熟现象,雌花发育高峰期(8月初,5404 朵/m2)早于雄花发育高峰期(8月底,2189 朵/m2)。而果实高峰期(4125 个/m2)为10月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值(1.95-0.53)随种群的发育而逐渐减小,基于此比值可判断贝克喜盐草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在生长高峰期,贝克喜盐草种群有较大的分布面积(21.4 hm2)、较高的覆盖度(55%)、直立茎密度(21602 茎/m2)及生物量(70.583 g/m2干重)。贝克喜盐草果实含种子为1-4粒(平均为2.22粒);1月、3月和4月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5749、5652、2728 粒/m2,3-4月期间土壤种子库种子损失率高达104 粒 m-2 d-1。尽管贝克喜盐草有较高的种子产量(10月份,9158 粒/m2)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但由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损失严重且种子萌发率较低以及人为干扰对其生境的强烈干扰等因素,因此可能会对次年的种群更新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干热河谷的落叶大乔木.河谷内,木棉成年树木生长良好,有大量结实,而其周围却很少有种苗出现.通过室内条件研究木棉种子的物理特性和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为探讨木棉在干热河谷内自然种群更新难和萌发阶段对这一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木棉种子千粒重为39.08 g,比同科的其它物种要轻.四唑(TTC,1.O%)染色测定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种子占64.0%.种皮对吸胀无障碍,种子在25℃吸胀2d时就开始萌发.检测了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而且对温度有较广的适应性,15-35℃都可以萌发,25-35℃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随温度升高,萌发速率加快,幼苗长势增加;萌发过程对渗透胁迫敏感,聚乙二醇(PEG)浓度为0.10 g/mL时萌发率较对照显著下降,0.15 g/mL时种子就不能萌发;室温吸胀24h的种子对热激敏感,42℃热激2h后萌发率就已经显著下降;室湿下水杨酸(SA,1,10,100 mg/L)浸种24h,没有提高种子在萌发期间对干旱和热激的抗性.可见,高温和干旱是限制木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然而发现,温度较高时水分过大也会造成萌发后幼苗的死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齐氏田中鳑鲏(Tanakia chii)人工授精和培育(22℃恒温环境)阶段早期发育的观察,描述了其仔稚鱼发育形态特征。初孵仔鱼卵黄囊饱满,呈淡黄色,表皮布满微突;3日龄仔鱼卵黄囊两侧向上突起,尾部鳍褶延展变大;6日龄仔鱼眼囊发育;8日龄仔鱼眼囊有黑色素,晶状体形成;11日龄仔鱼口形成,脑开始发育,体上有黑色素出现;15日龄仔鱼鳃沟和肛门形成,背鳍和臀鳍的鳍基出现,尾鳍下叶鳍条形成;21日龄仔鱼头与躯干分界明显,鳔分化为前鳔和后鳔,背部和臀部鳍条数目分别为8和10枚,身体黑色素连接成条带状,虽然残存有卵黄囊,但已经开口并摄食。31-36日龄仔鱼胸鳍呈膜状鳍褶,腹鳍出现鳍条,尾鳍呈深叉形。61-66日龄稚鱼,鳞片出现,体中线后半部具一条黑色素带,稚鱼出现集群游动现象。仔鱼体长的生长呈阶段性:1-26日龄仔鱼生长较为平缓;26-81日龄生长较快。综合21日龄仔鱼卵黄囊残留很少并开口摄食的特征,我们推测在孵化后21日为自然条件下齐氏田中鳑鲏的出蚌时间。同时,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器官在早期阶段快速发育。这些器官在仔鱼的早期快速发育,使出蚌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与早期生存相关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出蚌后仔鱼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